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种子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保护育种者权益和促进育种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以来,海南品种权申请量为632件,其中大田作物占比83%,申请人以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通过总结海南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和特点,发现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回顾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内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及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建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系,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品种权申请量;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和从事新品种保护的工作机构,阐述了DUS测试的意义,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目前新品种保护的现状,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植物育种的重要性,并对未来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农业科研育种单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品种权申请量较少、维权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切实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政府管理体系,提高新品种保护工作水平;构建和完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建设,为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主要趋势的分析,结合湖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础,提出了加强湖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种子科技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阐述植物新品种保护涵义及我国品种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种子科技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顺利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发展种子科技产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外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论述,着重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现状以及弊端,并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论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指出我国应在法律、测试、品种数据库建设方面发展和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发挥植物新品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新疆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了历年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数据,分析了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技管理、制定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的同时 ,针对目前品种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从普及品种权知识、鼓励品种权申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澳大利亚《1994年植物育种者权利法》特点的分析,希望帮助国内植物新品 种保护工作者、育种家和科研人员对其他UPOV成员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的了解,意识到我国植 物新品种保护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分析了植物新品种权创新指数等,表明现阶段我国植物育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品种保护权申报数量大幅度增长;授权品种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权质量明显提高;创新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农作物品种创新方兴未艾;国内科研和企业单位是植物育种创新的主力军。提出了构筑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屏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品种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可以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种子产业化和发展现代种业,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分析中国玉米品种保护信息,掌握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玉米(Zea mays L.)物种开展情况,并从知识产权角度了解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方法】通过品种权公告等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将玉米品种保护分为9种状态进行统计,最后汇总为一张表格代表了20年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玉米品种信息。【结果】1999—2018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接受申请的玉米品种数为7 570个,获得授权的玉米品种数为3 609个,其中,申请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33﹕1、授权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88﹕1。截止到2018年年底,处于申请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3 060个,处于授权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2 448个,处于撤销申请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901个,处于终止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1 161个,其中,授权品种的审查时长平均为3.9年。1 340个单位或个人作为申请人提交过玉米品种保护申请,其中,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65.0%和28.4%;739个单位或个人作为品种权人获得过玉米品种权保护,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59.7%和33.9%;申请人和品种权人最多的省份均为北京市,江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没有出现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结论】玉米是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物种。在时间上,玉米品种保护申请的变化趋势分为起步、平稳、井喷3个时期,玉米品种授权的变化趋势分为不稳定、高峰、低谷和稳增4个阶段;在空间上申请人和品种权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及黄淮海地区。申请和授权的品种类型虽然以杂交种为主,但自交系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种业公司是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的主体,但科研院所的平均授权效率最高。总体上,育种单位对玉米品种保护关注度有大幅提升但提交申请的品种质量有待提升,审批机构工作开展同时也面临量大、高效的需求,外国公司在中国玉米品种保护参与度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一部专门保护植物新品种的法规,该条例规定了品种权的归属、授予品种权的条件、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等八个部分的内容.此条例主要围绕保障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展开,给予育种者充分的权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条例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阻碍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顺利地开展,也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建议通过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法律位阶、增加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健全相关的权利内容与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7.
The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is abbreviated as UPOV. 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has 1961/1972 Act ,1978 Act and 1991 Act. China is member of UPOV and its regulations of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conform to 1978 Act. At present, there is big debate whether China accedes to 1991 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advantage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China accedes to 1991 Act, and concluded that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hat China should consider acceding to 1991 Ac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development of system on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熊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58-12159
介绍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基本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通过回顾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历程,结合对我国主要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相关调研结果及历年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数据,总结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申请主体结构失衡、保护水平低、保护力度弱、维权难、取证难、执法难等问题,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技管理、制定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创新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有效提升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建设种业强国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