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夷陵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夷陵区茶树无性系良种率低、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已成为夷陵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更大程度地发挥茶树良种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根据夷陵区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南,位于长江中上游,是全国茶叶优势产业区域、湖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域、湖北省重点产茶县(区),被国家农业部纳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茶产业是夷陵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是西北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夷陵区茶叶加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茶叶的机械化、清洁化及标准化加工,提升夷陵  相似文献   

3.
茶农 《茶业通报》2006,28(2):80-80
由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茶叶学会,宜昌市农业局、旅游局、商务局、夷陵区政府、三峡茶城等承办的“首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于2006年4月8日至10日在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行,来自湖北省人民政府、农业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湖北省农业厅、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以及各区、县的领导和专家、群众约万馀人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精彩的以茶为题的文艺表演。同时,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三峡茶业发展高峰论坛”,专家们就茶业的现状和发展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尤其对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建设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大家共同期待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和夷陵区邓村绿茶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三峡地区茶业龙头企业,带动三峡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夷陵区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夷陵区茶园产量、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园良性发展,首先必需明确夷陵区茶园土壤养分和茶树营养状况。通过对夷陵区茶园土壤、茶树叶片和枝条的进行调查取样,并对其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夷陵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较差,土壤酸碱度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数量不到总量的一半。土壤碱溶性有机质含量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占63%。土壤速效氮中等偏上,90%的茶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中、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和钾缺乏严重,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63%和81.5%。茶树叶片和枝条均未出现缺素状况。在养分含量上,叶片、枝条和土壤三者相关性不高,其相关性的顺序为枝条与叶片>叶片与土壤>枝条与土壤。三者之间不同营养元素相关性的趋势是:N>P>K。茶树叶片养分含量较为稳定,不受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日前从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网获悉,7月18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与湖南省林科院森保所就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松褐天牛的各项技术进行了交流,并在去年合作良好的基础上,再次签订2万亩松林的生物防治合同。长江三峡库区植被以松林为主,近年来松褐天牛严重危害,造成了相当大的资源破坏并影响生态安全。2012  相似文献   

6.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18-18
鄂玉22是由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种子站用“W229”作母本与“946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严团章 《茶业通报》2003,25(2):59-6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正确选择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农业作为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对整个区域茶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茶叶是农业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1夷陵区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夷陵区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是以“山川秀丽,山恋重叠,陵谷交错”,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段,海拔1962m降至42.7m,呈梯形分布,自然形成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岗地,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垂直气候变化复杂,主体农业分布较为明显,土壤质地较为深厚且肥沃,呈微酸性,天然宜茶。…  相似文献   

8.
杜支明 《茶业通报》2003,25(2):82-83
从2001年开始,宜昌市夷陵区全面启动起止期18a的退耕还林工程。全区规划面积2万hm2,其中退耕还林1.33万hm2,荒山造林6666.7hm2。工程涉及12个乡镇的321个村,4.1万农户,20多万农民,概算总投资4.37亿元。根据总体规划测算,全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可以新增柑桔、茶叶、板栗、核桃、银杏、木本药材、猕猴桃等为主的高效经济林6667hm2,年可新增收入过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全区,特别是西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机遇,而且成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茶叶,作为夷陵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湖北宜昌市绿化委员会、宜昌市林业局在三峡植物园主办了首届"宜昌百合节"。百合节上,市民不仅欣赏到了原产宜昌的"宜昌百合",还饱览了来自国内外的35个百合品种争艳。近年来,五峰、长阳、宜都、夷陵区等地有不少农户、蔬菜合作社以及旅游、生态投资公司开始重视百合种植和以百合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玉米产业技术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了解宜昌市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技术需求,宜昌市农科院玉米课题组全体人员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宜昌辖区内的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技术需求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玉米课题组6位人员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调查走访了长阳县、夷陵区、宜都市、五峰县、秭归县等地区的108户普通农户,基本摸清了宜昌区域内玉米生产的现状和玉米产业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笔者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的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果园基地,这里正是柑橘飘香。走进基地,山坡上橘树成片,株株枝头挂满果实。乍一看,这个挂牌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的基地,与普通的橘园无异。"去年社里生产的‘夷陵红’宜昌蜜橘礼品装,一盒两斤16个卖168元,供不应求。"联合社理事长王恩珍望着绿油油的柑橘树林,脸上笑开了花。10元一个的柑橘,是如何种出来的?笔者走近一株柑橘树,发现上面挂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引种美国牧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该问题,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加以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条件适合的地方种植豆科植物和禾本科草。长江水土保持局与美国俄勒冈草种协会合作进行引种美国牧草试验研究,试验区选择在紧邻三峡大坝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花鸡坡,试验期为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美国8种草种进行了产量和水土保持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在此,重点介绍了观测的过程,并对牧草的生长情况和水土保持能力进行了比较,认为多年生黑麦草、剪股颖等草系在其生长期内能够显著提高地面覆盖率,产草量高,可以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汉中市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汉中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就加快转型升级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文杰  廖万有 《茶业通报》2004,26(3):107-109
本文就安徽茶业发展中的无性系良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茶农改换无性系良种的意识、相关政策与资金投入、无性系良种栽培管理技术等是影响安徽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发展策略与技术需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西吉县的植树造林过程中,种苗业的发展对造林成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只有健壮而且成活率高的种苗才能更加适合快速的林业发展,相反,病态弱小的种苗就会制约林业发展。就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以期达到改善种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生存的关键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一些问题,对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原有体制束缚较多、机制不灵、企业内部人员结构  相似文献   

17.
1.奶源基地是奶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奶源,奶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就谈不上奶业的发展。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消费,奶源基地也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奶业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奶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和奶农都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推动我国奶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发展是主题,是硬道理。在发展中不但有竞争激烈的一面,又有竞争秩序混乱的一面。我们应当鼓励和保护正当竞争,还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秩序,做到竞争有序。应当看到法前我国奶业发展中积极的一面,也要看…  相似文献   

18.
刘景  谭振  江昌俊 《茶业通报》2012,(4):158-16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茶叶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争取市场,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要扩大市场,就必须在成本、产品质量、价格上占优  相似文献   

19.
就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技术阐述,以期使得林业发展得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种苗来源和苗圃建设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苗圃建设和林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