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厚朴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将26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为23 d。对照组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厚朴提取物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厚朴提取物。于18~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口服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 mL(1×108cfu/mL,每天1次),对照组和厚朴提取物组肉鸡灌服等量的灭菌培养基。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肉鸡小肠黏膜损伤,提高了23日龄回肠损伤评分(P<0.05)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活力,并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及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厚朴提取物有降低1~17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0.05),降低了23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提高了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下调了空肠occludin、claudin-2及回肠mucin5ac、occludi...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复合植物活性成分,CP组和复方+CP组肉鸡于第17~23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悬浮液(1×10~8CFU/mL),每只鸡每天接种1 mL。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在0~16日龄和24~30日龄各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且显著降低23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30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显著提高了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和3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降低了23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通过肠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下调了23日龄肉鸡空肠和回肠Claudin-2和TFF-2的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及回肠TFF-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降低了回肠Claudin-2水平。此外,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空肠Occludin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可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缓解肉鸡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著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著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著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BC)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免疫和肠道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感染+LF组和感染+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和1×1010CFU/kg的LF和BC。感染组、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从第14~21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菌液,对照组肉鸡灌喂1 mL不含产气荚膜梭菌的肉汤培养基。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平均日采食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28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21日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IgA含量均降低(P<0.05)。2种益生菌均下调了由感染造成的21日龄空肠白介素-8、十二指肠黏蛋白-2(mucin-2)及回肠连接蛋白(claudin-1)基因表达上调(P<0.05);感染+BC组...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单脂肪酸甘油酯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88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单戊酸甘油酯(1 500 mg/kg)组和感染+单己酸甘油酯(1 500 mg/kg)组。在14~20日龄,所有感染肉鸡每天灌服1×108CFU/mL产气荚膜梭菌菌液1 mL。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采食量有降低趋势(P=0.080)。两个单脂肪酸甘油酯组降低了感染造成的21日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升高(P<0.05),增加了感染引起的21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下降(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单己酸甘油酯组下调了21日龄空肠Zo-1和FABP2基因表达上调(P<0.05),添加单戊酸甘油酯上调了肉鸡21日龄空肠claudin-1表达(P<0.05),有降低21日龄盲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的趋势,降低了28日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单脂肪酸甘油酯可改善感染肉鸡空肠形态结构和屏障功能,单戊酸甘油酯可抑制盲肠有害菌增殖。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对坏死性肠炎攻毒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135只1日龄健康快大型黄羽肉鸡(全公苗),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进行攻毒;攻毒组,饲喂基础饲粮,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进行攻毒;复合物攻毒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mg/kg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7日龄时,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1m L(5000卵/m L)的艾美耳球虫,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15日龄时,攻毒组和复合物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5m L(1×108CFU/m L)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CVCC-2030株,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连攻3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P<0.01),料重比上升(P<0.01),肉鸡肠道病变增加(P<0.01)。与攻毒组相比,复合物攻毒组日增重增加和料肉比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著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著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著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葛根提取物(Pueraria Extract,PE)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设计,将264只1日龄健康雌性科宝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1羽。试验全期,对照组和CP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PE组和PE+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mg/kgPE,CP组和PE+CP组肉鸡在18~23日龄每天每只灌服1×108CFU的A型CP,对照组和PE组肉鸡灌服不含产气荚膜梭菌的灭菌培养基。试验期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PE降低了1~17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CP组相比,添加PE抑制了18~23日龄CP感染肉鸡耗料增重比的增加(P<0.05);CP感染提高了23日龄肉鸡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力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CD)(P<0.05),并降低了肉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VH)、十二指肠绒毛高隐窝深比值(VH/CD)及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P<0.05);添加PE抑制了23日龄CP感染肉鸡...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及乳酸杆菌对乳鸽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9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白羽王乳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乳鸽。分别为对照组(C组)、感染组(S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锌组(Zn组,硫酸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杆菌组(LAB组,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联合处理组(Zn+LAB组,硫酸锌+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第5天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模型的建立,C组灌喂1 mL去离子水,其他组各灌喂1 mL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1×109 CFU/mL),连续攻毒3 d。采集血样、肝脏,用于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测定;采集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重,用于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集空肠和回肠组织,用于组织切片的制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乳鸽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比(V/C)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锌组和乳酸杆菌组乳鸽单核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处理组乳鸽空肠V/C、回肠V/C和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乳鸽灌服锌或联合灌服低剂量锌与乳酸杆菌均可通过提高脾脏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及乳酸杆菌联用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禽健康养殖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提供关键防控技术。【方法】选取240只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HN02噬菌体组、乳酸杆菌组、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14 d,期间连续每天饮用噬菌体和/或乳酸杆菌。统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计算脏器系数。取盲肠内容物测定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并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能显著提高雏鸡平均日增重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雏鸡料重比和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且处理14 d的抑菌效果最佳,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减少1.17 lg CFU/mL。微生物多样性显示,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饮水后雏鸡盲肠内容物菌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属水平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N02噬菌体+乳酸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病变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产气荚膜梭菌分为无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和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和400mg/kg。试验期35d。结果表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28日龄肠道病变严重(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能缓解感染导致的肠道损伤(P0.05),28日龄肉鸡胸腺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肠道病变结果分析表明,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动物免疫能力,并能缓解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凹凸棒石黏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8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重复),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攻毒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感染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mg/kg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2%凹凸棒石黏土(凹土组)的试验日粮,在第14~16天用产气荚膜梭菌对试验组肉鸡进行攻毒;于攻毒后的第7天测定肉鸡生产性能,并于攻毒后7d和11d测定肉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攻毒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攻毒后7d,脾和胸腺指数下降(P>0.05),而添加抗生素和凹土则使其有一定的升高趋势(P>0.05);攻毒后7d,各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有下降趋势(P>0.05),攻毒后11d,感染组AKP升高了5.47%(P>0.05),但抗生素和凹土使AKP活性有一定下降(P>0.05);攻毒后7d和11d,感染组血清SIgA含量升高(P>0.05),日粮中添加凹土使血清SIgA含量降低(P>0.05);攻毒后11d,凹土使血清IgG含量升高(P<0.01)。可见凹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凹凸棒石黏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攻毒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感染组)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2%凹凸棒石黏...  相似文献   

14.
