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不同激素处理对锦橙果实留树贮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连续2个年度开展了锦橙果实留树贮藏试验,研究了果实转色前2个月(8月中旬)至果实自然成熟期后的1个月(1月中旬)期间2,4-D与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赤霉酸(GA,)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单独或复合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延迟果实成熟和减少果实脱落,其中以增施3次尿素+喷布1次10mg/LGA3+喷布4次20—40mg/L2,4-D处理效果最佳,留树贮藏到自然成熟期3个月后累计落果率约15%;果实转色前喷布GA3或土施尿素能延迟果实上色1~2个月,2者合用有增效作用。喷布2,4-D可有效减少留树贮藏果实的脱落,而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GA,和6-BA对防止果实脱落的作用不大。各处理对次年春梢长度和叶片数无显著影响,但少量处理对春梢粗度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在留树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9~2.0个百分点,含酸量降低0.37~0.55个百分点,固酸比提高9.58~13.00。  相似文献   

2.
以红江橙成年树为试材,在果实转色前1个月开始进行单独的叶面喷雾GA3、土壤施氮肥和树盘覆盖地膜或其混合等5种留树保鲜处理,以期探讨其果实保果率、糖、酸含量在保鲜期间的动态变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5种果实留树保鲜处理均可达到良好的保果效果;不同果实留树保鲜处理的果实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高峰出现在处理后42 d;不同留树保鲜处理的果实酸含量在处理后42 d前快速下降,至处理后42 d达最低,之后变化趋于平缓;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不同留树保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糖酸比适宜,建议此期作为留树保鲜处理的最佳采果期.  相似文献   

3.
贡柑果实不耐贮藏,采收后10~20 d其品质就明显下降,显著降低其商品价值及严重制约其发展.贡柑果实延期采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从11月上中旬起,通过使用GA35~10 mg/L加2,4-D 10 mg/L和保鲜药物进行贡柑果实留树贮藏保鲜方法的调节,以及结合简易避雨设施,4个处理均能有效延缓果实总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使贡柑由原来12月中旬成熟延期至次年1月底,延长果实成熟期1~1.5个月,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和果实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还显著增加了产量,最终达到贡柑延期采收的目的.从4个处理的综合表现可知,效果以喷施10 mg/L GA3+io mg/L 2,4-D +250 mg/L咪鲜胺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锦橙果实采前应用GA处理以延缓果实成熟,可留树保鲜2~3个月,再配合使用2,4-D,座果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且果实色泽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肉细嫩、风味浓甜,只要加强栽培管理,一般不影响翌年的产最。  相似文献   

5.
纽荷尔脐橙留树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留树保鲜对脐橙果实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探讨留树保鲜的效益.结果表明:留树保鲜较7℃冷藏能明显提高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其中以20 mg/L GA3与20 mg/L2,4-D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且以留树保鲜60d左右为宜.留树保鲜对翌年树体春、秋梢的粗度及数量、座果率以及翌年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均不显著,且可以通过春季增加施肥量来恢复,其中以每株尿素1.0 kg与钙镁磷肥1.5 kg混施效果最好;而对翌年产量则基本上没有影响,且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与正常上市鲜销相比,平均可增收约23 865元/hm2,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此项试验旨在探讨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采果前一个月对树冠喷施10~30mg/L的2,4-D、50~200mg/L的GA3和10~40mg/L的NAA对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均具有极显著作用。在不同浓度处理中,2,4-D和NAA均以2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GA3以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比对照高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采后GA_3和2,4-D处理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后用GA3 和 2 ,4-D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的保鲜效果。用 3 / GA3 和 5 0 / 的 2 ,4-D处理黑奥林葡萄 ,在 0 - 1℃条件下贮藏 3个月 ,果实耐压力分别提高 1 6 1g和 396g ;果梗耐拉力分别提高 1 1 9g和 1 4 7g ;鲜梗率分别提高 41和 39个百分点 ;好果率分别提高 1 1和 1 3个百分点 ;果糖总酸比值分别提高 1 2和 1 0。  相似文献   

