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脂含量是确定乳价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对乳脂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牛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14∶0与C16∶0脂肪酸可助长消费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循环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近研究表明,乳和乳制品中存在的结合亚油酸具有抗癌并减少关节硬化性疾病的功能(Fiteh-Haumann,1996)。有研究已证实,结合亚油酸主要存在于肉与奶制品中。Kyorasani等(1991)报道,对奶牛日粮进行调控可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Noakes等,1996)。本文就…  相似文献   

2.
日粮添加LA和DHA对乳脂脂肪酸含量及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带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添加亚油酸(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乳常规组成、消化道各段食糜pH以及乳脂脂肪酸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LA和DHA不影响乳蛋白和乳糖含量(P>0.05),而添加DHA有显著降低乳脂含量的趋势(P>0.05);日粮共同添加LA与DHA能提高十二指肠前消化道的pH,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单独添加DHA显著降低了回肠的pH(P<0.05);日粮单独添加DHA增加乳脂中C23:0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降低乳脂中总饱和脂肪酸量.与对照组相比,LA与DHA共同添加使乳脂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00%(P<0.05).LA与DHA共同添加使乳脂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由3.18降低至1.24(P<0.05).添加DFIA使乳脂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由5.94降低至3.00(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日粮添加LA和DHA可改变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比例,有利于人体健康,但DHA使产奶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选用72只20周龄母鸡作为试验动物,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只鸡,分别添加0、0.5%和1%共轭亚油酸(CLA)的日粮,以研究CLA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胆固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和1%CLA并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蛋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降低,试验后添加0.5%和1%CLA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分别比无添加组降低17.75%和21.24%(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CLA添加能明显提高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使蛋黄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蛋中CLA含量与饱和脂肪酸变化表现出相同规律,即随着日粮中CLA添加水平的提高明显增加,比无添加组分别提高251.56%和265.63%。  相似文献   

4.
日粮因素对奶牛乳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脂是乳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对乳的能量含量、乳制品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等有重要影响。乳脂脂肪酸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容易引起血浆胆固醇的升高和导致心血管疾病;而乳脂脂肪酸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丁酸和神经鞘脂类等则具有降低血脂、血浆胆固醇和抗癌的作用(Ulbricht和Southgate,1991;Parodi,1997)。因此,关于乳日旨合成的营养调控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预防乳脂降低,二是提高CLA等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SFA 0)、1.5%(SFA 1.5)和3.0%(SFA 3.0)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试验结果,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提高4%乳脂校正产奶量(P<0.05),SFA 1.5与SFA 3.0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总固形物含量,SFA 3.0组高于对照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和SFA 3.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的量对乳脂和乳总固形物呈线性增加(P<0.05),对乳蛋白的含量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中链、长链、长链不饱和、总不饱和、t10c12CLA、总饱和脂肪酸、长链不饱和与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SFA 3.0组短链脂肪酸低于对照组(P<0.01)和SFA1.5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呈线性降低乳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3)和c9t11CLA含量(P<0.01),SFA 0、SFA1.5和SFA 3.0组乳中c9t11CLA含量分别为0.72、0.64和0.55 g/100 g脂肪.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对乳中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c9t11CLA含量显著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奶牛产奶性能的提高,产奶量不断上升,但是乳脂率却有下降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牛奶的经济等级和乳制品加工。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牛乳脂中大量高度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140和C160脂肪酸)比不饱和的植物油可增加人血液中胆固酵的循环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而乳和乳制品中存在的共轭亚油酸则具有抗癌并减少关节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功能。低脂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这对人体健康有利。因此,为了提高牛奶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研究乳脂降低(milkfatdepression,MFD)成因机理,进行乳脂调控日益受到重视。1乳脂的来源乳脂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近畿大学入谷明教授等把菠菜的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内,最近成功培育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转基因猪,为培育家畜新品种作了有益的尝试。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多在动物性脂肪中,后者多在植物性脂肪里。饱和脂肪酸摄取过多会引起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生活习惯病,  相似文献   

