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斑点叉尾(鱼回)在营养需求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情况.对斑点叉尾(鱼回)在饲料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并就斑点叉尾(鱼回)营养和饲料研究对其在我国养殖业中产生的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现在已经研究确定了一些鱼类的营养需要:①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鲤、罗非鱼和日本鳗鲡的氨基酸需要量和脂肪酸需要量;②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对大多数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③鲤、日本鳗鲡、罗非鱼和其他有鳍鱼类、甲壳类对某些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据此可以配制养殖鱼类的饲料。鱼类的营养需要与畜禽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鱼类要求较低的饲料能量蛋白比(鱼类:每100克饲料消化能千卡数与粗蛋白克数之比为8~10,而家畜为15~20);鱼类需  相似文献   

3.
十二、斑点叉尾(鱼回) 斑点叉尾(鱼回)(见图)简称沟鲶、叉斑,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斑点又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养殖,获得成功,证明斑点又尾(鱼回)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和易养易捕、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上乘等优点,适宜大力推广养殖。 斑点叉尾(鱼回)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  相似文献   

4.
矿物质元素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L12(211)正交表设计11种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12种组合的配合饲料,进行54 d的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斑点叉尾(鱼回)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需要量的基础上,Mn、Cu、Co、Mg增加50%用量后显著促进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速度;酵母Cr的添加(0.5 mg/kg)非常显著地抑制了生长速度,在斑点叉尾(鱼回)饲料中不能添加Cr;Zn、Fe 、I用量增加显著抑制了生长速度,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增加用量.Fe、Zn、I、Se、P的用量增加将使斑点叉尾(鱼回)的饲料系数也增加,尤其是Fe、Zn、I、Se较为明显;而Cu、Mn、Co、Cr、Ca、Mg用量的增加使饲料系数降低.Fe、Cu、Mn、Co、I、Mg使内脏比增加,以Fe最为明显;而Zn、Se、Cr、Ca、P使内脏比减少,以Cr最为明显.Fe、Zn、I的增加可使体长/体重比增加、使体长生长快于体重的增长,其结果使鱼体向"长条形"发展;而Cu、Mn、Co、Se、Cr、Ca、P、Mg的增加使体长/体重的值减小,可使体重的增长大于体长的生长,使鱼体向"肥"、"粗壮"体型发展.综合分析以第5组的组合最佳,使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速度比第1组高30%、饲料系数低21%.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50.0±0.2) g的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试验对象,以不添加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6%和12%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作为试验组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对照组设置8个重复,每个试验组均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共持续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斑点叉尾(鱼回)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和12%玉米DDGS均会显著降低斑点叉尾(鱼回)侧面皮肤亮度(L*)值(P0.05),但对腹部皮肤及背部肌肉L*值无显著影响(P0.05);3个试验组的腹部和侧面皮肤及背部肌肉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4(C4)及总胆汁酸(TB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不会改变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的绝对优势菌,且能够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2%的DDGS替代部分豆粕不会对斑点叉尾(鱼回)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但会使其体色和肉色变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斑点叉尾鮰在营养需求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情况。对斑点叉尾鮰在饲料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并就斑点叉尾鮰营养和饲料研究对其在我国养殖业中产生的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斑点叉尾Hui在营养需求方面的一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情况。对斑点叉尾Hui在饲料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并就斑点叉尾Hui营养和饲料研究对其我国养殖业中产生的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4 脂肪和必需脂肪酸 鱼类饲料脂肪是能量重要来源,鱼类对饲料脂肪的利用能力极高,利用率高达90% 以上(Hastings,1978)。因此,鱼类饲料应提供适量脂肪,以减少蛋白质用于供能,从而减少鱼类饲料蛋白质的用量,这对于快速生长阶段的鱼苗和幼鱼的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美洲红点鲑在饲料蛋白质为 18.3% 时,添加 7% 的玉米油,其增重可达到饲料蛋白质为27% 的未加玉米油的对照组水平(Phillips等)。斑点叉尾(鱼回)饲料中添加 8% 玉米油,每克玉米油可节省0.37克饲料蛋白质(Dupree)。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的健康养殖模式,促进三都水族自治县渔业产业化发展,2019—2020年依托都柳江优质水资源,采用叉尾鮰膨化配合饲料进行斑点叉尾鮰流水养殖试验。结果:经过128 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500 g生长到1550 g。2019年总产量203230 kg,饵料系数1.7,获利47万余元。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左右。美国从1955年开始人工饲养斑点叉尾(鱼回)。由于该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无肌间刺,加上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等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鱼回)体形较长,体前部较宽肥,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其头部较小,口亚端位,上下颌有小而密的细齿。具4对触须,以口角须最长。背鳍和胸鳍均有一根硬棘,具脂鳍  相似文献   

