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家禽繁殖性状由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繁殖力水平的高低是多个相关基因共同表达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受多种外源因素介导分子信号所影响。文章对家禽繁殖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调控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外源环境影响表型性状的表观遗传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家禽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鸡繁殖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繁殖力水平的高低受到环境和遗传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对目前发现的调控繁殖性状的HPG轴相关基因,与繁殖关联的主效基因、生长发育基因,以及其他调控卵泡、卵巢发育和成熟的相关基因进行概述,总结目前家鸡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研究遇到的困难,并对未来鸡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贵妃鸡多趾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多趾候选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为贵妃鸡多趾品系的选育和多趾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基础。选用不同趾型(四四趾、四五趾、五五趾)的贵妃鸡进行杂交和测交试验,统计分析后代各种趾型出现的比例,与理论值进行卡方检验。采取胚胎发育第5~10天的肢芽组织样品,测定分析多趾候选基因Lmbr1、SHH、RNF32、NOM1、MNX1、Gli3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四五趾×四五趾组合多趾与正常趾的比例为3.67∶1,符合3∶1的理论比值(P0.05),另外两个组合都不符合理论比值(P0.05)。其次,测交试验表明,每只测交公鸡后代都出现3种趾型的个体;最后,在贵妃鸡肢芽组织胚胎发育的第5~10天中,SHH基因的表达量一直很低,Lmbr1、RNF32、NOM1、MNX1、Gli3基因在第7和第9天出现表达峰值。贵妃鸡多趾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多趾性状外显率不同,多趾性状可能受到Lmbr1、RNF32等多基因的共同调控,多趾性状形成的关键时期可能是胚胎发育的第7~9天。  相似文献   

4.
侯浩宾  李海静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0):2670-2680
马、驴是重要的草食家畜,在人类的历史变迁和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马、驴的初始功能主要以役用为主,多用于乘骑或驮运物品。随着机械化程度和交通方式的进步,其役用功能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现代马产业主要以竞技、休闲娱乐及副产品加工为主,而驴产业则以皮、肉、乳及其生物制品的开发利用为主。马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体型、毛色、竞赛能力、疾病、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在驴上更关注生长、皮用和泌乳等性状。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更为有效和精准:如与马体重、体尺相关的基因被定位于LCORL/NCAPG基因区域;MSTN基因与骨骼肌的发育相关,进而影响马竞赛性能;与设特兰矮马、德保矮马矮小性状相关的主要基因分别为HMGA2和TBX3基因;ACAN基因突变会导致设特兰矮马侏儒;DMRT3基因突变影响马的步态特征;KIT基因与白斑毛表型相关,MC1R基因是控制栗色毛的主要基因,ASIP基因与黑色毛相关;EDNRB基因突变会导致致死白色马驹综合征;EPAS1基因和线粒体NADH6基因在高原适应性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马、驴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驴是重要的草食家畜,在人类的历史变迁和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马、驴的初始功能主要以役用为主,多用于乘骑或驮运物品。随着机械化程度和交通方式的进步,其役用功能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现代马产业主要以竞技、休闲娱乐及副产品加工为主,而驴产业则以皮、肉、乳及其生物制品的开发利用为主。马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体型、毛色、竞赛能力、疾病、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在驴上更关注生长、皮用和泌乳等性状。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更为有效和精准:如与马体重、体尺相关的基因被定位于LCORL/NCAPG基因区域;MSTN基因与骨骼肌的发育相关,进而影响马竞赛性能;与设特兰矮马、德保矮马矮小性状相关的主要基因分别为HMGA2和TBX3基因;ACAN基因突变会导致设特兰矮马侏儒;DMRT3基因突变影响马的步态特征;KIT基因与白斑毛表型相关,MC1R基因是控制栗色毛的主要基因,ASIP基因与黑色毛相关;EDNRB基因突变会导致致死白色马驹综合征;EPAS1基因和线粒体NADH6基因在高原适应性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马、驴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泌乳是哺乳动物重要性状之一,尤其是在乳用家畜上,能直接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哺乳动物体内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微粒体酶,主要有DGAT1、DGAT2两个亚型。已有诸多研究表明DGAT基因与动物脂肪沉积、产奶性能、泌乳品质等性状密切相关。文章主要简述哺乳动物体内DGAT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遗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性,旨在为哺乳动物泌乳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及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阴囊疝是猪最常见的遗传缺陷之一,每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率一般在1.7%~6.7%,但在不同的品种和群体间有较大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猪腹股沟/阴囊疝的发生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本文综述了猪腹股沟/阴囊疝疾病易感位点和相关侯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系统解析猪猪腹股沟/阴囊疝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提供参考,并对发展抗猪腹股沟/阴囊疝分子育种技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产仔数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与猪场的效益直接相关。影响猪产仔数的因素包括环境、品种、年龄、营养以及遗传等,而遗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猪产仔数基因进行研究一直是猪高繁殖力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猪产仔数关键候选基因并定位了一些主效基因,且在这些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对这些基因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分子育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猪产仔数主效基因的筛选及猪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能被定位和识别的DNA序列,广义的分子标记还包括蛋白质等生物物质,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观映射。目前分子标记已被运用在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基因定位、物种起源和遗传育种等研究上,蜜蜂领域在种类鉴定和物种筛选等方面也有广泛研究。简要介绍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蜜蜂上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蜜蜂分子标记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的运动性能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研究表明,马身体构造和优异的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随着马基因组序列的公开和分子遗传学工具的快速发展,科学家发现与能量代谢、胰岛素信号转导、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等相关的基因与马运动能力表型密切相关。同时这些基因也与人类的某些疾病有关。文章仅就与马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我国尽早开展相关研究、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新型马种及对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现代分子数量遗传新技术在鸭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对鸭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繁殖相关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研究、与肝脏及卵巢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等进展情况;同时介绍鸭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和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转录组学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组学主要是从RNA水平上研究物种基因表达情况,可用于功能基因的挖掘、次生代谢物研究和物种抗逆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对于探索作物重要农艺性状机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介绍了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方法、原理以及在茶树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茶树现代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几年猪肉质性状方面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候选基因法、转录组、蛋白组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不同研究方法对影响猪肉品质基因的挖掘,分析了现有遗传研究工具在肉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分子遗传标记在猪肉质性状中的遗传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索柞蚕产卵量的遗传规律,对柞蚕产卵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柞蚕新品种582和宽青为对交亲本分别配制F1和F2,用主基因-多基因分离分析法研究其产卵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杂交组合582×宽青的产卵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占43.84%,多基因遗传率占5.81%。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对柞蚕产卵量的影响较大,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达50.35%,因此,环境因素对产卵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果提示,在排除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固定有利于提高产卵量的主基因,完全可以对柞蚕品种的产卵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