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22,(1):63-64
在传统曲奇饼干配方的基础上,用红豆粉、红薏米粉、蕨麻粉代替部分小麦粉,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确定杂粮营养强化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杂粮营养强化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红薏米粉10 g,红豆粉8 g,蕨麻粉12 g,糖粉36 g,低筋面粉100 g,黄油45 g,液态奶油20 g,牛奶20 g,淡奶油20 g,盐1 g。在此配方下的曲奇饼干不仅香味浓郁,色泽均匀,而且断面结构有层次,孔细密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 3 种木薯淀粉和 2 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 0.89~1.08、膨胀度 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 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 ℃)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 ℃)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 种木薯淀粉中,以 TPK 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相似文献   

3.
即食红小豆粉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对即食红小豆粉的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浸泡条件、水煮时间、增稠剂用量等几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确定了即食红小豆粉的工艺流程和配方。即食红小豆粉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80g,糯米汁35g,白砂糖45g  相似文献   

4.
在木薯粉液化工艺确定的条件下,研究木薯粉糖化性能,用糖化后的滤清液发酵乙醇。先将木薯粉完全液化,经降温、调pH值后,以水为提取液,考察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液料比等单因素对糖化工艺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液料比对发酵乙醇浓度的影响;由于糖含量过高会影响乙醇发酵的结果,以最终乙醇浓度为考察目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所得较佳条件为:液料比2.5 m L∶1 g,糖化酶用量为200 U/g(木薯粉),糖化时间105 min;并按此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所得结果与响应面试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木薯糖化试验的设计与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木薯粉液化滤液高效率发酵产柠檬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木薯粉液化滤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和分析,研究硝酸铵、甲醇和温度对柠檬酸摇瓶发酵的影响,以柠檬酸产量为响应值,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H4 NO3添加量为2.3 g/L、甲醇添加量为1.4 g/L、发酵温度35℃的条件下,柠檬酸浓度为107.6 g/L.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磊 《北京农业》2013,(1):27-28
利用昆虫信息素来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利用黄色诱虫板和信息素诱芯结合诱捕柑桔黑刺粉虱,其中诱芯载体包括泡罩、橡皮头、圆纸片3种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和载体为橡皮头的诱芯诱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昆虫信息素来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利用黄色诱虫板和信息素诱芯结合诱捕柑桔黑刺粉虱,其中诱芯载体包括泡罩、橡皮头、圆纸片三种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和载体为橡皮头的诱芯诱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木薯新品种GR89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木薯杂交种子SM1113的实生后代中选育高粉高产木薯优良新品种GR891。1992~1997年在广西南宁,邕宁,来宾,百色,武鸣,柳州等地进行高级产量系比和区域性系试验,GR891每公顷鲜薯产量比广西当家品种南洋红(S.C201)增产1.7吨,种后八个月成熟时(比南洋红提早一个月)的块根含粉量达到31.6%,比南洋红当时的含粉量高5.6%,GR891株型矮小紧凑,块根氢氰酸含  相似文献   

10.
木薯叶为木薯栽培副产品,在南方诸省有丰富的资源.据国外报道,木薯干叶片含粗蛋白21.2%~34.4%,真代谢能值为8.22兆焦/公斤.热带国家和我们过去的饲养试验则表明,在热带型饲粮或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使用10%木薯叶粉饲养肉鸡,可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国生产的木薯叶粉在肉鸡饲粮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如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和饲粮组成试验设0,6%,18%,18%木薯叶粉+氨基酸4组.饲粮按我国地方肉鸡饲养标准配制,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达到饲养标准,各组营养成分除代谢能外接近(见表1).本试验所用木薯叶粉系广东省怀集县栽培的地方品种木薯叶经晒干粉碎而制成,其主要营养成分为(%):干物质89.9,粗蛋  相似文献   

11.
加工方法酸性红豆浆是以红豆或红豆粉、柠檬酸、白砂糖、稳定剂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香精、色素,经混合配料、酸化、定容、调香、均质、罐装、灭菌等工艺制备的pH值为3.8~4.2的饮料。  相似文献   