12.
以斑点叉尾鮰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酵母培养物[达农威水产益康(DVAQTM)]对其幼鱼成活、生长和饲料系数的影响。基础饲料蛋白含量为32%,赖氨酸含量为需要量的85%(斑点叉尾鮰赖氨酸在饲料蛋白质中的适宜含量5.1%),其余必需氨基酸均满足其需要量,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0.03%0、.06%和0.12%,且基础饲料中减少一定量的玉米,制成试验饲料,进行为期12周的生长试验。试验在水族箱(75 L)中进行,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尾鮰幼鱼(平均体重为4.5 g)。研究结果表明0,.06%和0.12%添加组鮰成活率均为100%,略高于对照组(97%)。0.06%添加组鮰幼鱼增重率较对照组平均提高19%,饲料系数降低13%。0.12%添加组较对照组增重率平均提高22%,饲料系数降低15%。因此,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设计2种等蛋白且等能量的配合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经过55 d的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A料和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50.4%和148.5%,尾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3.12和3.07 g,饲料系数分别为1.52和1.51,斑点叉尾(鮰)增质量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4.79和5.21元.试验组和对照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丰满度和内脏比差异也不显著.通过配方调整,国产鱼粉可替代进口鱼粉而不影响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肉质.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又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rn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淡水、咸淡水水体中饲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量和实用饲料的研制,不少学者已进行过研究[1~4].但因研究者所用的评定指标、试验条件、对指标值的确定方法等情况各异而结果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以期为研制更适合当前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的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1.品种名称:斑点叉尾(鱼回) 亲本来源:1984年从美国引进 选育单位: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该品种是一种大型淡水鲶类,为杂食性鱼类,生长速度比其它种类的鲶鱼快。自引进我国后已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辽宁、海南等地推广养殖。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淡水主要养殖种类。斑点叉尾细适应性强,既可池塘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工厂化养殖和家庭小水体养殖。斑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名优品种。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讨论了不同种类饲料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消化道形态结构与功能、抗氧化与免疫性能以及脂肪代谢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斑点叉尾鮰的推广养殖,珠江水产研究所饲料研究组与该所水产饲料厂联合研制出了斑点叉尾鮰系列饲料。该系列(鱼苗、鱼种、成鱼、亲鱼及药物防治病等)饲料,经广州、顺德、南海、佛山、番禺、东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又名沟鲶,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细味美、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康升云等,2001;赵振山,2000;周国平,1999)。1蛋白质和氨基酸1.1蛋白质斑点叉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与蛋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配方等研究列入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目前,对鲤鱼、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鱼回)、罗非鱼等营养与饲料研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起步晚、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养殖品种营养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开发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等氮等能(蛋白质含量31.99%,能量11.27MJ/kg)的基础料中分别添加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的二氢吡啶,制成6组试验饲料,养殖规格为5.53±0.11g的斑点叉尾鮰45天。结果表明:试验组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添加量为150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特定生长率最高(2.65%),饵料系数最低(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二氢吡啶的添加量在150mg/kg时,试验鱼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为57.34%,而粗脂肪的含量达到最低为8.41%,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二氢吡啶能够促进生长、提高蛋白质沉积,降低脂肪含量,并且有利于钙、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