8.
补充脂肪酸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歇根州大学的Harvatine等学者通过在日粮也倾向降低。UNS使乳脂下降但可相应地增加乳中中补充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来评价其对产奶量、乳t10、c12-CLA和C18∶的浓度。SAT和对照组的乳脂1成分及其浓度(包括脂肪酸和能量平衡)的影响。选是相似的,但UNS降低了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瘘管和择8头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及8头无瘘管的奶无瘘管奶牛随着不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其消化能的牛,采用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进行21d试验。处理采食量随之降低。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可使瘘管牛体分为对照组和补充2.5%脂肪酸,分别为饱和脂肪酸重和净能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600±29)kg、胎次2~3胎、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15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5头,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其中1~9 d为预试期,10~40 d为正试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96和160 g/(d·头)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2个试验组的产奶量(第24、31和40天)、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非脂固形物含量以及乳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个试验组的乳脂中CL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7%和38.6%,其中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其乳脂中CLA含量,从而优化乳脂中脂肪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饲料脂肪是动、植物油,均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添加这类未保护的脂肪,使奶牛瘤胃中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未被氢化,对瘤胃微生物具有毒性,进而降低粗纤维的消化。此外,使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能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对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和15.22%(P0.05),而Ⅲ组乳中钙含量比Ⅰ组低21.54%(P0.05)。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乳脂中肉豆蔻脑酸(C14∶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n6c)、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和α-亚麻酸(C18∶3n3)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母马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血浆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亚麻籽或鱼油对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006年夏季开展试验,选用24头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牛,各组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脂肪:无脂肪添加的传统型日粮、添加全亚麻籽日粮、以及添加鱼油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全亚麻籽可改善夏季牛乳脂肪酸组成,尤其可以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亚麻籽和鱼油均可提高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了乳脂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中添加亚麻籽使奶牛摄入的C18∶3增加,进而引起乳中C18∶1 trans-11水平升高,同时通过增强Δ9-去饱和酶的活性,提高了共轭亚油酸(顺-9-反-11 C18∶2)的含量。添加亚麻籽后引起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升高是以降低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指标为标志的,说明使用亚麻籽可降低由于食入牛奶及奶制品导致的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而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总之,添加亚麻籽可改善高温饲养环境条件下奶牛的乳成分和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3.
植物油来源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40头泌乳中期(169.8±8)DIM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亚油酸和亚麻酸水平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高亚油酸组(LA)、高亚麻酸组(LEA)、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组合组(HLALEA)和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组(LLALEA)。通过9周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净能校正产奶量、乳蛋白及乳脂肪的含量和日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增加日粮中LA或LEA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乳脂C12∶0、C14∶0和C16∶0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乳中硬脂酸(C18∶0,P<0.05)和18碳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1),但对20碳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小(P>0.05)。随着日粮中亚油酸含量的增加,LLALEA、HLEA、HLALEA和HLA组乳脂TVA和c9t11CLA的含量呈线性增加。HLEA组、HLALEA和HLA组乳脂TVA的含量分别比LLALEA组增加1.56、3.05和4.71 g/100 g,而c9t11CLA分别比LLALEA组提高2.5、2.8和3.7倍。因此表明,日粮亚油酸对乳脂c9t11CLA合成的贡献效果高于亚麻酸,而亚油酸调控乳脂CLA合成机制主要以提供乳腺SCD合成c9t11CLA所需的底物(TVA)为主。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眼肌、西冷和上脑3个高档部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150 kg±7.5 kg)的6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别在6、8、10和12月龄阉割(记为YG6、YG8、YG10和YG12组),对照组不阉割(记为WYG),试验期为24个月,统一饲养,自由采食。30月龄屠宰,取眼肌、西冷、上脑3个部位肌肉样,测定其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①与WYG组相比,眼肌脂肪酸中YG8和YG12组豆蔻油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YG6和YG10组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下降(P>0.05),YG6、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10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YG6、YG8和YG12组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WYG组相比,西冷脂肪酸中试验组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和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③与WYG组相比,上脑脂肪酸中YG8组豆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阉割可增加延边黄牛高档部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6月龄阉割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最高。  相似文献   

