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叶蝉科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西北地区以及土库曼斯坦叶蝉科昆虫4新种:葛氏片角叶蝉IdioceruskuohiCai,新疆环茎叶蝉CirculiferxinjiangensisCai,柽柳大片叶蝉MegalopsiustamariciusCai,褐尾柽柳叶蝉TamaricelafusculaCai,该4新种分别采自柽柳属植物、沙枣和盐生草上,它们以刺吸汁液的方式为害以上植物。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柽柳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新疆引进13种柽柳,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自然分布的中国柽柳为对照,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经过6年的试验观察,得出细穗、短穗、沙生、短毛、紫杆5种柽柳造林第2年即全部死亡,这些种类的柽柳在本地不能存活和正常生长,引种不成功。长穗、甘肃、山川、白花、多枝、刚毛6种柽柳的存活率和生长量较差,需要做进一步的驯化试验。多花和甘蒙2种柽柳的存活率较高,并能正常生长发育,可作为引种成功的柽柳资源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盐碱地柽柳的园林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太原市动物园对柽柳实施观赏园艺栽培,获得了良好的园林艺术效果,该文据此,并结合柽柳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论述了盐碱地柽柳园林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柽孤园艺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柽柳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3市13个乡镇的柽柳调查研究,发现该省柽柳基本上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本文从柽柳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山东省柽柳资源情况、盐土地情况、柽柳的开发利用途径,阐明了如果合理地、科学地利用柽柳资源,就可以创造出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柽柳扦插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16个柽柳种类进行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通过对扦插成活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东柽1号、甘蒙、甘肃、东柽2号、多枝、多花7种柽柳平均扦插成活率都达到80%以上,这7种柽柳有较好的扦插繁殖能力;长穗、山川、刚毛、短穗、短毛、细穗、白花、沙生和紫杆9种柽柳的平均扦插成活率低于60%,这些柽柳种类扦插繁殖能力差,或者对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差。ABT1号生根粉不能显著提高柽柳的扦插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柽柳两种不同外植体生根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柽柳幼嫩枝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丛生芽,再把柽柳丛生芽和嫩枝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NAA的MS培养基上,使外植体分化生根。结果表明:添加0.05mg/L,NAA的MS培养基适宜丛生芽生根;添加0.01mg/LNAA的MS培养基适宜柽柳嫩枝生根。两种试管苗长势不同,其中由柽柳嫩枝产生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种柽柳在 NaCl、Na_2SO_4、Na_2CO_3和 NaHCO_3水中的耐盐水培试验,经数量分析,其耐盐顺序为:短穗柽柳、甘肃柽柳、长穗柽柳、细穗柽柳、刚毛柽柳、甘蒙柽柳、多花柽柳、山川柽柳、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8.
旱生抗盐碱树种——多枝柽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 maLedeb)为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树高 1.3~ 8m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广泛分布 ,多生于公路两侧及荒漠地带。其小枝柔软 ,叶茂密丛生 ,花期较长 ,夏季开花时 ,粉红色穗状花序布满全树 ,远远望去 ,犹如一团粉红色的火焰 ,光彩夺目 ,常引得外地游客停车观看 ,赞叹不已。1 生物学特性多枝柽柳喜光 ,抗干旱 ,耐高温 ,在极端最高温 4 7.6℃ ,降水量2 0mm ,蒸发量达 30 0 0mm以上的地区仍能利用地下水正常生长 ;抗寒能力强 ,在极端最低温 - 44℃时无冻害 ;耐盐碱能力尤为突出 ,在土壤总…  相似文献   

9.
柽柳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柽柳又名“红柳”或“三春柳”,是落叶灌木。柽柳的树枝稀而细,常下垂,叶子细长呈浅绿色,花为淡红色。柽柳的老枝为红色,可编箩筐、车囤、连架片子等,也可入药。柽柳喜湿润、土层较厚的河滩地带,耐碱性,是改良碱性土地的一种优良树种。柽柳的育苗包括种子的采集、播种、播后田间管理三部分,下面分别介绍一下。1.种子的采集柽柳一般在6月中旬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开始成熟。当柽柳的花由粉红色变成黄色时,它的种子便成熟了,这时我们要及时进行采摘。柽柳的种子较小,如采摘晚了,种子就会随风飞走,因此随熟随采。采下来的种…  相似文献   

10.
多枝柽柳(Tarnarix ramosissima Ledeb),柽柳科,别名三春柳、西河柳等。多枝柽柳为优良的固沙造林树种,在我国西北六省广大荒漠地带都有分布,尤以新疆沙漠地区分布最多最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田防沙及大面积沙荒地造林中,各地普遍用来造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阻火性。结果发现,树叶构造对燃烧性有影响,阔叶树种的树叶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输与蒸散,叶脉中木质部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水分的传输;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与火发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茶树、木荷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比值高,抗火能力强。树枝的燃烧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树枝的抗火性与其导管所占比例正相关,木荷、日本珊瑚树的导管比重大,传输水分的能力强,抗火烧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a/w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相似文献   

13.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三省(区)内的11个自然保护区--哈纳斯、小叶白蜡、天山云杉、野核桃、塔里木、东大山 山、六盘山、崆洞山、兴隆山、莲花山等自然保护区采集的260个森林土壤样品,进行了生态因子调查:分析了土壤PH、含水量、水解N、有效、速效K、全N、有机质;研究了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数量和种类生态分布。共分离苏云金芽孢杆菌42株,其出土率和分离率分别为11.53%和2.18  相似文献   

15.
对吉林省桦甸市生长的鸡树条荚蒾不同植株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植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均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种皮颜色有橙黄、浅粉、深粉色的变化,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每果有1粒种子;果实和种子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1号树、2号树、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6.2 g、38.6 g和31.0 g,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2号树和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2号树和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号树的124.5%和116.8%,差异极其明显。平均出种率为9.7%。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 ,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 ,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 2细胞。子房 2室 ,中轴胎座。胚珠倒生 ,单珠被 ,薄珠心 ,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群落为常绿林,郁闭度约0.7.乔木层物种优势种主要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粉单竹(Lingmnia chungii)等组成;灌木层物种主要由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朴树(Celds sinensis)、假连翘(Duranta erecta)等树种组成;草本层物种主要由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等草本组成,且乔木以小树为主(胸径<10 cm, 树高<10m),并对该园植物多样性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及浓度、插穗部位对南蛇藤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属于皮部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的综合生根类型;在供试的2种外源激素中,萘乙酸(NAA)总体效果好于生根粉(ABT1);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均能促进插穗生根,以2000mg/LNAA和200mg/LNAA两组效果较好;插条部位对南蛇藤插穗生根能力有较大影响,基部和中部枝条的扦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集安产地的长白忍冬为材料,观测株间种子性状,结果表明:株间种子大小存在差异,长度值变动于3.0~5.0 mm之间,平均值为4.2 mm;宽度值变动于2.0~3.0 mm之间,平均值为2.8 mm.种子扁状椭圆形,发芽处微尖,一面有纵向微凸起,种皮无光泽,相对光滑,株间无差异.株间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4.4~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