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减少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伤害,提高座椅的安全性能,结合GB 11551规定性能对座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座椅子系统台车正碰试验时座椅的传力路径,确定了对假人H点前移量及下潜量有影响的参数及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性能的重要程度,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座椅防下潜性能与乘坐舒适性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座椅安全性能及舒适性相平衡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农用车辆X型悬架座椅的随机振动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路面崎岖不平、农用车驾驶员对乘坐舒适性要求提高等问题,以减振理论为基础,通过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建立农用车多自由度"人-椅-路面"非线性振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人体加速度响应的分析求解,并通过ISO2631国际标准的振动舒适性曲线进行评价,采用正交回归设计方法优化农用车X型非线性座椅的各参数,为改进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提供理论基础.路面试验表明:采用优化参数后,农用车X型悬架座椅的人体乘坐舒适性明显得到提高,减振能力平均提高40%左右.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虚拟激励法的基本理论,构造了汽车振动系统组成环节的虚拟激励,以包含4自由度人体模型、单自由度座椅模型、单自由度车身模型的汽车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虚拟激励法求解出系统振动响应的频响函数,将功率谱密度应用于该振动系统,推导了人体模型中各组成垂直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在给定条件下,应用自编程序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数学模型难以直观描述拖拉机座椅悬架振动特性,本文利用MATLAB GUI编程开发相应的仿真软件能直观表现座椅振动响应曲线。在MATLAB GUI中建立三自由度拖拉机座椅悬架振动模型,给定拖拉机行驶速度和座椅悬架结构内部参数,依据国标确定地面不平度等级,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用户可任意输入座椅参数和人体质量,输出座椅的振动位移和响应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反映拖拉机座椅振动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减小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刀传动造成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座椅的能量,介绍了一种寻找最小振动幅值点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个测点坐标位置,在Mat Lab中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再运用极值点法等数学方法,分析求得极值点坐标,并用切割器实验台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直接测量点的振动幅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理论计算出最小振动幅值点的目的,可将此方法扩展到联合收割机上。  相似文献   

6.
手扶拖拉机X型座椅垂直方向振动的虚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多自由度的“人体-手扶拖拉机、X型座椅 -路面激励”的非线性振动系统模型,对手扶拖拉机的X型座椅主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有效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台具备座椅按摩功能的车型进行整车座椅按摩声品质的主观评价及客观测试,明确了用户对座椅按摩声品质的抱怨点,且根据心理声学参数分析,确定出与抱怨点所对应的客观参数。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某车型座椅按摩声品质的优化案例,确定主、客观评价与结构相对应的关系,并采用改善结构设计、多方案验证等手段,提升了问题车型的座椅按摩声品质。  相似文献   

8.
应用虚拟激励法分析求解三轮机动车在路面随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建立了三轮机动车七自由度振动模型,并用能量法推导其振动微分方程。由虚拟激励法推导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求解系统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给出应用虚拟激励法求解汽车随机振动的计算实例。该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振动性能和平顺性好坏,为三轮机动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数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座椅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福田欧豹拖拉机构建了拖拉机,振动测试系统,得到振动特性数据,从定性角度分析了拖拉机座椅振动系统性能,并通过对座椅振动频响曲线的辨识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弹性系数、阻尼系数、固有频率等系统振动特性参数,为进一步进行拖拉机座椅的减振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段最小二乘拟合的瞬时频率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转类机械非稳定噪声和振动信号的分析一般采用阶比分析技术。精确地估计参考转轴的瞬时频率是阶比分析技术的关键。考虑丢失、额外脉冲和转速瞬变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转速计脉冲到达时间的基础上,用三次样条曲线分段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转轴的瞬时频率估计,提出了通过数据重叠和加权平均来保证各分段点处的连续及平滑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曲线进行实验,得到任意转速下的阶比谱和阶比幅值随转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收集全国100个气象站点辐射计算公式中as和bs的率定值,基于as和bs率定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了一个在全国过较大范围内估算辐射计算参数as和bs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as值与率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02%~33.71%,绝对误差值变化范围为0~0.09;而bs值与率定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0.12和0.06%~18.78%。此外,与Rietveld模型和Liu模型相比,由于综合考虑了经度、纬度、海拔等多重信息,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估算精度,为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无辐射实测资料地区较好地估算as和bs值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推导了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和特性参数,分析了不同人-椅质量与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等效阻尼系数的关系;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含人-椅单自由度的三自由度车辆-座椅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结果分析表明,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随人-椅质量的增加而略微减小,而相对阻尼系数随人-椅质量的增加减小幅度较大。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人体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3 Hz以下的范围内,座椅悬架固有频率分布合理,但人-椅加速度均方根值均大于0.5 m/s2。  相似文献   

