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优测50     
威优测50(V20A/测50—1),1984年由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测50—1是从IR9224—117—2—8—3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4年作早稻进入新组合预试,亩产470kg,名列第一位。1985和1986年两年参加江西省级杂交早稻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78.52和480.13kg,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3.65%和21.93%,均名列首位。198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早、中稻区试。早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485.2kg,比统一对照威优35减产…  相似文献   

2.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干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我中心的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公斤,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公斤,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19%,居参试8个新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公斤,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公斤,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2 0.67%,增产极显著;湖北武昌试点亩产59o公斤,比对照增产13.7%,达显著水平。1987…  相似文献   

3.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1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该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叶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 一、历年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釉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1987—1989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融新组合区试,平均亩产511.87公斤,与汕优63相当。1987一1988年…  相似文献   

4.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威优测50     
威优测50(V20A×测50-1),1984年由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测 50-1-是从IR9224-117-2-8-3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籼稻迟熟类型,在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23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5-110天。   该组合1984年作早稻进入新组合预试,亩产470公斤,名列第一位。1985、1986两年参加江西省级杂交早稻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78.53公斤及480.13公斤,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3.65%、21.93%,均名列首位。198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早、中稻区试。早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485.2公斤,比统一一一对照威优35减产4.85…  相似文献   

6.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7.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98 t/hm2,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平均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75%。2003年同时破格参加福建省水稻新  相似文献   

8.
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8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898是用龙特浦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中晚釉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4、1995年通过龙岩地区晚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1996年龙岩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参加福建晚稻区试,1998年被推荐参加全国南方中稻区试和华南晚稻区试、至1997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万hm’。一、产量表现1995年地区区试,平均产量6547.skg/hm’,对照汕优63平均产量6097.skg/hm’,增产450·okg,增7.sl%,达显著水平;1997年参加福建省晚季水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平均产量6046.Ikg/hm’,比对照汕优桂32平均产量5346.skg/hm’增产699…  相似文献   

9.
D297优67     
杂交稻D297优67是一个中晚稻兼用的组合。1992年10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评审通过,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1产量表现1988~1989两年推荐参加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晚稻新组合预试,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抗病。1989~1990年参加福建省晚杂组合区试,连续两年单产均居首位,表现出比对照增产。1990年在16个试点9个参加组合区试中,比对照1汕优桂32增产4.8%,比对照2汕优63增产4.49%。1990~1991两年参加三明市单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单产分别为61…  相似文献   

10.
威优46     
威优46(V20A ×密阳4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1986年参加全国杂交晚稻中熟组区试,产量居各参试组合之首位。全国区试15个点,亩产257.5-613.2公斤,平均465公斤,有13个点比统一对照汕优2号增产, 2个点减产,平均增产10.9 6%,除在沪州、永川产量偏低外,其他点表现丰产性极好,在长沙、抚州、温州、建阳、杭州、福州亩产达千斤以上。全生育期102—143大,平均125.6天,比对照汕优2号早熟4天。每亩有效穗16.7—26.75万,平均21.61万,成穗率50.23—88.2%,平均69.85%。每穗总粒数77.2—124.4粒,平均99.81粒,结实率平均76.41%。出糙率平均80.9%,…  相似文献   

11.
76优312     
76优312(76-27A/培C21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年来配制的迟熟晚粳组合。1985年参加湘北8个试点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21.3公斤,比对照矮粳23增产11.32%;1986年全省晚粳区试中,该组合平均亩产457.74公斤,居5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矮粳23增产27.23%(差异达极显著);1987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7公斤,仍居本组9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鄂宜105增产7.8%(差异达显著水平)。且日产量均高于对照。 该组合在湘北粳稻地区适应性强,湘中适应性弱。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剑叶直立、”穗大粒多,耐肥抗倒性较好,但分…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新香优8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优良恢复系80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新香A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湖南省晚稻区试,比对照威优64增产11.2%,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米标准.具有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较抗病虫,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虎优211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kg,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kg,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9%,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kg,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kg,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  相似文献   

15.
威优辐26     
威优辐26,又名威优华联2号,即V20A/辐26(原名华联2号),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联杂交水稻开发公司育成,其恢复系辐26是用26窄早辐射处理后所获得的突变体,再连续测交筛选而成。1产量表现1989年,该组合同时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湖南省区试、湖北省区试以及湘潭市区试,产量均居首位。全国区试16个点平均亩产453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3.9%,达显著水平。其中,在广东韶关点亩产603.3kg,居第一名,比威优64增产7.24%,全生育期短4天,比威优49增产8.1%。湖南省区试1…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B)组、晚籼早熟组、晚籼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7个熟组的区试以及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组、双季晚粳组4个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组合)67个,试验点次127个。经对试验资料的总结分析,有11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推荐全国品种审定,现介绍如下:(1)优优8821: 三系杂交组合,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1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产量6655.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0.3%、7.3%,达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7,(1):80-81
花优9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花香A与自育恢复系R926配组育成的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3.8%。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3009)。  相似文献   

18.
优质抗稻瘟杂交早籼中熟组合华优8830的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善信 《中国稻米》2002,8(5):18-18
华优8830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用不育系Y华农A与恢复系883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籼中熟组合 ,丰产性较好 ,米质较优 ,高抗稻瘟病 ,于2001年12月和2002年3月先后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6年早季参加广东省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熟组区试 ,12个试点平均产量为466.9kg/667m2 ,分别比对照组合华优4480和汕优96增产0.7%和2.1% ,均不显著 ;2001年早季参加广西桂南稻区早稻中熟组区试 ,7个试点平均产量500.7kg/667m2 ,比对照品种粤…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全国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共组织了豫粳6号组、中作93组、金珠1号组、秋光组、吉玉粳组和东农416组共6个熟期组的区试及生产试验。供试品种 (组合 )共计74个 ,试验点次76个。经过对试验资料的初步分析总结 ,有12个品种 (组合 )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比较突出 ,拟推荐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介绍如下 :1.津优9701杂交稻组合 ,天津市农作所选育 ,2000~2001年参加了国家北方水稻区域试验。2000年初试平均单产570.7kg/667m2,较对照中作93增产17.9 % ,达显著水平。2001年续…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协作年会于1989年元月在武汉市召开,来自南方稻区各试点及各省、区种子站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简况如下: 1.总结了1986~1988年3年对90个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南方13省的89个点(次)进行了国家级杂交稻区试,已鉴定出10多个新组合,可在南方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