12.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获得抹茶蛋黄酥的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细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红豆沙1 360 g(或莲蓉馅料1 440 g),咸鸭蛋黄56枚,经面粉原料分别混合、搅拌、辊轧制得的油酥皮包馅、成型后焙烤,烘烤温度(面火/底火)为198℃/180℃,烘烤时间23.5 min。按此配方研制的抹茶红豆沙蛋黄酥、抹茶莲蓉蛋黄酥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红枣、红糖、薄荷粉、燕麦粉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红枣泥夹心功能性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低筋面粉为100g、黄油60g、鸡蛋10g、泡打粉1.5g时,添加薄荷粉2g、红枣泥15g、燕麦粉20g、砂糖18g,所制作出的饼干色泽均一、口感酥松,后味清凉,且具有一定的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作行距进行种植,动态测量木薯的农艺性状,称量木薯和大豆产量,并分析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1)粉垄耕作深度能显著影响木薯生长前期的株高、茎径,粉垄深度越深其株高越高、茎径越大,但对木薯生长中后期的株高、茎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株高、茎径均低于单作木薯,但差异不显著。(2)间作条件下,粉垄耕作深度与株高、单株薯重、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产量均低于单作木薯产量,降幅为3.16%~7.19%;其中CF30、CSF30鲜薯产量分别为42 104.4 kg/hm2、39 862.2 kg/hm2,分别显著高于C10、CS10处理,...  相似文献   

15.
酸性红黄壤施用白云石对小麦、红豆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皖南酸性红黄壤“酸、瘠”特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粉可改善土壤酸度状况,提高作物产量。小麦、红豆的增产效应与不同白云石施用量存在明显差异,施用1 100~2 500 kg/hm2白云石粉时,小麦、红豆生长发育状况较优,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刘汉灵  杨勇  王孝英  易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2-14883,14996
[目的]考查微波预处理对木薯(Manihotesculenta)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微波预处理木薯粉进行XRD和SEM扫描,并进行酶解和发酵试验。[结果]当加水量为原料质量的60%时,木薯粉经微波处理后,XRD衍射峰消失;木薯粉中的淀粉由晶态变为非晶态时,SEM观测到木薯粉由颗粒态变成糊化态;经糖化酶酶解后,还原糖含量可达6.84%;经发酵后,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11.7%。[结论]经过微波预处理后木薯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酶解和发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粉圆配方工艺条件,为软糯口感粉圆的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6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粉圆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感官评分(Y)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A)、黄原胶添加量(B)和瓜尔豆胶添加量(C)的二次回归方程: Y=89.9-0.18A-0.79B-0.22C+0.36AB+0.92AC+2.06BC-1.78A2-2.14B2-1.03C2。各因素对粉圆感官评价的影响排序为黄原胶添加量>瓜尔豆胶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粉圆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粉圆制作的最优配方为:预糊化淀粉添加量0.07%、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8%、黄原胶添加量0.05%、瓜尔豆胶添加量0.05%,在此条件下,粉圆感官评分91.4分,与模型预测值(89.9分)接近,且弹性(0.671)、咀嚼性(426.5 gf)、硬度(807.2 gf)、粘结性(1644 gf·mm)和内聚性(0.788)等质构数据相对较好。【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粉圆制作配方可有效提高粉圆感官品质,表现出粉圆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正泰国内贸厅副厅长颂猜表示,内阁在上周批准同意木薯政策委员会提出的让公共仓库机构向木薯坊、木薯粉厂收购木薯干和木薯粉的建议,以便腾出仓库空间接受2011/2012产季木薯抵押。颂猜表示,计划收购木薯干100万t和木薯粉30万t,于2012年4-5月间进行,计划针对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经过3年时间,收集整理了文山乃至红河等周边地区的木薯种质资源共27份,通过试验观察鉴定得出:文山木薯种质资源匮乏,血缘关系单调,主体遗传仍是最原始的南洋红、马来红和糯米木薯,缺少最基本的自然诱变性,远远不能满足文山木薯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金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7-159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7杉3红林分蓄积量最大,5红5杉林分次之,10杉林分再次之,红豆树纯林蓄积量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中红豆树树种比重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N、水溶性N、速效P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红是3种红豆树造林模式中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