15.
奶牛氨基酸营养与乳蛋白含量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在确定乳的价格时,乳脂含量所占比重最大,乳蛋白居中,乳糖最小。因此在奶牛的育种中,增加乳脂含量成为主要考虑的问题,这样可使奶生产者获得更多的利润,随后人们发现牛乳中存在的大量高度饱和脂肪酸,可较不饱和植物脂肪助长胆固醇的循环水平,因而人的饮食中应减少牛乳脂肪的进食量。英国与加拿大销售的低脂乳占总乳销售的比例均在逐年增加(Kennelly,1996)。此外用植物涂抹剂代替黄油也可减少消费者对乳脂的需求。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乳蛋白除给新生动物提供氨基酸与氮外,某些乳蛋白还具有特定的生理作用。乳蛋白被消化后可产生许…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鸡肉中饱和脂肪酸低,亚油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畜肉,胆固醇含量低于畜肉,含较多单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红肉",食用更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再加之肉鸡养殖成本低、周期短,肉鸡养殖热正在兴起。但是,我国的家禽业早已跨越了数量短缺时代,养殖环境的恶化,鸡病的发生层出不穷,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增加了养殖成本,诸多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地挤压,微利甚  相似文献   

17.
1.花粉。花粉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黄酮类、膳食纤维,V_E、V_C、Se、Zn、Cys等营养物质。在奶牛上的试验表明,花粉除能提高日泌乳量外,对乳固体、乳脂、乳蛋白、乳糖均有提高效果(王开发等,1996)另外,花粉还可有效降低奶牛血清中和乳中胆固醇(CHOL)的含量(王辉,200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山麻鸭蛋品质以及血清和蛋黄脂质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85只产蛋期山麻鸭,采用4×4的两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三个不同水平(0.5%、1%和2%)的鱼油、亚麻籽油、菜籽油和牛脂的试验饲粮28天。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脂肪来源和水平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鱼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显著降低了山麻鸭蛋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提高了蛋黄多不饱和脂肪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比例。添加鱼油、亚麻籽油和油菜籽油显著提高饲粮DHA和EP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鱼油显著提高了山麻鸭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亚麻籽油显著降低了其血清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菜籽油显著降低了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提高了其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牛脂显著提高了其血清低密底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综上,添加鱼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的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饲粮未显著影响山麻鸭蛋品质,但可提高山麻鸭蛋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蛋黄胆固醇浓度和改变血清脂质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草药对猪肉中所含有的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作用,采用了在晋汾白猪、晋阳白猪、山西黑猪、杜长大4个猪种的饲粮中添加中草药,并设有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猪,试验结束后通过测定猪肉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确定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所提高,晋汾白猪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最为明显,达到102.64 mg/g。山西黑猪的不饱和脂肪酸增长值最高,比对照组高出43.07 mg/g。中草药组4个猪种猪肉中胆固醇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草药组比对照组要低22.8 mg/100 g。晋阳白猪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其他猪种的胆固醇含量也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组在4个试验猪种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胆固醇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由此可见中草药能够提高不同猪种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陈化玉米和添加大豆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和脂肪酸分布及血清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种玉米(正常和陈化)和2种大豆油水平(0和2%),一共4种日粮。试验动物为50周龄左右的商品蛋鸡共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试验为期8周。结果 :日粮处理对鸡蛋产量、鸡蛋重量、料蛋比和鸡蛋质量无显著影响(P 0.05)。日粮添加陈化玉米显著提高了血清胆酸盐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清胆固醇水平、蛋黄颜色、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日粮添加大豆油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蛋黄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但蛋鸡平均日采食量、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蛋鸡使用陈化玉米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使蛋黄颜色变浅,蛋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