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在肇庆市怀集县以人工手插为对照进行3种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手插相比,机直播生育期缩短15d左右,机械插秧种植的生育期与人工手插基本相当;2010、2011年,毯状机插、钵毯机插和机直播的产量均低于人工手插,但机直播的平均日产量高于人工手插;2012年毯状机插、钵毯机插的产量都高于人工手插,机直播的产量与人工手插基本相当,3种机械种植方式的平均日产量均高于人工手插.  相似文献   

2.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生产成本,且播种作业较插秧效率高,使水稻种植轻型简便,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3.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引进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在浦东新区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引进了华南农大的2BD-10等行距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惠南和周浦镇进行了试驾和机穴播试验研究,从机器性能、水稻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方面,与机条播、人工直播等水稻直播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水稻不同直播方式之间农艺性状及产量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穴直播分蘖势强,群体结构合理,穗粒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多,抗倒能力增强,产量明显优于水稻机条播和人工直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专用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超级稻专用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的适应性,以常规超级稻合美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超级稻专用肥(SSF)对人工插秧、机插秧、撒直播、免耕撤直播、机穴直播、抛秧、免耕抛秧7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化肥(CK)相比较,SSF显著提高人工插秧、机插秧、撒直播、免耕撒直播、机穴直播、抛秧、免耕抛秧7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0.03%、12.36%、22.26%、9.2%、22%、21.93%和17.56%; SSF亦能显著提高人工插秧和机插秧稻米的胶稠度,以及撒直播稻米的蛋白质含量,而显著降低了抛秧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超级稻专用肥对上述7种种植方式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2年光明米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崇明跃进基地‘武运粳23号’百亩丰产方和大丰海丰基地‘武育粳3号’千亩丰产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人工撒直播、机条播、机插秧和机条播、旱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分析了水稻产量结构、投入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最终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产出绩效方面,跃进基地机条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21.33%,海丰基地旱直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14.62%,生产方式更为简便的机直播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8年笔者以“秀水123”为试验品种,采用机直播、机插、人工直播三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并在成熟期进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机插水稻的农艺性状优于人工直播的,而机插和机直播水稻则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海丰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经济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对“淮稻5号”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开展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水稻种植方式产量均达600 kg/667 m2以上,以人工插秧产量最高,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机械旱直播、机条播、机插秧:投入成本以人工插秧最高,达850.74元/667m 2,其次分别为机插秧、机条播,机械旱直播最低,仅为659.4元/667 m2;机械旱直播和机条播经济效益最高,高出机插秧150元/667 m3以上,人工插秧次之,机插秧最低.因此,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益还是从减少用工考虑,当前采用机条播和机械旱直播作为海丰水稻主要种植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水稻机直播栽培的最优配套机耕作业方式,特进行了重耙、旋耕和四铧犁等机耕作业方式对不同土壤类型田块机直播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粘土和偏粘性沙壤土来说,在秸秆还田、机直播条件下,采用四铧犁翻耕作业,水稻产量高、还田效果较好;对于沙土和偏沙性沙壤土来说,在秸秆还田、机直播条件下,采用重耙翻耕作业,水稻产量高、还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质量在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基本为手栽最大,机插次之,直播最小,并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单茎干物质质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在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表现为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有效叶面积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为手栽最大,直播最小;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播种机在地表覆盖和免耕条件下开沟播种中存在的问题,将铲式成穴器与倾斜圆盘勺式玉米精密排种器组合设计成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在对铲式成穴机构成穴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成穴器参数对成穴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穴孔长度、穴孔宽度和穴距与成穴器参数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分析了打穴铲的运动规律,为成穴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排种器排种质量与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Pro/E建模和装配,对铲式播种机进行了虚拟设计,并采用ADAMS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进而采用神经网络优化技术,确定了播种不同玉米种子时播种机的优化参数,为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的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淮稻麦轮作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针对该地区作物种植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多,秸秆焚烧极为严重等突出问题,结合节能减排机械化种植模式设计了多功能稻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该机利用固定道进行播种作业,同时采用动力防堵机构,能够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开沟、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机通过性能良好,减少作业能耗,实现一机两用。  相似文献   

13.
