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制成伊维菌素纳米乳制剂,试验建立了由油酸乙酯、Cremophor RH-40为乳化剂、Transcutol.V、纯化水组成的空白纳米乳体系,选取适宜比例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将伊维菌素溶于其中,通过逐滴加水的方式,可形成2%以上浓度的伊维菌素纳米乳剂。试验以粒度、黏度、电导率、折光率、有效药物含量为对象,考察了1%伊维菌素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伊维菌素纳米乳的配方为,伊维菌素1%、油酸乙酯2.2%、Cremophor RH-40 14.8%、Transcutol.V5%、纯化水77%。这种伊维菌素微乳理化性质稳定,可保持1年以上。说明该制剂理化指标合格,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近些年中药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化载体以及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新型的固化载体及固体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固体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能,改善中药的稳定性,提高难溶性中药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为中药开发提供研究方向,自微乳固体化是具有研发前景的新型固体制剂,随着新型载体材料和和固体化方法的开发,将中药制成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方法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消化道线虫的临床驱虫效果,筛选高效方便的剂型,本试验将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80头病牛随机分成5组: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注射组(药物对照组)和不给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牛按如下方法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每100 kg体重15、10、5 m L背部浇泼给药,药物对照组每100 kg体重2 m L颈部皮下注射给药。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以高、中剂量为佳,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与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伊维菌素浇泼剂安全高效、简便易行,适合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伊维菌素利用率和增容倍数为指标,优选出伊维菌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主要参数:伊维菌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质量之比1∶3,包合时间2 h,研磨温度55℃。羟丙基-β-环糊精研磨时间是影响伊维菌素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为伊维菌素新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系由Bacillus属杆菌所产生的环糊精糖苷转移酶分解淀粉而制成。它是一种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结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简称β-CD。其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水溶性和非还原性。外围呈亲水性,内部为流水性,在药剂应用中,它有“分子微囊”之称。能被环糊精包含的物质范围很广,包括稀有气体、卤素等无机化合物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其形成的包合物一般溶于水,在药剂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制剂应用1.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难溶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酸、巴比妥等与β-CD混合,可形成水溶性包合物,便于制成水溶性制剂。醋酸泼…  相似文献   

6.
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猪疥螨病猪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一次颈部皮下注射,连续观察28d。第1组:空白对照组,不给药;第2组:伊维菌素药物对照组,剂量为0.3mg/kg。BW;第3组:伊维菌素脂质高剂量组,剂量为0.3mg/kg。BW;第4组:伊维菌素脂质体低剂量组,剂量为0.075mg/kg。BW。结果给药后7d,第2、3组试验猪未查到活虫体,转阴率为100%,第4组试验猪只则有2头未转阴,虫体转阴率为87%;给药后14d,第3、4组试验虫体转阴率为100%;第2组试验猪有3头查到活幼螨,虫体转阴率为80%,于当天重复用药1次;给药后21、28d,第2、3、4组试验猪只检查未查到活虫体,虫体转阴率为100%。结论高、低剂量的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治愈率显著高于伊维菌素,伊维菌素脂质体具有用药剂量小、药效时间长和药物残留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皮蝇蛆病的治疗效果,探讨及筛选对牛皮蝇蛆病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有效剂型,本临床试验共选用合格试验牛80头,随机分成5组:高剂量组(10头)、中剂量组(40头)、低剂量组(10头)、伊维菌素注射组(药物对照组10头)和不给药组(空白对照组10头),各组牛按如下方法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每100 kg体重15、10和5 mL背部浇泼给药,药物对照组按每100 kg体重2 mL颈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高、中、低剂量组对牛皮蝇幼虫的杀虫效果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伊维菌素浇泼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均对牛皮蝇均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伊维菌素浇泼剂是一种新开发治疗牛皮蝇蛆病较为安全的局部外用药,使用简便、快捷,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为主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润湿剂,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6000为助溶剂,主原料与辅料经过混合、研磨粉碎制得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配方组合为质量比M(阿苯达唑):M(伊维菌素):M(十二烷基硫酸钠):M(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6000=10:0.2:8:20:61.8。考察制得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水中分散性良好,符合干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要求,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质量标准检测为合格,低含量的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可以实现难溶性药物阿苯达唑的拌料和饮水给药。密闭保存,长期试验24个月,性状、外观几乎无改变;干燥失重由2.4%升高至2.6%;阿苯达唑含量由99.2%下降至97.3%;伊维菌素含量由100.2%下降至97.0%,含量下降不超过药物标示量百分含量的10%,符合规定。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配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科学、操作简便,产品质量合格且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3种广谱驱虫药和1种驱吸虫药及不同组合模式对84头BMY断奶犊牛的体内寄生虫进行了驱除试验,结果表明,3种广谱驱虫药组给药后30 d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组67.99%,敌百虫组80.13%,伊维菌素组84.6%;不同药物组合组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组68.93%,敌百虫+硝氯酚组81.16%,伊维菌素+硝氯酚组86.74%,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组87.25%,丙硫苯咪唑+敌百虫组88.28%,敌百虫+伊维菌素组89.18%。给药前和给药后各组的日增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莫西菌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莫西菌素(Moxidectin)是一种新型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半合成、成分单一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奈马菌素(Nemadectin)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37H53NO8,分子量为639.83,属于第3代阿维菌素类药物。莫西菌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单一成分,有着更高的驱虫活性、长效和安全等特性。1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莫西菌素与其他同类药相比,有更高的脂溶性,水溶性也高于伊维菌素。因此,莫西菌素能与多种赋型剂组合制成各类制剂,有着不同的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安全性也比伊维菌素好。  相似文献   