鹿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病主要表现为肠毒血症,致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究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肠道的关键基因和途径。通过构建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空肠结扎环模型,HE染色检测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空肠的病理学变化,采用Illumina NovaSeq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肠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qPCR技术进一步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最后通过STRING网站预测多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形态学分析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鹿肠道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和出血。转录组分析显示,一共存在7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感染组肠道中有276个上调的差异基因,有429个下调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生物调节、对刺激的反应和免疫系统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富集的通路主要是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造血细胞谱系等,造成肠道损伤和出血,促进鹿肠毒血症的进程。此外,qPCR结果证实了分析结果准确可信。DE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肠道损伤、肠道菌群CAZy谱和eggNOG通路的影响。选取112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trl)饲喂基础日粮,精油组(EO)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0 mg·kg-1的植物精油(活性成分为香芹酚和百里香酚),所有肉仔鸡14~20 d连续每天灌服新鲜培养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液,试验第21天屠宰取样。观察肠道整体损伤程度进行肠道损伤评分,并采集回肠食糜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肠道损伤评分(P<0.05);显著升高了回肠菌群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第二层级以及EC层级大部分基因的丰度(q<0.05),其中糖基转移酶类的占比最高;改变了回肠微生物同源蛋白基因组的构成,普遍降低了直系同源蛋白分组比对数据库(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将560只Ross 308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日粮处理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感染产气梭菌,T1组感染产气梭菌,T2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阿维霉素,T3组感染产气梭菌+0.40 g/kg百里香酚,T4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血根碱,T5组感染产气梭菌+0.5 g/kg香芹酚、肉桂醛和辣椒素混合物,T6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百里香酚和茴香混合物。结果显示:T2组第3周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屠宰率显著下降(P<0.05),小肠重量显著增加(P<0.05)。第4周时,T6组血液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T5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T5和T6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同样,T5和T6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也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相比,肉鸡日粮添加中草药制剂在维持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特性方面具有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对球虫/产气荚膜梭菌联合感染(E/Cp)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病变积分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64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在12日龄时,各处理组口服等体积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22 000球虫孢子囊/mL/只),在球虫感染后第4天连续3 d口服产气荚膜梭菌1 mL(CVCC49,菌液浓度为1×10~8CFU/mL,1 mL/只)。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不同剂量三丁酸甘油酯在数值上有改善E/Cp感染早期饲料转化率的效果,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添加组可改善因E/Cp感染所致的肠道形态结构破坏和降低肠道病变积分、抑制盲肠病原菌生长,促进肠道乳酸菌生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以缓解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的下降和肠道损伤,改善肠道健康。综合来看,肉鸡在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下,三丁酸甘油酯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 000 g/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槲皮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仔猪肠道形态、肠道抗氧化功能及空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探讨槲皮素对PEDV感染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18头健康的7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EDV组和槲皮素+PEDV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8 d,于试验第0~7天,对槲皮素+PEDV组仔猪每天口腔灌服10 mg/kg BW的槲皮素,其余组灌服等体积的人工奶。于试验第5天晚上给PEDV组和槲皮素+PEDV组仔猪口腔灌服104.5TCID50的PEDV,对照组仔猪灌服相同体积的PBS溶液。于试验第8天早上屠宰,取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EDV组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回肠和结肠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中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C2(APOC2)、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3(ACSL-3)和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与PEDV组相比,槲皮素+PEDV组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回肠和结肠中GSH-Px和T-SOD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中CAT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回肠和结肠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APOB、FABP2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 添加槲皮素可有效缓解PEDV感染导致的仔猪肠道损伤,提高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以及空肠脂质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那西肽在人工诱发鸡产气荚膜梭菌病中的预防效果,将48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其中第1组为常规饲养,第2~6组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试验组。各组饲喂的日粮如下:第1组和第2组,空白对照日粮;第3、4、5组,对照日粮+那西肽(1.25mg/kg、2.5mg/kg、5mg/kg);第6组,对照日粮+杆菌肽锌(30mg/kg),测定鸡的生产性能和死亡率,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进行预防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各试验组鸡的生产性能受到一定负面影响;饲料中添加1.25mg/kg、2.5mg/kg、5mg/kg那西肽能有效的减少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菊粉和鱼腥草混合制剂对肉鸡关键器官指数及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将108羽体重相近的14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即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A组采用基础日粮,B组使用由基础日粮和1%菊粉组成的日粮,C组采用由基础日粮+1%菊粉和0.4%鱼腥草组成的日粮。结果显示,到28日龄时,3组黄羽肉鸡的器官指数和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但B组和C组黄羽肉鸡的胰腺、脾脏、胸腺、肝脏的器官指数相比A组黄羽肉鸡的分别提高了7.6%和2.6%,12.3%和31.0%,13.0%和12.6%,9.5%和6.6%。与A组黄羽肉鸡相比,B组和C组黄羽肉鸡的回肠的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 0.05),C组黄羽肉鸡的盲肠的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 0.05)。同时,与A组相比,B组、C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的VH/CD和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 0.05),空肠的VH/CD显著提高(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