8.
针对夏橙多花、花量大、畸形花比例大,座果率低、挂果期长、花果重叠,同时广东春、夏季温度回升快,奥灵达夏橙的春梢、夏梢生长旺盛,更不利于坐果等问题,开展了保花保果试验研究。在奥灵达夏橙第1次生理落果期将结束时(4月中下旬)进行4种不同方法保果,处理1(喷GA330mg/L1次,隔15d再喷2,4-D8mg/L1次)、处理2(喷GA330mg/L1次+环割1次,隔15d再喷2,4-D8mg/L1次+环割1次)、处理3(喷2,4-D5mg/L1次+环割1次,隔15d再喷2,4-D8mg/L1次+环割1次)和处理4(喷防落素25mg/L1次,隔15d再喷防落素25mg/L1次),以喷清水作对照,发现4个保果处理的座果率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效果最显著,且这些保果措施没有对奥灵达夏橙果实品质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是,由于处理1和处理2会提高当年成熟果实的果皮总叶绿素含量和降低了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加剧了当年成熟果实的采前返青现象,而处理3既保果效果显著,又不会造成当年成熟果实采前返青,是一种理想的保果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湖北省沙洋县官档镇椪柑基地,以椪柑为试材,研究外源GA3和2,4-D对椪柑果实延迟采收品质的影响,以探讨外源GA3和2,4-D对椪柑果实的效应。结果表明:椪柑果实通过外源GA3和2,4-D处理以后果实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而可滴定酸的含量减少,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延迟果实成熟,其中喷施50mg·L-1GA3和50mg·L-12,4-D处理的效果最佳,说明在外源GA3和2,4-D处理中,此浓度处理最适于椪柑。外观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果实无污染,风味浓甜,市场售价和收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砀山酥梨幼果花萼发育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砀山酥梨(Pyrus bretshneidericv.Dangshansu pear)果实萼片生长发育规律,探讨生长调节物质对果实萼片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于盛花期调查不同序位幼果花萼脱落与宿存情况,并分别对不同植株喷布浓度均为50 mg.L-1的PBO、PP333和GA3。果实成熟后,对各处理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1~6序位果实花萼脱落率分别为70.49%、74.19%、81.48%、86.00%、88.24%和68.75%。人工喷布生长调节物质PBO和PP333后,幼果花萼平均脱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9.48%和14.77%;喷施GA3后,其幼果花萼平均脱落率比对照降低58.15%。喷施3种调节物质后,坐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1.15%、25.27%和17.37%。不同处理幼果花萼脱落率、坐果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喷布GA3后,脱萼果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维生素C、石细胞含量增加;喷布PP333后,脱萼果果肉硬度降低,果形指数增大。由此可见,GA3处理能抑制幼果花萼脱落,喷布PBO、PP333可以促进果实花萼脱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金尖茶渥堆色变的主导因素。发现物理、化学的“湿热”作用是主要因素,而酶促氧化和霉菌只起辅助作用。本文还讨论了金尖茶渥堆工序的影响因素,确认以叶温、叶含水量、氧气为渥堆形成金尖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从而构成最佳品质的正交试验权数选择为“2·1·2·2”。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我国某些辞书的编者和语法学家把“替代词one”归入不定代词类是不恰当的,用于定冠词和形容词后表指代关系的“one”应该叫替代词,其理由是表示某一类中的一个或数个的定冠词或形容词不能单独存在,而需要一个词来“支助”或“支垫”它们。根据其定义,象someone,8nyone等这些复合词中的“one”和象my sweet one,the Iittle ones等这些成语中的“one-ones”应该是“替代词one”。  相似文献   

13.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 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一中稻)和1 a只种l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 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罩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过10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中稻)和1a只种1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对 1 2 9份雄不育两系杂交组合杂种优势、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F1 的产量、株高、有效株率等均比双亲有明显的正向优势 ,鲜皮出麻率和纤维细度优势不显著 ,大多呈中间型 ,且与双亲 (特别是母本 )的关联较大。组合与亲本无性系的单蔸产量、纤维细度及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可从中选到产量比本地主要品种增产 2 0 %以上 ,纤维细度在 1 80 0支以上且变异小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评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长达10年之久的农业高等教育,文章提出应历史地看待造成农业科研人员严重"青黄不接"和"人才断层"。指出新世纪在极短时间几乎是"批量"地生产硕士、博士,竞相出台冠名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才工程",人为地拔苗助长,试图利用各种名分、座次、头衔实现科研人才"跃进",借以标志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队伍,应该营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试验证明,“伏秋—56”的耐旱性、耐热性与早熟性均优于“夏光”;单位面积产量及主要营养成份与夏光”相当。可用于堵伏缺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内容,设高、中、低三个营养水平,测定种鸡在生长期和产蛋期的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低水平下(0~6周龄、7~14周龄、15~22周龄,代谢能分别为2.75、2.75、2.7兆卡/公斤,粗蛋白质分别为17%、14%和11%),种鸡生长期的成活率和体重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中、低水平下(代谢能2.7~2.6兆卡/公斤,粗蛋白质15~13%),产蛋期的产蛋量、孵化率及健雏数亦达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