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6,(6):28
目前,鸵鸟饲养正成为一个热门行当。不过,人们对鸵鸟的了解还较粗浅,尤其是对鸵鸟的疾病防治知之较少。育雏期育雏期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是饲养成败的重要时期。在此期导致雏鸟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由于雏鸟对不良环境因素,特别是对潮湿和尘埃较敏感,往往由于空气污浊,地面垫料潮湿,室温过高或过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如曲霉菌病等。出现一系列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等,若发现及时,并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诱因并使用抗生素治疗,愈后一般良好,否则可导致死亡。因而,在育雏期必须有专人管理,24小时值班,随时注意雏鸟的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  相似文献   

2.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此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或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正>从出壳至3个月龄的鸵鸟称为雏鸟。育雏是鸵鸟养殖成败的关键,雏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后期的生长,甚至影响到其生产性能。雏鸟培育是鸵鸟养殖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必须依据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决定具体的管理方法,为雏鸟创造生长发育的有利环境。关键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初生雏鸟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既怕冷,又怕热,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育雏期要求育雏室保温性能好。出  相似文献   

4.
一般将6周龄前的鸵鸟称为雏鸟.这时期的鸵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最高,所以对雏鸵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雏鸟的营养和卫生管理是影响雏鸟存活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雏鸵鸟的营养 新生雏鸟不必立即饲喂.因为雏鸟的卵黄在孵化期间没有被完全吸收,雏鸟出壳后,卵黄可继续供机体吸收利用.出雏12小时后再供给食物和饮水,尤其是在集约化饲喂的鸟群更应如此.每天应清理1次水槽并至少加水1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际的调查情况以及与其他地区养殖场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归纳总结出雏鸵鸟养殖的特点,从雏鸵鸟的开食、雏鸟的饲料选择、育雏的条件、雏鸵鸟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雏鸵鸟的早期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雏鸵鸟饲养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鸵鸟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对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有很大影响,故雏鸟饲养要把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鸵鸟原为一种野生鸟,最早驯养于南非和澳洲。尽管鸵鸟的人工饲养至今仅有10多年的历史,却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鸵鸟的饲养被列入三高农业项目正在神州大地搞得。不过,国人对鸵鸟的了解还较粗浅,尤其是对鸵鸟的疾病防治知之较少。鉴此,笔者对鸵鸟的疾病与防治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不同垫料对雏鸵鸟育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减少发病率,使雏鸵鸟健康成长,在育雏模式相同的条件下,对连续4批雏鸵鸟进行沙炕和泥炕2种不同垫料各为期20 d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批用沙炕育雏的雏鸵鸟平均日增重86.67±22.0 g,发病率10.67%,成活率90.37%,泥炕育雏的雏鸟平均日增重72.84±21.79 g,发病率18.33%,成活率85.03%,沙炕与泥炕平均日增重、发病率、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根据4批试验结果可知沙炕和泥炕都是目前投资比较小、易推广的育雏垫料,但沙炕在鸵鸟增重效果、成活率、保温效果上都较泥炕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探讨了鸵鸟的孵化技术与雏鸟的饲养管理,以期提升鸵鸟孵化、雏鸟饲养管理水平,推动鸵鸟产业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鸵鸟原为野生鸟,最早驯养于南非和澳洲。尽管鸵鸟的人工饲养至今仅有10多年的历史,却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1992年,广东率先从津巴布韦引进非洲鸵鸟,并饲养繁殖成功。目前,鸵鸟的饲养被列入三高农业项目正在神州大地搞得沸沸扬扬。不过,国人对鸵鸟的了解还较粗浅,尤其是对鸵鸟的疾病防治知之较少。鉴此,笔者对鸵鸟的疾病与防治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榛鸡的生理特点 榛鸡经过23~25天的孵化,破壳出雏。初生雏鸟10克左右,小雏出壳后绒羽一干就能行走,属早成鸟。同其他珍禽育雏相似,育雏是饲养管理中关键一环,而其中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小香乌骨鸡是贵州省的珍禽良种,本文介绍该鸡的养殖条件,育雏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唐丽  位兰  张勇  彭克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999-3006
【目的】观察鸵鸟雏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nucleus,PVN)的显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发育特点,探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阳性细胞在PVN内的年龄增长性变化。【方法】以1、45和90 d健康非洲鸵鸟雏鸟为实验动物,利用H.E染色技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定位表达(SABC)技术,研究鸵鸟雏鸟下丘脑PVN的发育特点。【结果】①鸵鸟雏鸟下丘脑PVN的组织学结构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其中PVN小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在45 d时最低,明显高于1和90 d的小细胞核;②鸵鸟雏鸟下丘脑PVN内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呈年龄增长性减少;③鸵鸟雏鸟下丘脑PVN内可检测到GABA阳性产物,表达量呈年龄增长性增加的趋势,其中 PVN大细胞部(mPVN)和小细胞部(pPVN)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均在45 d时最高,显著高于1和90 d的(P<0.01)。【结论】随着日龄的增长,鸵鸟雏鸟下丘脑PVN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其在出生后早期(1—45 d)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14.
肉鸡0-2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消化力差,饲料利用率低,容易发病,死亡率高,因此,在肉鸡饲养管理中,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后期无法弥补,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90%的经验,要养好肉鸡,必须重视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鸵鸟育雏成活率普遍较低,仅20%,最高为70%,严重影响鸵鸟饲养效益.笔者多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了几点提高鸵鸟育雏成活率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育雏结束后至出售为肉仔鸡的快速育肥期。此期提高增重速度和维护鸡群的健康是最主要的目标。而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是保证鸡群健康及良好生产性能的基础,更是养鸡户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如果饲养管理粗放或稍有疏忽,不仅会导致鸡只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低下,往往还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育雏期饲养技术鹅从出壳到28天龄为育雏期,此期雏鹅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此时,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促进鹅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次鹅的数量,降低死淘率,所以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1育雏室的准备育雏之前,对育雏室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鸭也逐步壮大起来,山东省潍坊金河食品有限公司在肉鸭养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肉种鸭的饲养经历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时期,而育雏期是肉种鸭饲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雏鸭的成活率、均匀度是育雏效果的关键。金河公司完善的育雏饲养管理,使得育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活率平均在99%以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孔雀育雏期(1~90日龄)的饲养工作是养殖孔雀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影响雏孔雀的生长发育、体质状况、成活率,进而影响成年孔雀的生产力、种用价值.笔者根据几年的饲养经验,认为育雏期孔雀的饲养管理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肉鸡 0~ 2 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 ,消化力差 ,饲料利用率低 ,容易发病 ,死亡率高 ,因此 ,在肉鸡饲养管理中 ,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 ,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 ,后期无法弥补 ,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 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