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虾池养殖牙鲆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是鲆鲽类中的大型种,经济价值高,活鱼价格100~180元/kg.近几年辽宁工厂化养殖牙鲆已经成功,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室外土池养殖尚未开展,2000年4~11月,我们和青堆子运成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虾池养殖牙鲆试验.7月1日在6.7 hm2虾池中放养平均体长11.2(8.1~12.5)cm牙鲆幼鱼8 532尾,之前45d曾投放中国对虾仔虾100万尾.至10月27日出池,获牙鲆2 584尾,平均体长(23.5±2.7)cm,平均体重(161.4±56.7)g,成活率30.3%.同时获对虾1000kg,虎鱼1 750kg.对虾池养殖牙鲆的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海休渔期间,广西鲜活海产鱼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利用南方冬春季节积温比北方高的有利条件,于2002年10月22日从山东青岛引进低温养殖品种——牙鲆,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北暮生态海水养殖场进行了工厂化养殖试验。在67.2m^3有效水体中投放平均体长13cm的牙鲆鱼种3620尾,采用投喂鲜杂小鱼、水质监控等综合技术方法,经196d饲养,于2003年5月6日起水收获商品鱼3421尾,总重1539kg,产值138500元,成本66482元,平均产量22、9kg/m^3。商品鱼平均体长32cm,平均体重450g。最大个体体长39cm,体重620g。养殖成活率94.5%,饵料系数为4.9,投入产出比为1:2.1,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从美国引进夏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鱼苗2000尾,平均体长8.3cm,平均体宽3.6cm,平均体重8.26g,在室内长方形育苗池内试养,水温9~32℃,盐度20‰~28‰,通过投喂自制的湿颗粒饵料,控制水质,防治病害等措施,经过一年试养,夏牙鲆平均体长36.80cm,体宽15.77cm,体重达750g。本试验为室内池养殖夏牙鲆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从美国引进夏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鱼苗2000尾,平均体长8.3 cm,平均体宽3.6 cm,平均体重8.26g,在室内长方形育苗池内试养,水温9-32℃,盐度20-28,通过投喂自制的湿颗粒饲料,控制水质,防治病害等措施,经过1年试养,夏牙鲆平均体长36.80 cm,体宽15.77 cm,体重达750 g。本试验为室内池养殖夏牙鲆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褐菖鲉为肉食性、暖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75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的卵胎生鱼类,一尾重300—400g亲负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褐菖鲉为肉食性、暖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的卵胎生鱼类,一尾重300—400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褐菖鲉为肉食性、暧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卵胎生鱼类,体重300~400g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20m^2×1.6m圆形育苗池中,于7月底放养平均体高2,9cm、叉长5cm、体重3g的银鲳人工苗2000尾,经过12个月的精心饲养个体达到平均体高7,5cm,叉长13,5cm。体重55g,最大个体为体高7.8cm,叉长13.8cm、体重63.6g。试养中期,成活率达到63%;本试验探讨了银鲳很适宜于室外大棚土池养殖。银鲳生长缓慢,需跨年养殖才能收获,因此室外一般土池养殖银鲳必须做好越冬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录了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各个生长阶段鱼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介绍了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及预防,以及工厂化养殖用水的内循环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沿海地区工厂化养殖漠斑牙鲆成活率高于褐牙鲆,平均体长10 cm的苗种经过274天养殖,平均体重达0.58 kg。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承担、黄岛润勃水产有限公司和胶南新兴水产养殖育苗有限公司协作完成的"犬齿牙鲆苗种引进与养成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组首次于2002年9月12日从美国引进平均全长3.9厘米,平均体长3.2厘米的犬齿牙鲆鱼苗2200尾进行试养,该项目2004年5月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验收鉴定.养殖20个月平均体长45.07厘米,平均体重1116.11克.试验表明:此鱼生长速度、抗病力、耐高温能力、成活率较褐牙鲆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杨华 《科学养鱼》2006,(5):26-26
笔者在漠斑牙鲆淡水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后期死亡率偏高,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将养殖情况作此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一、漠斑牙鲆淡化养殖死亡情况及防治过程2004年4月从山东引进盐度为30的漠斑牙鲆鱼种1500尾,平均体长15.8厘米,平均体重45克/尾。引进后经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从北京引进俄罗斯鲟鱼苗在广西水产学校名特优水实验场(武鸣基地)进行了南移人工养殖实验。在室外水泥中投放鲟鱼苗4500尾,平均体长为7cm(5-10cm)经153天饲养,得鲟鱼种3150尾,平均体长为37.8cm,均重215g。其中最大个体体长为50cm,体重378g,养殖成活率为70%。  相似文献   

14.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15.
林丽芬 《水产养殖》2006,27(5):41-42
在面积为1公顷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苗60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1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47.5kg,成活率达85%,体长9.30~14.50cm,平均体长11.80cm,体重11.2~38.3g,平均体重22.50g。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牙鲆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行业标准,在福建莆田进行了无公害牙鲆养殖试验。经1年养殖,体长约10cm的牙鲆苗成活率为51.4%,平均规格401g/尾,饵料系数1.93。试验表明,采用海水逐渐淡化、长时间淡水浴的方法来防治牙鲆寄生虫病效果较好。并对牙鲆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养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8年6~10月在鄱阳湖湖区鄱阳、都昌、瑞洪及星子水域对397尾鲫鱼、575尾鲤鱼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在采集的样本中,鲫鱼最大体长25.5 cm,最大体重651 g;鲫鱼最小体长6.9 cm,最小体重12 g。鲤鱼最大体长为87 cm,最大体重18500 g;最小体长11.5 cm,最小体重31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湖区鲤、鲫鱼体长体重关系为式为W_(鲤鱼)=2E-0.5L~(3.0445)(r=0.9951,n=575)、W_(鲫鱼)=2E-0.5L~(3.0383)(r=0.9939,n=397);在鄱阳湖湖区鱼类捕捞季节,鲤鱼、鲫鱼其捕捞规格分别以10~59.9 cm、10~14.9 cm为主,分别占70.25%和63.98%。  相似文献   

18.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1年 6- 7月在新疆赛里木湖进行了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的研究。共测量 32 2 4尾 ,1 7974g ,平均体重 5 6g ,体长波动在 2 1~ 1 6 1cm之间 ,平均体长 9 2cm ,雌雄比为1∶0 7,雌性群体体长、体重组成大于雄性。已经成为赛里木湖种群数量最多的鱼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来自山东乳山人工培育,平均体长为19.8cm的牙鲆鱼苗4566尾和漳埔海区野生,体长10~13cm的舌鳎鱼苗1280尾,在水温10~28℃,盐度27‰~30‰,pH值7.8~8.5的条件下,进行为期180d的池塘混养和人工驯养。结果表明,总成活率为69.2%,总产量1209kg,牙鲆冬季南移养殖及与舌鳎混养是可行的,且舌鳎海区野生苗人工驯养初获成功。此外,本文还就影响牙鲆和舌鳎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