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盐胁迫下20份苜蓿品种的苗期耐盐性,为耐盐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0(CK)、0.4%、0.6%、0.8%、1.0%、1.2%Na Cl溶液分别对20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盐胁迫处理下,20份苜蓿的耐盐性大致分为3类:即强耐盐性苜蓿有紫花苜蓿(澳大利亚引进品种);中耐盐性苜蓿有伊犁苜蓿、苜蓿王、北疆紫花苜蓿、甘农3号苜蓿、布尔津苜蓿、新牧一号苜蓿、阿尔泰杂花苜蓿、阿尔泰黄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奇台苜蓿、阜康苜蓿、巴州苜蓿和沙湾苜蓿;弱耐盐性苜蓿有甘肃润布勒苜蓿、三得利苜蓿、南疆苜蓿,多变苜蓿和敖汉苜蓿。[结论]建议在新疆干旱区种植推广牧草时选择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苜蓿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子做了部分研究,其余病害规律及病原特性尚缺乏研究.就新疆苜蓿病害的种类、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疆苜蓿病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苜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饲草,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苜蓿种植历史.全世界苜蓿属有60余种,我国苜蓿有7个种,如关中苜蓿、晋南苜蓿、新疆大叶苜蓿、陇东苜蓿等,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3个种.  相似文献   

4.
苜蓿是高产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广泛应用于畜牧业。苜蓿根部病害尤其是苜蓿根腐病是限制苜蓿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苜蓿根部病害的发生导致苜蓿产量减少、品质降低。通过总结国内外对苜蓿根部病害的相关研究,对苜蓿根部病害的分类、病原种类及病害特征、症状与危害、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苜蓿根部病害病原研究现状,明确了苜蓿根部病害对苜蓿产业的危害,指出了苜蓿根部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苜蓿根部病害发生机制与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枣苜间作系统中设置4种种植模式,分别为条播5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条播1行苜蓿和对照苜蓿单作,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果草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头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较高、枝条数较多;二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枝条数、节间数、分枝数和茎粗均超过平均值,分枝数最多,茎粗最粗;全年鲜草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条播3行苜蓿条播5行苜蓿对照苜蓿单作条播1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较对照苜蓿单作增产68.0%。条播1行苜蓿处理的干鲜比最大(28.52%),其次为条播3行苜蓿(26.78%),均显著高于对照苜蓿单作(25.10%)。综合考虑认为,条播3行苜蓿种植模式下苜蓿长势最好、产量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方苜蓿品种形态学特征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7个甘肃地方苜蓿品种在干旱环境下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了它们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苜蓿品种均有形态学干旱反应,但以根/枝比、叶夹角最为敏感,根密度及叶被覆盖物相对较差,并首次报导了苜蓿的另一种形态适应运动,即叶趋直立性运动。通过数种形态学指标综合评定,认为7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排序依次为:安西苜蓿、民勤苜蓿、高台苜蓿、定西苜蓿、平凉苜蓿、秦安苜蓿、张川苜蓿。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根瘤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苜蓿根瘤菌资源生物多样性采集与保藏、苜蓿根瘤菌的田间应用研究、苜蓿根瘤菌固氮机理的研究、影响苜蓿根瘤菌固氮效率的主要因子、苜蓿根瘤菌结瘤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结瘤基因与结瘤因子、根瘤菌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苜蓿根瘤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浅评,提出广泛开展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筛选和培育建立各个苜蓿品种的高效共生固氮体系、开辟苜蓿根瘤菌溶磷和分泌生长激素的研究是目前苜蓿根瘤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人工模拟高温环境,测定了9个苜蓿品种幼苗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受害率及恢复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膜透性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苜蓿品种幼苗的抗热能力呈负相关;各品种幼苗的受害温度范围是>42℃<47℃;根据综合评定,9种苜蓿品种幼苗的抗热能力的次序为: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抗旱苜蓿>沙湾苜蓿=芋县苜蓿>紫花苜蓿>阳高苜蓿>公农2号苜蓿=准格尔苜蓿。  相似文献   

