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州县今年的蚕桑生产在各级领导和蚕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发展步伐,种桑面积达到一万亩,蚕茧产量达到一万六千多担,产值达到二百九十多万元,产茧量和产值比去年分别增长为71%和87%,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不论新老蚕区都大幅度增产。老区那务公社,产值达到一百一十多万元,比去年的四十八万元,翻了一番多,该  相似文献   

2.
阳江县华龙大队位于漠阳江下游,河滩地比较多,全大队先后用河滩地种桑50亩,实际投产面积40亩,81年收入现金24375.8元,售茧130.12担,平均亩桑产值609.39元,亩桑产茧325.3斤。82年蚕茧又获大丰收,共收入现金31678.62元,售茧178.4担。平均亩桑产值791.96元,比去年亩产182.57元,增长30%。平均亩桑产茧446斤,比上年每亩增加120.7斤,增长37.2%,以大队为单位,是本县的最高纪录,该大队蚕桑获得高产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3.
根竹头村是我县目前桑地占总耕地比例最大,亩产最高的蚕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种桑养蚕专业化,全村32户134人,户户种桑养蚕,1984年生产蚕茧29144.6斤,产值67732.09元,亩桑产茧589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大队现有九个生产队,479户,2220人,2700亩集体耕地,其中新老桑园136.5亩。今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220.87万斤,比去年净增10.5万斤,人平分配90元,比去年净增10元。蚕茧生产也获得了丰收,全年发种174张,总产茧105.13担,比去年增长了121.3%,蚕茧产值1.95万元,蚕桑总收入达到2.4万元,全年平均张产茧60.4斤,平均张产值112.07元。最高的第3队,15亩桑园,全年发种44张,产茧30.88担,平均张产茧达到70.2斤,亩产茧超过200斤,亩产值超过400元。我们大队是从1979年开始搞一步成园  相似文献   

5.
六里公社龙北大队坪滩生产队,是一个新蚕区队,由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集体生产积极性,到今年五月底止共产桑叶二万三千二百五十斤,养蚕种三十张,总产值二千六百四十元,担桑产值十一点三五元,亩桑产值一百二十元、超过去年全年一至六造的亩桑产值。该队于一九七八年春开始种桑二十六亩,其中湖桑四亩,七八年五月份开始投产养  相似文献   

6.
建德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县,他们在参加省、市蚕桑会议和学习四川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体会到建德完全有条件开展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因此在积极扶植发展社队集体蚕桑生产的同时,大胆鼓励社员户里种桑养蚕,并派出蚕桑技术辅导员进行具体帮助、指导。三都区梓里公社江台大队1979年春,8户社员每户利用2—3分自留地种上600株左右嫁接桑苗。当年种桑当年养蚕。每户蚕茧收入超百元。据统计这8户去年春共种了4800株桑苗,早秋开始利用堂前闭屋饲养了三期共7.5张秋蚕种,结果产茧447.2斤,收入总茧款818.40元,平均每户产茧55.9斤,当年收入仅茧款就有102.30元。他们种桑养蚕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蚕一期又养了6.5张,生产春茧466.3斤,收入茧款1010.98元,平均每户一期产春茧58.3斤,户收入126.37元,社员笑颜逐开,  相似文献   

7.
我队今年的养蚕工作实行了“定人员、定产值、定报酬,适当奖励”的责任制,使今年的蚕桑生产获得较高产量,成为全社养蚕工作优质高产的先进生产队之一。我队一九七六年种桑五亩八分,今年二至九月底止,养蚕二十九张,收入茧款二千八百六十六元五角九分,得奖售化肥四千二百九十斤,平均每张得总款一百元,担桑产值一十三元、由于落实了责任制,确保了蚕桑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玉林县南江公社分界大队主家冲生产队,1972年在山坡地上种桑二亩八分,由于面积小,管理不好,产量很低,加上缺乏养蚕技术,蚕养不好,死蚕多,收成少,亩桑产值只有几十元.因此,部分社员和队干认为种桑养蚕捞不得吃,提出要把桑挖掉,改种其他作物.适在这时上级发出办点号召,我们就选择这个队为点与群众一道,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这个队的蚕业生产不断巩固和发展.七七年养蚕收入比七六年增加131%,种桑面积由二亩八分已扩种到二十亩,还带动了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种桑二十多亩.粮食已获得了丰收,比七六年增产30504斤,增产10.3%,向国家提供商品粮72821斤,比七六年多卖41200斤.养猪由  相似文献   

