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多年来,我省春制秋用蚕种多采用冷藏浸酸方式,即产卵后用温度25℃(77°F)保护50小时,卵色呈赤豆色时人库5℃(41°F)冷藏38天~40天以后浸酸,蚕种孵化齐一。若要缩短冷藏时间提前出库使用,则必须在卵色呈淡赤豆色时入库作短期冷藏。但此技  相似文献   

2.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3.
杜鸿  宋仕琦  赵大川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12,40(4):13-16,20
本试验采取浸酸与冷藏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调查其最大二日孵化率均在73%以上,比即浸对照蚕种低4~9个百分点;总孵化率均在91%以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催青死卵率与对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黑种冷藏作为蚕种余缺调节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即时浸酸散卵蚕种在催青期通过二次风选,较在催青前用盐水比选剔除不良卵更为有效,良卵率提高;同时,风选比盐水比选对蚕卵生理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实用孵化率提高,催青死卵、白死卵等减少,避免蚕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广地区现行生产用桑蚕一代杂交种7.湘×9.芙的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120d后,比较不同冷藏时间、浸酸处理条件对蚕种解除滞育的效果。结果表明: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d后,按常规的人工孵化法浸酸18min,蚕卵的实用孵化率达91.93%;冷藏30~75d后,浸酸18min,实用孵化率约为91%~95%;冷藏期达到90d以后无需浸酸处理可直接出库催青,孵化良好。当冷藏期达到120d时出库催青,孵化正常,实用孵化率仍符合生产要求,即使作18min的浸酸处理,也不会影响其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桑蚕卵产下后,卵内一切生理过程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好蚕种进库前和出库后的保护工作,是确保蚕种质量,提高孵化率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蚕种孵化率的优劣,不仅与养蚕、制种、冷藏、浸酸的技术处理有密切关系外,蚕种在进库前和出库后的保护、催青、运输、甚至装箱的密度都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些工作处理不当,都会导致种质下降,孵化不良,或即使孵化,但不齐一,蚁蚕体质虚弱,生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 蚕种自出库催青或浸酸处理后,保护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其蚕卵胚子即继续发育。在蚕卵胚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卵内营养物和水份的逐渐消耗,卵量也随之减轻。为了了解蚕种催青阶段卵量减耗情况,我们于1987年秋期和1988年春期作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调查蚕种分为春用种、秋用冷浸种和即浸种,每种别各取一对交品种,每品种各取两个样本。调查卵量以各品种张种卵量为单位。首次秤量时间:春用种为出库当日上午;浸酸种为浸酸次日上午。终至秤量时间(?)转青80~90%(即催青室发种时)。春用种采用简化催青标准催青。秋用冷浸种采用78~80℉保护。逐日进行秤量,视其卵量减耗情况。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蚕种自出库催青或浸酸处理后,直至蚕卵转青80~90%止,春用种卵量减耗3.49%,张种卵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冷浸种入库前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浸酸后蚕种的孵化好坏。对于短期冷藏(35天以内)浸酸种入库前的处理人们更加重视,普遍认为入库胚子以偏嫩为好。据有关资料介绍,在77-78°F,干湿差3-4°F的条件下,盛产卵后经40-45小时,卵色淡赤豆色为入库适期。笔者通过1991、1992两年对短期冷藏(30天和35天)浸酸种入库时期的探讨认为,产卵后在77-78°F,干湿差3-4°F的环境中,经30~50小时入库的苏_3×秋_3、781、782×734三个原种各不同处理间的总孵化率、实用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7532原种两年的孵化成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预定冷藏100日的蚕种,设定冷藏55日、60日、65日、70日、75日、80日、85日、90日、95日、100日(对照)后分别出库,并用三种盐酸标准浸酸,进行常规催青,调查实用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比预定出库日期提前30日~35日的蚕种,可提高提前出库蚕种的实用孵化率,实用孵化率达到90%以上,在生产上对调剂蚕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当前以家庭经营、分户养蚕责任制中,如何做好蚕种催青,提高蚁蚕一日孵化率,根据我们二十多年的实践,有如下体会:1.适温保护起点胚子。蚕种出库后,春期往往伴有丙_1~丙_2不同发育程度的胚子,夏秋蚕种由于运输途中受到高温等因素的干扰,胚子不齐现象更为常见。因此,必须根据胚子发育情况,决定起点胚子温度高低,春期我们先采用60—65°F 保护温度,使胚子全部进入丙_2,然后再升温保护,夏秋期采用人工和空调等降温手段调节起点胚子温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短光照及昼夜变温饲养处理后的秋303蚕品种,由于蚕种生产对蚕种保护、催青处理不妥,不满足秋303蚕品种胚仔发育的要求,带来了蚕种孵化不齐和化乌死卵。现将渐进催青法催清满足秋303胚仔系统发育的温湿度,减少蚕种化乌死卵,提高了蚕种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浸酸和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蚕三号×7532品种自通过省级鉴定之后,在生产上正逐步扩大饲养。随着养蚕数量的增加,为能更好地把握蚕种在冷藏、浸酸、催青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提高蚕种的孵化质量,解决在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不同浸酸时间、温度以及不同温湿度的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的孵化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生产参考。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杂种。二、处理方法 1.浸酸处理用产后在75~78°F的常温条件下、经过20小时(以当天18时盛产~  相似文献   

