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叶的干燥工序是关系制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干燥过程茶叶叶温与含水率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两个重要物性参数。叶温影响叶子内含物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便会产生出香味不同的茶叶,茶叶水分含量则影响到各内含物浓度,浓度是各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与叶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而进行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制茶品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为改变传统黑毛茶松柴明火干燥影响茶叶品质安全的问题,试验以云台山大叶种黑毛茶精加工的天尖进行不同干燥方法研究,比较了七星灶、炭烘、电烘三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叶品质进行了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和能源消耗分析。结果表明,七星灶干燥产品在品质分析和能源消耗上有一定优势,但具有烟熏味;炭烘产品无烟味,但香气比较低且带有发酵味,相关成分含量也较低;电烘干燥过程易于控制,产品理化和感官审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现代茶叶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茶叶活动会对我国茶叶产业的整体布局和优化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干燥工艺花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茶叶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干燥工艺花茶的感官品质,能够动态地掌握茶叶感官品质的发展态势,了解影响地区茶叶感官品质的因素,从而可以为提高茶叶感官品质找到着力点。干燥工艺花茶感官品质主要受到花茶主体和品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干燥工艺花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白茶核心制作工艺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而决定一款白茶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主要为鲜叶品质、制作工艺、后期保存.干燥工艺直接关系着白茶香气的形成以及后期保存过程中茶叶的转化.本文从传统炭焙和机械烘焙两种不同干燥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干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茶叶尤其是名优绿茶极易在贮运过程中陈化劣变 ,其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历来受茶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所关注。根据茶叶陈化机理 ,为克服温度、水份、氧气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产生的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有干燥、低温、除氧和抽气充氮等保鲜技术。1 干燥技术传统的贮茶技术采用石灰或木炭、硅胶等材料与茶叶一起贮藏 ,以降低茶叶含水率 ,达到保鲜目的。从理论上讲 ,水份对贮茶品质影响极大 ,干茶含水率尽量要低 ,一般要求低于 6 % ,这是延长茶叶保质、保鲜期以及应用其它保鲜技术的前提和基础。2 低湿冷藏技术茶叶内含物…  相似文献   

6.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2(1):31-33
“干燥是制造各类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散发水分、紧缩茶条,使茶叶烘至足干便于保存又有塑造外形的作用”。 茶叶干燥与一般物体干燥不同,作用和要求不同。茶叶干燥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过程之一。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现今我们最为常见的饮料,具有保健的作用,深爱大家的喜爱。其茶叶品质的判定主要通过人类的感官器官对其色、香、味、形等等的观察,由于每个人受外界的影响所喜爱的茶叶及经验不同,在对茶叶审评时其结果也将会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在计算机视觉基础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出茶叶外形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通过彩色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出不同加工工艺下的茶叶品质。通过这些研究发现,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对于茶叶品质检测有着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叶在干燥过程中其叶温的变化显著地影响着其含水率的变化,叶温制约着茶叶内含物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与否,将产生出不同品质的茶叶,包括色泽、香气和味觉等。因此,茶叶叶温变化规律能被精确地预测,就可实现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叶温的自动控制,制茶质量可望被改善。至今为止,对绿茶干燥脱  相似文献   

9.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初加工杀青、干燥工序应用中升温快、时间短、加热匀、节能环保、杀菌清洁、灵活易控、成茶质量高等显著优势,及其对绿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茶叶初加工微波设备已推出,一些绿茶也已使用此技术,但仍有问题需待探索。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其品质的优劣是通过“色、香、味、形”来反映的。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种、自然条件、肥培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外,贮藏保管方法的不同对品质影响也很大,众所周知,茶叶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品质一般都有下降,而保管不善的茶叶更容易陈化,甚至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初制工序中的干燥是固定茶叶色、香、味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茶品质的形有很大的影响.乌龙茶精制中的干燥可以改变成茶品质.目前的乌龙茶初精制干燥方式很多,本文就各种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3.
王宗保 《茶叶科学》1966,3(2):75-79
干燥是红茶初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县茶叶产区各初制厂,干燥工序一般都是采用烧炭火烘焙,个别的也有采用日光干燥。炭火烘焙,不但制茶成本费高,而且易出烧末茶,影响质量,同时劳动强度大,花费劳力多;而日光干燥,又只能在晴天进行,且成茶香气低,有太阳味,影响成茶品质。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制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适合于农村社(队)办茶厂的  相似文献   

14.
敬延桃 《茶叶通讯》2007,34(4):31-31
茶叶具有很强的氧化、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性,极易受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若贮存措施不当,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的下降.目前,茶叶上应用较多的贮藏保鲜技术有干燥贮存、普通密封贮存、低温冷藏保鲜贮存和气调保鲜贮存等.  相似文献   

15.
茶叶在烘干机干燥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失水,作为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叶的干燥又不仅只是脱水,其间还伴随必要的香气诱发的生化过程。这就对干燥条件(温度、风量等)和干燥速度提出较严格的要求。Barbora认为,要取得优良的红碎茶品质,平均脱水速度以每分钟2.8~3.6%为宜,干燥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有损于茶叶品质。茶叶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束缚水组成,细分之又有游离水、吸附水和分子水之别。实践表明,只有到茶叶的干燥水分达30%左右时,香气才逐渐出现;降到10%以下时成茶特有的浓郁香便开始形成。这种现  相似文献   

16.
低氧热泵干燥技术是采用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代替常规空气作干燥介质,密闭循环系统进行低氧环境的气调干燥加工。该技术提升干燥品质,节约能耗,提高干燥效率,有效解决氧敏性、热敏性物质的干制问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低氧热泵干燥技术中不同气体作干燥介质的物性研究、对干燥品质特性的影响、相关装置的研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中低档乌龙茶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设置不同的微波发射功率火力级进行复火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前后,茶叶品质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处理后品质得到提高,火力级大小对茶叶品质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以火力级P6、P8处理效果为佳,火力级P10处理的茶样在感官品质方面易出现高火或焦条,火力级P4处理对品质略有改善,火力级P2在短时间热效率未达技术要求,品质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茶叶造型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品质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表现。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叶外形特征,如形态、色泽、嫩度等的形成除与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采摘标准、采摘季节等有关外,与茶叶制作过程不同温度、水分蒸发及力的作用都有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已在做形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其它茶类造型与品质关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为探明造型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各茶类茶树品种的造型适制性,本文在对各茶类主要外形特征的初步分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茶叶外形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就绿茶不同做形工艺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茶叶加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干燥工序前,利用茶叶的自有粘性加工紧压茶的方法。并就茶叶的含水量和加工压力对紧压茶的成型及品质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