11.
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能、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进行评价。采用三元相图筛选不同载药量的纳米乳,确定最佳载药量;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纳米乳处方,考察了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电位、形态、pH、黏度等性能;分别采用透析袋法和Franz扩散池法比较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与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和透皮性能。结果显示,载药量为2.00%时,纳米乳区域最大、最稳定;获得的优选处方为聚氧乙烯蓖麻油 :二乙二醇单乙基醚 :油酸乙酯 :伊维菌素 :水=26 :12 :7: 2: 53;所得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18 nm;伊维菌素纳米乳在室温条件和4 ℃冰箱中保存1年仍稳定;其24 h皮肤累积渗透量和滞留量分别是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3.24和2.05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透皮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试验应用3种广谱驱虫药和1种驱吸虫药及不同组合模式对78头大通牦牛早期断奶犊牛的体内寄生虫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3种广谱驱虫药组给药后30 d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组74.42%,敌百虫组77.17%,伊维菌素组78.75%;不同药物组合组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组80.26%,敌百虫+硝氯酚组82.45%,伊维菌素+硝氯酚组82.43%,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组83.34%,丙硫苯咪唑+敌百虫组78.58%,敌百虫+伊维菌素组85.12%。给药前和给药后各组的日增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药物载体是指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纳米乳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可过滤灭菌,易于保存;可作为油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使不溶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机体的吸收速度;能够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提高易酸败、易水解和易挥发药物的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给药系统或靶向给药系统可使药物浓集在靶向器官,增强药物的疗效;乳滴粒径小且均匀,能提高包封药物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14.
伊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畜禽线虫病和外寄生虫病防控的抗寄生虫药物。由于伊维菌素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在不同种属动物上使用时,其安全性、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更容易被人们忽略。忽略动物种属差异,可能会导致寄生虫病防治失败,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伊维菌素在不同动物中的安全性、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差异做一综述,以期为伊维菌素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保障伊维菌素在不同动物中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伊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能驱除犬的钩虫、蛔虫、心丝虫及其蚴,对螨、蜱、虱、蝇等也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因其具有广谱、高效、用量小、副反应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在宠物临床中,它常常被作为首选药物来驱杀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伊维菌素不易致使犬猫发生中毒反应(柯利犬除外),但是,如果用药量过大、短时间重复用药或因犬猫个体差异,也会发生中毒。伊维菌素致犬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16.
《养犬》2019,(4)
伊维菌素是兽医临床的常用药,对犬的耳螨、疥螨等都有特效,是一种高效、广谱、价廉的抗寄生虫药物。因其具有低毒性,且部分犬种对伊维菌素较敏感,易造成伊维菌素中毒。伊维菌素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对症治疗,同时加大静注剂量,促进代谢。  相似文献   

17.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由于使用频繁,其给药技术研究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释控释制剂和脂质体制剂,其次是透皮给药系统、微囊、微球、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但这些新剂型和新技术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处方设计或制剂工艺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这些新剂型的工艺和技术研究,以真正发挥这些新剂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研制伊维菌素微乳剂,并对其特性、稳定性进行评定。依据伊维菌素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依据维持微乳体系稳定性的能力,筛选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筛选伊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并进行微乳的特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微乳剂各组分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5%(50 mg/mL)、油6.79%、乳化剂13.58%、辅助乳化剂54.27%、超纯水20.36%,运动黏度为610.50 mm~2/s,动力黏度为714.28 mPa·s,乳滴平均粒径为6.30nm,光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证实,微乳剂外观性状未见异常变化,药物含量符合质量规定,伊维菌素微乳剂稳定性良好,说明伊维菌素微乳剂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制剂。  相似文献   

19.
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对牛、羊寄生虫的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对高寒阴湿地区放牧牛、羊寄生虫的驱治效果。对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林缘区7个试验点的42头牛、280只羊为研究对象。方法:按多拉菌素给牛0.3 mg/kg体重、羊0.2 mg/kg体重,伊维菌素给牛、羊均以0.02 m L/kg体重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以全身蠕虫剖检法及EPG来判定驱虫率。结果:发现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来说,用药后多拉菌素组、伊维菌素组驱虫效果明显。结论: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对高寒阴湿地区牛、羊寄生虫均有较好的驱治效果,其中多拉菌素驱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喻孟琼  罗跃 《猪业科学》2023,40(9):92-94
猪疥螨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病,由疥螨寄生于皮肤和毛发引起,严重影响了猪只生长和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涂抹和口服药物,但这些方法存在治疗浓度不可控、治疗周期长和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近年来,伊维菌素注射剂作为一种新型抗寄生虫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猪疥螨病的治疗。伊维菌素注射剂具有广谱、快速、药效持久的特点,并且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本文旨在探讨伊维菌素注射剂在猪疥螨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剂量和给药方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促进伊维菌素注射剂在猪疥螨病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