9.
<正> 岚皋县六口公社中心三队江树胜,全家十口人、男女劳力5人,六间住房。承包生产队水田2.2亩、旱地31亩、林地5亩、自留地5.5亩,共有土地43.7亩。地处海拔一千公尺以上。1982年养春蚕2张,产茧172.3斤、平均张产86.1斤,产值273.11元,平均张产值136.60元,养夏蚕1张半,产茧72.1斤,产值76.96元;养秋蚕2张、产茧81.3斤,产值92.07元。全年共养蚕5.5张,产茧325.7斤,产值442.14元。生产粮食一万二千斤,人均千斤粮,交售国家2千斤。另外还喂了两条牛、养了6头猪,交任务一头、过年杀了两头、年底槽存3头。  相似文献   

10.
高塘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较早的大队。自一九七七年试种桑养蚕以来已有五年的历史。五年来,桑地面积逐年发展,产量不断提高,社员收入不断增加,桑地面积由八○年的一百一十八亩发展到二百一十亩,今年在罕见的水灾和微粒子病严重威胁下,总饲养量还比去年四百九十五张,增加一百八十七张,总产茧达二万九千二百三十三斤,比  相似文献   

11.
梁村公社礼县生产队是人多地少、副业门路不多的地方,1980年初在县、社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发展了蚕桑生产,利用旱地种桑5.84亩,亩桑产值299.5元,得奖售化肥1764斤,初步尝到了甜头。1981年加强了领导,完善设备配套,搞好生产责任制和管桑养蚕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夺得了全年的高产稳产,这一年实有桑园5亩,总产叶量27900斤,总收入4087.25元(纯茧款3671.1  相似文献   

12.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13.
奉化县杨村公社提倡社员群众种桑养蚕,实行集体和个人一齐上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传统的蚕桑生产迅速恢复了生机。目前全社桑园面积已达751亩,今年蚕茧产量预计可达800担,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分别增加78%和76%。  相似文献   

14.
新圩公社新圩大队二队社员芦群起,全户九人,劳动力五人,现有桑园1.95亩,八一年养蚕13.5张,产茧749.6斤,收入现金1200元,得奖售化肥1274斤,平均亩桑产值615元3角9分;单张产茧55.5斤,单张产值88元8角8分,另代社员育小蚕65张,育到三龄,每张收人工款6元,收入390元,自育桑苗约十多万株,收入约400元.八一年仅种桑养蚕一项付业总收入2000多元,平均每人收入220多元.打算用水田再扩种一亩桑地,争取八二年种桑养蚕收入3000元.  相似文献   

15.
石底村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专业村之一,全村有610人,种桑面积219亩,人均有0.36亩桑,其中投产面积215亩,有83户农民种桑养蚕,占全村总户数98%,今年到6月15日止定种846张,已上市723张,收入茧款50286.35元,亩产值275.75元,效益较显著。石底村是1976年开始有蚕桑生产的,面积27.5亩,总收入7236.40元,81年发展到  相似文献   

16.
茶山公社茶山大队第二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方针,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四年来,落实经营管理措施、猛攻技术关,持续获得稳产高产。该队七六年上半年种桑九亩一分。当年收入一千六百四十八元、七七年收入三千三百元,七八年收入五千二百九十四元。在去年高产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大幅度的增产,蚕茧总收入九千零二十三元六角八分。亩桑产值九百九十一元六角,亩产茧七百九  相似文献   

17.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8.
马圩公社79年开始种桑养蚕到现在已有11个大队71个生产队种桑,现有桑地1128亩,其中投产桑园776亩,全年养蚕1895张,产茧1034.66担,收入茧款190645元,平均单张产值100.7元,平均亩产值245.67元,是全县新蚕区种桑养蚕发展较好的公社,其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正> 自81年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很快,盱眙县81年到83年粮食净增4.2亿斤,三年来每年平均递增24.4%,比包干到户前的1980年增长93%,农民收入从1980年人平60.1元增加到83年338.65元。中央84年一号、四号文件贯彻以后更进  相似文献   

20.
姜建伟  方盛平 《蚕学通讯》2004,24(4):41-41,48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全县30个乡镇都有蚕桑生产,共有2.36万户种桑养蚕农,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拥有桑园4 520hm2,其中连片大田种桑面积2 800hm2,建成了唐村、浪川和梓桐3个千亩(66.7hm2)蚕业示范园区,2004年饲养蚕种12.16万张,生产蚕茧预计5 000t,蚕茧产值1亿元,蚕桑产值1.3亿元,蚕茧质量连续8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品牌茧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