13.
按照C-NCAP的技术要求分析了某款座椅的防挥鞭性能,发现该座椅在挥鞭试验中失分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对该座椅的靠背刚度、头枕刚度以及调角器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优化中,进行了优化的拉丁方采样,在获取采样点的基础上构造了设计参数与损伤指标之间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该近似模型各参数值,最后通过madymo软件仿真确定优化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优化参数下,该座椅可在C-NCAP的鞭打试验中得到满分,防挥鞭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轻型客车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以发动机托架上的激励力为激励输入,以座椅的振动加速度为响应输出,用HyperMesh中的Optistruct计算得到其传递函数。采用改进的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计算得到在发动机振动激励力作用下座椅的振动加速度的大小。实车试验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为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脉冲锤法对上海-50变速箱的侧壁面进行了锤击试验,识别了其各模态参数。由此,将该侧壁离散简化成一个14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建立并求解了其振动方程组,并将求出的变速箱侧壁面各点振动速度值与实测的这些点的界面噪声值作了对比,证明趋势基本一致。最后,以此振动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变速箱壁面进行动态修改,取得了降低噪声1.4dB(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体溶解氧分布特征,采用室内搭建的鱼菜共生系统,利用多点采样装置以及物联网传感系统对系统中水质参数、气象数据和生物量信息进行提取,通过相关性分析对该鱼菜共生系统中溶解氧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强度与喂食量对其时空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在鱼池中随垂直深度增加而减小,相关系数范围为-0.9~-0.7时,鱼池溶解氧空间变化量与喂食量呈显著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294,方差分析中F值为126.94。溶解氧在水培槽中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相关性范围为-0.9~-0.8时,水培槽溶解氧空间变化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158,方差分析中F值为39.7954。溶解氧日变化受到各环节空间变化影响,白天波动下降,夜间平缓上升。研究结果为鱼菜共生系统溶解氧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喂入量变化引起各工作部件受到变载冲击和不平衡力,导致联合收获机工作时振动突变,影响整机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基于联合收获机运动平衡方程和外界振动扰动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开展田间工况下联合收获机变喂入振动试验,获取不同喂入量下主要工作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当喂入谷物呈现较强的阻尼特性时,振动加速度信号随之减弱,而收获机工作动力需求增加后,又会进一步导致振动信号增强的现象。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加速度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进一步掌握振幅的变化及激振频率特征。喂入量扰动导致的振动主要发生在低频激振频率范围,而喂入量表现出的阻尼特性对高频振幅起减弱作用。喂入量对脱粒滚筒振动影响最为明显,最大振幅由17μm衰减至2.8μm,变化量达83.5%,而割台与输送槽的变化量分别为55.8%和7.69%。脱粒滚筒的最大峰值点也由中频195Hz附近左移至靠近低频的117Hz附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拖拉机减振座椅的设计,测试了约翰迪尔1204型拖拉机分别在油菜茬地、莜麦茬地附带播种机械行进和播种作业,以及田间草地、田间土路和翻耕地行进时机体的振动情况,得到在各种作业条件下拖拉机座椅下方机体的垂直振动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2.6~4.1Hz范围内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减振座椅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该座椅的力学模型进行仿真,选择适合该型拖拉机减振要求的减振座椅参数—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结果表明:该座椅模型可以有效隔绝机体传递到座椅的振动,且能够满足不同体重驾驶员的减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拖拉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波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拖拉机在不同行驶速度、不同激振频率下,其前轴和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速度下,拖拉机前轴、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当行驶速度增大时,前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则显著增加;随着分析频率的降低,前轴振动和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均显著增加。在人体敏感的频率范围0~10Hz内,尽管前、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均有显著影响,但后轴振动比前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拖拉机座椅的舒适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4UD―1型马铃薯挖掘机采用振动式挖掘铲和抖动式分离筛结构,影响其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牵引速度、铲和筛振动的频率和幅值。为得到挖掘机正常工作时的关键参数,应用Pro/E建立了挖掘机参数化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仿真,得到振动铲、抖动筛的运动学变化曲线和整机工作时的振动频率、幅值。结果表明,振动铲和抖动筛的振动频率均为9Hz,振动幅值分别为3.6mm和33.1mm,振动铲与抖动筛共同工作时振动幅度为29.5mm。这为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性能提供了研究数据。再利用Ansys10.0进行挖掘机机架的模态计算分析,得到在添加铲与筛的质量后,机架的固有频率为43.9Hz,远大于挖掘机的工作频率,避免了挖掘机的共振,保证了工作稳定性,同时也为挖掘机振动频率的提高给定了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