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恢复系宁R1为材料,研究了宁R1分期播种的这效应和盛薹期搞薹对植株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能有效地延迟宁R1的初花期的终花期,但随着播期推迟花期缩短,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下降,植株开花量大幅度减少。而盛薹期摘处理不仅能有效地推迟油菜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对开花期天数影响较小,且打薹植株的单株开花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因此,盛薹期摘薹是调节油菜花期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恢复系宁R1为材料,研究了宁R1分期播种的生物学效应和盛薹期摘薹对植株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能有效地延迟宁R1的初花期和终花期,但随着播期推迟花期缩短,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下降,植株开花量大幅度减少。而盛薹期摘薹处理不仅能有效地推迟油菜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对开花期天数影响较小,且打薹植株的单株开花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因此,盛薹期摘薹是调节油菜花期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效果优于分期播种法。研究还表明打薹油菜分化形成的大量二次分枝是植株增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油菜摘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一是能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角果增大、籽粒增加,通常比不摘薹的单株增加有效分枝4或5个,增加角果30个左右.每个角果增加菜籽2或3粒.平均667平方米可增产10%~13.5%.二是促进植株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提早.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蔬兼用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蔬兼用,即在油菜生长的薹期摘取主茎薹作为食用,植株其余分枝生产的菜籽供榨油用。摘薹作为一项农艺措施,可以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冻害;在杂交制种中,可用来调节父母本开花期。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产量、品质和食味作为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7.
摘薹方式对油菜群体花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9,(8):14-15
为延长油菜花期,促进油菜花、菜两用,以紫色油菜品系R11为研究对象,采取油菜高效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田间油菜间株摘薹、间行摘薹和不摘薹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的花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可推迟油菜的生育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提高油菜籽产量;观花期可延长5~7天,产量提高13.53%~18.74%;间行摘薹处理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晚,整体观花期可延长7天,油菜籽亩产量最高,达155.74公斤。  相似文献   

8.
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密度与摘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为材料,对不同密度下采摘主薹、分枝薹的多种组合进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油蔬兼用型油菜,既产菜薹又收菜籽一举两得,摘薹后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以密度9 000株/亩、摘主薹、摘分枝薹的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不同摘薹方式对菜用型油菜菜薹、籽粒产量及经济效应研究,为桂北地区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两次跨年度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同摘薹方式设5个处理:Y:蕾薹期不摘薹;S1+Y:蕾薹期只摘主序;S2+Y:蕾薹期采摘主序和一级分枝;S3+Y:蕾薹期摘主序、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S:蕾薹期摘全部分枝;分析比较不同摘薹处理对菜薹产量动态、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随着摘薹的分枝级数增加,菜薹产量逐渐增加,处理S菜薹产量两次试验期内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0 934和16 379 kg/hm~2;而随着摘薹的分枝级数增加,籽粒产量逐渐减少,处理Y籽粒产量两次试验期内均为最高,分别为2088和1446 kg/hm~2;处理S的人工总投入两年均最高,分别为13 650和16 800元/hm~2;处理S1+Y第1次试验期内纯收入最高,处理S2+Y次之,分别为16 352和14 139元/hm~2,处理S2+Y第2次试验期内纯收入最高,处理S1+Y次之,分别为10 598和16 340元/hm~2。【结论】随着采摘的分枝级数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籽粒产量减少,只摘主薹处理和只摘主序、一级分枝处理的综合经济效应较好,两者均为广西桂北地区合理的油菜摘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宁油16号摘薹对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在江苏省丹阳市、宜兴市进行不同密度条件下宁油16号摘薹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一次分枝减少,二次分枝增多,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说明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生产中,常见父本早花现象,本文通过对不同长势的父本(垦C1)在蕾苔期摘苔的办法,探索出对长势优的父本和长势良好的父本摘除主花序和倒一枝既能延迟花期,又能保证花粉足够供给,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底至2005年初,对起薹的油研10号植株进行不同时间去薹处理的生产性试验,得出了如下结果:去薹没有增加植株的分枝,随着时间的推迟,分枝数减少;去薹处理使生殖生长延缓;去薹越早产量越低;起薹越早,冻害越严重。针对油菜新品种油研10号早薹处理的研究和大面积生产的调查,提出了早薹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开展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四川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2种播种方式、4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随着摘薹分枝的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菜籽的产量减少,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的方式收益最大。移栽油菜纯收入高于直播油菜。因此,‘国豪油5号’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使用,最佳的播种方式为移栽,最佳的采摘方式为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  相似文献   