9.
几个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沧州地区,对沧州苜蓿、中苜1号、保定苜蓿、皇后苜蓿、安斯塔和北若叶6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安斯塔、中苜1号、皇后苜蓿、北若叶、保定苜蓿5个品种之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但5个品种与沧州苜蓿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安斯塔和保定苜蓿产草量较高,再生性也较强,但品质较差;中苜1号、皇后苜蓿和北若叶3个品种不仅产草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沧州苜蓿虽然品质优良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对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指标叶片质膜透性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叶片质膜透性与苜蓿耐盐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作为衡量苜蓿耐盐性的可靠指标;对北方常见耐盐苜蓿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耐盐性强弱依次为中苜一号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探索了提高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吲哚乙酸溶液、0.3g/L的水扬酸溶液、0.1%的氯化钙溶液、0.2%的硝酸钾溶液等种子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苜蓿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评价苜蓿新品种(系)的抗旱性,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蓿产量、电导率、叶绿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杂选1号苜蓿巨人苜蓿陇中苜蓿中兰1号苜蓿CK×杜苜蓿CK×图苜蓿CK×埃苜蓿。  相似文献   

12.
对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指标叶片质膜透性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叶片质膜透性与苜蓿耐盐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作为衡量苜蓿耐盐性的可靠指标;对北方常见耐盐苜蓿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耐盐性强弱依次为中苜一号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探索了提高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吲哚乙酸溶液、0.3g/L的水扬酸溶液、0.1%的氯化钙溶液、0.2%的硝酸钾溶液等种子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苜蓿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接菌法测定苜蓿主要地方品种和外引品种对苜蓿黄萎病(Verticiliumalbo-atrum苜蓿菌系)英国菌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供试25个品种中,河西苜蓿表现高抗,陇中苜蓿、陕北苜蓿和肇东苜蓿等11个品种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5年生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苜蓿单作、苜蓿/玉米间作和苜蓿/燕麦草间作条件下苜蓿产量、叶片氮含量以及光合特性,为探讨缓解苜蓿产量退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2种间作模式下的苜蓿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产量,苜蓿/燕麦草间作模式下苜蓿产量最高。2种间作模式均能显著提高苜蓿叶片氮含量,有效提高光合能力。因此,间作模式可以有效防止5年生苜蓿产量退化,在农牧地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5龄和4龄的苜蓿根际土壤的不同浓度化感作用的强弱及其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苜蓿土壤浸提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采用纸上萌发试验培养苜蓿、糜子和莜麦种子。[结果]两个年龄苜蓿浸提液对莜麦种子萌发无影响,对糜子、苜蓿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力的强度为糜予〉苜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5龄苜蓿土壤浸提液的抑制力强于4龄。两个年龄的苜蓿浸提液对糜子的根长、苗高均无影响,但显著抑制了苜蓿的根系生长。4龄苜蓿能促进莜麦根系和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随着土壤溶液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增强。[结论]15龄苜蓿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强于4龄苜蓿,对糜子、苜蓿均有抑制作用,4龄苜蓿土壤能促进莜麦幼苗的生长,建议苜蓿后茬作物播种莜麦。  相似文献   

17.
塑料拱棚反季节苜蓿菜芽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又名金花菜、紫花菜,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苜蓿生产区,人们长期以来就有用苜蓿作蔬菜的习惯,尤其是刚刚返青的苜蓿幼嫩茎叶,富含多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翠绿、鲜嫩、可口,深得人们喜爱。为了进一步挖掘苜蓿的经济潜力,开发新的苜蓿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于2003年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价格上升对补贴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区分专业苜蓿种植区域与非专业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种植补贴额度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制定苜蓿种植补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引起种植面积变化的各种因素,既要保证苜蓿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又要考虑苜蓿产品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型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实测值,用非线性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冷、暖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除粗脂肪含量外)均优于暖型苜蓿;在快速生长阶段,冷型苜蓿的平均生长速率较暖型苜蓿高40.7%,其累积生长量在03-28以后开始超过暖型苜蓿,盛花期的产草量比暖型苜蓿高出5.3%;冷型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从分枝期到结荚期均高于暖型苜蓿,盛花期约高出0.8%;冷型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增速较暖型苜蓿慢,盛花期其粗纤维含量较暖型苜蓿低4.3%;冷型苜蓿的粗脂肪含量05-05(初花期)前高于暖型苜蓿,05-05后反而低于暖型苜蓿4.1%。  相似文献   

20.
<正>一、青贮苜蓿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1、苜蓿以及苜蓿干草生产基本情况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是来自东亚的一种多年开花的豆科植物。起源于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我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种植,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畜牧业对苜蓿的需求和依赖明显增加。但是国内苜蓿多以干草制作为主,由于收获期雨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