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山西省太原市平原区冬小麦播期与温度及冬前积温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选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18℃终日和越冬前≥0℃积温作为冬小麦播期确定的农业热量资源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太原市1951—2010年60年来的热量资源变化特点、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60年中≥18℃终日推迟了4~5 d,≥15℃终日推迟了2~3 d,小麦冬前停止生长期推迟了4~5 d。从冬小麦播种的最适温度和冬前壮苗对越冬前积温要求的平均状况分析得出,太原市平原区冬小麦的最佳播期为9月18—21日。  相似文献   

3.
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济宁市1967~2006年的气象资料及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分析积温变迁及其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年为一时间段进行考察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自1967年以来套种夏玉米生育期间平均10℃以上积温逐渐增加,≥2700℃·d积温年份几率为100%,麦田套种夏玉米积温浪费现象严重。夏玉米早直播至日均温降至18℃前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几率逐渐增加,最近20年来夏玉米早直播期间平均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保证率为100%。夏玉米晚直播至日均温降至18℃前平均10℃以上积温≥2700℃·d年份几率逐渐增加,10年以来保证率为100%。夏直播完全可以满足夏玉米中晚熟品种正常生长发育对积温的要求。自1967年以来,冬小麦播种至越冬期每10年平均冬前0℃以上积温、0℃以上〉1700℃·d年份几率、≥750℃·d年份几率、≥800℃·d年份几率均显著增加,越冬期0℃以上积温也显著增加,而负积温显著减少。麦田适宜播种时间应推迟到10月5日至9日,不宜早于10月5日,遇暖秋年宜推迟至10月10日,偏春性、半冬性品种在上述各适宜播种时间的基础上再推迟5d,以便有效预防冬前旺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hm2,半冬性品种为9月27日至10月3日、270万苗/hm2;适期适量播种与冬前单株分蘖、冬前主茎叶龄、株高、冬前茎数、春季最高茎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适期适量播种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在400℃~850℃范围内,冬前0℃以上积温与冬小麦产量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将以上结论作为冬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科学依据,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及其叶片发育积温需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d,旗叶的功能期积温 90 0~ 110 0℃ .d,而倒 2、倒 3叶功能期积温略高于旗叶。水、肥缺乏和灌溉咸水均使小麦提前成熟 ,且小麦全生育期和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期的积温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为较准确地确定青岛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统计分析了常年(1971~2000年)与2001~2008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16℃、14℃的时间及越冬停止生长(0℃)的时间、从播种到越冬停止生长≥0℃的积温等指标,并与小麦播种适宜温度、出苗及生长发育所需积温、冬前形成壮苗所需积温3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多年多点小麦不同播种期生产试验,提出了目前青岛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10月2日至10月15日)和最佳播期(10月5日至10月12日)。  相似文献   

8.
气温变化规律与小麦适宜播期、播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20年来衡水市的气温资料进行统计,从理论层面对衡水市适宜播期、播量进行分析探讨。小麦播期推迟到10月5日以后基本可以杜绝早播旺苗;10月6—10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16~14℃的保证率在70%以上,越冬前≥0℃积温495~570℃的保证率在50%以上,为最佳播期;10月11—20日播种,冬前积温不足,单株分蘖显著减少或难以分蘖,亩基本苗可掌握在35万~50万穗,即10月11日播种35万穗,每晚播一天增加基本苗1.5万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及预报方法,为当地冬小麦适播温度指标和适播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西安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当年9月至翌年2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日滑动平均、M-K检验、积温学指标法分析冬小麦适播期。【结果】西安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温度为14~17℃,随时间推移播种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每10年播种期推迟1.0~1.5d,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4~17℃(14℃、15℃、16℃、17℃)各界限温度、0℃的平均日期变化趋势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南部明显偏早,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平均适播期相差3~5d,停止生长期相差11d;冬前平均气温、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1977年以来西安市冬季一直偏暖。【结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为10月9—14日,最晚播期为10月20日。  相似文献   

10.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冬小麦主产区的北疆塔城、昌吉、伊宁和南疆轮台、阿克苏、喀什1995年-2014年的冬小麦的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热量条件分析认为,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理论计算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18个试验点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冬前积温在59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积温下的播期是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适宜播期。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弱春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积温增加,冬前积温350~770℃,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57~84℃。根据适宜冬前积温长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冬前应处于六叶一心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弱春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5,(9):116-117
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济麦22收获期的差异远比播期的差异要少。株高、越冬期的枯叶率、冬前单株茎数和次生根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平均每长一片叶,越冬前需积温86.9℃、越冬期需积温45.0℃。牟平区小麦适宜播期在9月30日至10月6日,这期间播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对秋冬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瑜  沈阳  马青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9-12461
[目的]分析冬小麦冬前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大蘖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河南省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6~2007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田的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并利用Excel2000软件绘制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月平均气温≥6.5℃时,多年冬前小麦生长高度随气温的上升而明显增高;叶面积指数与≥5℃积温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积温每增加15℃,叶面积指数将提高0.1。[结论]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小麦播期应推迟4d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审小麦品种济麦22号进行生物学栽培试验,采用顺序排列、2次重复试验设计.结果表明:①播期在越冬以前≥0℃积温为558.4~712.1℃,为最佳播种期;②各叶龄期的出叶速度是倒1~4叶需9.6d,冬前叶为5.6d,越冬期为34.7d;③10月1日前播种的在越冬期前出现分蘖高峰;④早播的穗分化时间早,穗分化的历期长,利于大穗形成;⑤从干物质积累看,10月1日之前播种均高于其他各期,平均为1 556.9kg/667m2;⑥灌浆速度以9月24日至10月8日播种的为高,千粒质量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号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播种,因苗管理,可获得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胶东半岛的牟平农商里村试验田为研究区,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胶东半岛地区冬小麦最佳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积温118.9℃,从出苗至越冬前每长1片叶需积温86.7℃;小麦在越冬期间仍在生长,一般生长1片叶上下,每长1片叶需积温43.4℃;从返青期的心叶算起到旗叶期主茎都是生长7片叶。为形成冬前6叶1心的壮苗标准且达到最高产量,需要在9月29日至10月5日间播种。小麦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在生长期间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而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根据∑T=50+20+10n(n为播种深度),当120℃>∑T,冬麦即立针,∑T<50℃冬麦种子未完成吸  相似文献   

18.
 以黄淮冬麦区的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北部冬麦区的保定1997—2006年期间的小麦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9日—18日;石家庄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5日;衡水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2日;保定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初步认为,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黄淮冬麦区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8日,北部冬麦区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南阳地区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以上。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播种偏早的小麦可能形成麦苗过旺。据2006年调查,部分早播麦田冬前苗高在34cm以上,少数麦田出现冬前拔节现象,穗分化进程过快,个别麦苗越冬时达到小花分化期。由于温度高,少数早播麦生长量过大,冬前出现封垄,部分地块出现苗倒伏现象。生长过旺的麦田,麦苗素质差,抗寒能力明显降低。翌年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到12月20日后随着日平均温度下降3℃后进入越冬期。其间有55~60d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有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6~7片叶,3~4个分蘖,达到壮苗标准。而2012年由于10月上、中旬干旱无雨,小麦到10月下旬才开始播种,比常年晚播7d左右,再加上降温早,将有一部分麦田达不到壮苗越冬的标准。加强麦田冬前和越冬期管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年后麦苗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