15.
<正> 滞育卵冷藏浸酸法,也叫黑种冷藏浸酸法。是对已超过冷藏浸酸法施行适期的蚕种采取应急措施。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实用性。滞育卵浸酸后,冷藏时间多长能完全解除滞育,达到一定孵化率?我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试验。采用浸酸后冷藏再浸  相似文献   

16.
1.以春月×宝钟(正反交)的冷藏浸酸卵作试验。浸酸后在25℃保护6~120小时后移入15℃8小时之后置5℃和2.5℃再冷藏,20~70日出库催青进行孵化调查。 2.在冷藏日数20日和30日中,不管哪一种再冷藏温度和时期的试验区孵化都是良好的。可是在40日以上由于冷藏时期、50日以上由于再冷藏温度能看到孵化率差,在冷藏时期中浸酸后冷藏48~60小时、冷藏温度2.5℃的区孵化增加。 3.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再冷藏最适当的时期是从浸酸后6小时至48小时。30日以上的长期再冷藏时的适当温度是2.5℃。 4.当冷藏浸酸卵再冷藏之际,必须留意防止白死卵的发生。可是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如果经过适当的中间温度后再低温冷藏,就不管冷藏时期如何也能防止白死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蚕种场的早秋桑叶又兼顾中秋蚕适时收蚁,一般对早秋饲养的苏12原种,出库要求早,但这时春制苏12原种冷藏只有20日左右,从1982年早秋苏12原种只冷藏20~25日,浸酸后发生大量的白、黑死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蚕种公司委托我库用苏12原种即时浸酸后以不同的胚子入库冷藏,观察在冷藏和催青过程中所发生的死卵及孵化情况,来探讨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最长时间,以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汪虹 《四川蚕业》2012,40(1):13-14,25
本试验对原原母种秋制越年蚕种在次年秋季使用进行了探索,经过不同温度冷藏保护220天,在次年秋季出库催青、饲养,其饲育经过、实用孵化率、催青死卵率、饲养成绩等主要指标与当年春制秋用蚕种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成果对家蚕品种保存、原原母种继代中延缓种性退化,降低保种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秋七是具有二化性系统的多化性品种,作为3—6造用种,随着试养面积的扩大和用种数量的增加,蚕种催青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满足胚子发育的要求,减少化乌死卵,促进孵化齐一,在生产技术处理过程中要调查摸索。若在蚕种保护种催青过程中处理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催青,会引致蚕种孵化不齐和化乌死孵增加。为此,我们采用不同温度湿度催青处理,初步摸索出秋七化乌死卵增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