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振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工作时产生的随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在4种不同速度下进行播种机振动信号采集试验.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以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表明播种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相关性,这种周期性和相关性随速度的增加而明显;以自功率谱密度函数表明播种机工作状态下不同频域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播种机工作时主要为低频振动,振动能量随播种速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履带式联合收割通常不能实现原地转向、水田通过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液压—机械行走系统方案设计。主要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双联集成变量柱塞泵和2个定量摆线马达组成相互独立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由定量摆线马达驱动安装在履带驱动轮上的单级行星轮减速器,通过单级行星轮减速器增加扭矩后,由履带驱动轮带动履带工作。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联合收割机的原地回转,并且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水田通过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旱作水稻不易大规模推广的难题,研制开发一种旱作水稻铺膜铺管播种机。根据旱作水稻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在距种行水平距离110~130mm处开出宽45mm,深20mm的沟,将滴灌带铺设于沟内;地膜通过随动仿形机构铺设于地表;通过改变容腔容积调整机械翼勺式排种器下种量大小;螺旋导土板将土壤送至种行完成覆土。以杂交稻种"秋田小町"为播种对象,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和种面高度对播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和重播指数的主次因素为: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种面高度;影响漏播指数的主次因素为:容种腔长度播种机前进速度种面高度;当播种机前进速度1.0m/s,容种腔长度14mm,种面高度140mm时,播种机播种性能最为优良,此时合格(6~8粒/穴)指数为86.5%,漏播(6粒/穴)指数为10.2%,重播(8粒/穴)指数为3.3%,满足旱作水稻农艺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气吸式播种机气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力系统是气吸式播种机的关键部分,决定着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文章研究了在不同作业速度下,排种器气室真空度为3、4、5和6 kPa对播种合格率和漏播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真空度为5和6 kPa时排种器保持良好工作性能,进而测定真空度为5 kPa时的风量为7.4×10-3~8.0×10-3 m3·s-1,真空度为6 kPa时的风量为8.0×10-3~8.8×10-3 m3·s-1,根据以上结果绘制气力系统真空度和风量特性曲线,为气吸式播种机风机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宇  郭正元  林毅青  张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44-12045,12047
[目的]研究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方法]选择湖南、广西2地的水稻田为试验对象,于2010、2011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结果]二氯喹啉酸在环境样品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5~1.00 mg/kg时,回收率范围在80.40%~111.38%,变异系数为1.24%~5.83%;二氯喹啉酸在稻田土、稻田水及水稻植株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方程C=Coe-kt;二氯喹啉酸在湖南和广西省水稻植株中的2年平均半衰期分别为2.54、2.43 d,稻田水中为3.05、2.70 d,稻田土中为6.03、9.30 d。[结论]该研究为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甘蔗种植机关键部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市场上尚无与甘蔗健康种苗种植配套适用的种植机具,研制了一款新型甘蔗种植机.根据甘蔗健康种苗的种植农艺要求,对新型甘蔗种植机的自动排种装置、排肥装置、开沟装置、悬挂机架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并对关键受力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甘蔗种植机的结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排种、覆盖地膜、培土等种植工序,样机作业质量符合农业技术要求,工作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9.
木薯大多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多为黏质土壤并且天气多雨,导致木薯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中耕施肥、除草等管理需求和木薯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具有七连杆机构的单行木薯直插式种植机。木薯种植机的动力来自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过2组链轮分别为分种装置和七连杆机构提供动力。通过辅助软件Solidworks对杆件长度、鸭嘴栽植器安装位角度θ参数进行优化建模,将建模导入有限分析元软件Adams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主要杆件长度来获取栽植器机构的运动轨迹。用Adams软件对机构性能的主要参数变量进行优化,得到可以满足单行直插式木薯种植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水稻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好且适合我国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应用的水环境中多效唑残留量的G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多效唑在湖南和天津两地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55、8.88d;在稻田土壤中分别为15.75、15.13d;在水稻植株中分别为2.93、2.36d;多效唑在稻田水、稻田土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降解方程。多效唑在水稻上的降解和两地的气候、降雨、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光照以及温度有关,按照推荐剂量施用多效唑,收获的稻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