14.
在油菜冬季长势较旺的情况下,在抽薹达到一定高度时摘薹,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减少一次分枝、增加二次分枝,防止春发群体过大,对构建超高产群体有利。但超高产栽培密度很低,为防止群体过小影响产量,不适宜过早摘薹。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休闲观光需求,延长油菜花观赏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薹、增施氮肥、烯效唑处理、苯磺隆处理和分期播种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可推迟初花期3.0~10.0 d,终花期2.0~12.0 d,与不摘薹组合应用可将整个观花期增加7.5~10.5 d;摘薹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7.7~19.3 d。薹期增施氮肥对花期调节效果好于越冬期增施氮肥,与不增施氮肥组合应用,可将观花期增加8.5~9.0 d;增施氮肥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5.0~17.7 d。喷施烯效唑可延长花期0~5.0 d,与不喷施烯效唑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9.5~10.0 d;喷烯效唑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平均增加17.5 d。平头期喷施苯磺隆可使花期增加1.5~13.5 d,与不喷施苯磺隆搭配,观花期增加16.0~18.5 d;喷施苯磺隆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增加约25.0 d。分期播种可显著延长油菜观花期,3个品种分期播种的平均总观花期为46.5 d, 40.5 d和38.5 d,分期播种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达66.0~72.0 d,增加39.8~42.5 d,观花期延长1倍以上。综上,分期...  相似文献   

16.
用雄性不育系陕2A与春性双低品种040杂交,连续回交5代,获得了不育性状稳定的不育系040A及保持系040B。用垦C1与双低品系S83-1603杂交,连续自交5代,并与不育系测交筛选出低芥酸恢复系NK3。不育系040与恢复系NK3配制的强优组合NKU-4具有丰产稳产、耐菌核病、低芥酸等特性,1991 ̄1995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其平均产量2571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1.3%。  相似文献   

17.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8%,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二次分枝及每角粒数普遍增加是菜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供试品种中,中油112菜薹、菜子产量高,菜薹口感甜脆爽口,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天下农3号菜薹产量及总产值高,浙油28菜薹口感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菜子增产潜力大,二者可以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18.
油菜早薹早花,农民称为油菜“早产“,是指油菜在春节或立春前抽薹开花.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一是品种;二是播种期过早,栽培措施不良.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早产“现象,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旺长苗生长好,年前或立春前将要出现抽薹的油菜,须控制肥水,深中耕6~9厘米,切断部分根系,抑制生长,蹲苗处理.当植株叶片发黄时,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6~8公斤尿素,对水喷施.   2.弱势苗对长势差而又将要抽薹开花的油菜,应采取重施追肥的办法,先用0.2%的硼酸液喷叶片1~2次,以增强植株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同时追施人粪尿,对水浇施,促进油菜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减轻或避免早薹早花.   3.抽薹苗对提前在年前或立春前已经抽薹10~15厘米或已经开花的油菜,应及时摘薹摘花,抑制植株顶端生长优势,使养分由主茎转到下部分枝,延缓生育,避免低温冻害.年前抽薹的摘薹8~10厘米,开花的摘掉花苔12~15厘米,以促发下部分枝.摘花薹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利伤口迅速愈合,避免染病.摘花薹后,看油菜的长势长相,要及时追1次速性氮肥,促发油菜快长,增加有效分枝,以减轻早薹早花所造成的损失.   ……  相似文献   

19.
以抗旱型向日葵恢复系(TR5)和干旱敏感型向日葵恢复系(SR2)为材料,在开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其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抗旱型向日葵恢复系对开花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干旱胁迫,使不同抗旱型向日葵恢复系单株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降低,籽粒灌浆不充实,有效的结实粒数减少。抗旱型恢复系材料TR5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受开花期干旱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开花期干旱胁迫没有缩短或延长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和到达最大积累速率时间。但开花期干旱胁迫严重的影响了干物质积累的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并且不同抗旱型向日葵材料对开花期的反应不同,SR2在干物积累速率上受开花期干旱影响大于TR5。开花期干旱胁迫缩短了灌浆持续时间,降低了灌浆平均速率,使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前,降低了最大灌浆速率。不同抗旱型向日葵恢复系籽粒积累过程对开花期干旱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抗旱型恢复系TR5受影响小于干旱敏感型恢复系SR2。TR5在灌浆前期就能达到较高的灌浆速率,并且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相对较长的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甘蓝型油菜6个抗倒伏材料和5个易倒伏材料薹期和花期植株不同部位的木质素含量,并对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F5H(阿魏酸-5-羟基化酶)基因、4C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COMT(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RT-PCR扩增,以分析抗倒伏和易倒伏材料间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以及上述3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薹期根颈和茎部木质素含量,抗倒伏材料比易倒伏材料分别高0.95个百分点和1.90个百分点;开花期根、根颈和茎部木质素含量,抗倒伏材料比易倒伏材料分别高2.53个百分点、1.97个百分点和1.58个百分点;COMT基因在薹期和开花期的根、根颈和茎部的表达量,抗倒伏与易倒伏材料间没有明显差异;F5H基因在薹期根、茎部和开花期根部的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明显高于易倒伏材料;4CL基因在薹期和开花期根、根颈的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明显高于易倒伏材料;但在薹期和开花期的茎部,抗倒伏材料与易倒伏材料间4CL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抗倒伏材料薹期和开花期根、根颈和茎部合成的木质素含量较高,F5H和4CL基因可能是与油菜抗倒伏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