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筛选种子芽期耐低温的番茄种质资源及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以2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测定15和25 ℃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指数、抗寒指数、发芽受损率、胚根长度、活力指数、鲜重和干重共10个指标,比较上述指标的性状相对值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评价值(D),采用组间联接法和欧氏距离对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最优回归方程,并筛选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材料1(20cl0347-0)的D最大,为0.984,其芽期耐低温性最强;材料23(20cl2147-0)的D最小,为0.075,其耐低温性最弱。25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分为5类,其中高度耐低温型种质为20cl0347-0,耐低温型种质5份、中度耐低温型10份、敏感型6份和高度敏感型3份。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最优回归方程为D = 0.411 + 0.027X2 + 0.128X3 + 0.053X6 + 0.038X8 + 0.035X9,筛选出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次为: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相对鲜重及相对干重,可用于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高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棉花种子吸胀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多指标鉴定和综合评价萌发期供试品种(系)耐冷性,分析耐冷材料和冷敏感材料萌发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进一步解析棉花耐冷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53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种子吸胀阶段的低温吸胀速率和低温相对吸胀速率,以及低温胁迫下萌发期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鲜重、芽干重、胚鲜重、胚干重、物质效率和物质增长率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吸胀萌发期的15项形态指标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同时测定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冷性材料的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浓度的变化以及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吸水量和吸水速率呈下降趋势,53份材料萌发期的各个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吸胀阶段的两项指标相关性较强,它们与萌发阶段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或负相关;芽鲜重、芽干重、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和平均发芽时间能较好地反映各个材料萌发期的耐冷性强弱。主成分分析表明,15项耐冷指标通过简化可得到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5.17%、18.27%和8.79%。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份材料根据萌发期耐冷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4类:强耐冷(5份)、耐冷(13份)、不耐冷(26份)和冷敏感(9份),其中新陆中4号为耐冷性最强的材料。耐冷材料种胚内的SOD、POD和CAT酶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接近对照水平或超过对照,可溶性蛋白浓度始终显著高于冷敏感材料。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POD酶基因和SOD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酶活力测定值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陆地棉萌发期鉴定指标呈多元化,胚芽鲜/干重、活力指数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正向指标,而平均发芽时间和平均发芽速度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负向指标。POD、SOD和CAT酶活力及可溶性蛋白浓度可作为棉花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耐低温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水稻品种间耐低温性鉴定方法,以8个水稻品种和3个自育品系为材料,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相对值作为耐低温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11个水稻品种进行耐低温性综合评价,16个鉴定指标中筛选出5个主成分,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可作为水稻品种耐低温性的鉴定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强弱顺序,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聚为3类,第Ⅰ类耐低温性较强,第Ⅱ类耐低温性中等,第Ⅲ类耐低温性最弱。结果为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评价方法和这11个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质发芽期耐盐碱性鉴定及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比较不同大豆种质发芽期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以确定鉴定指标。试验材料为18份大豆种质,在种子发芽期以60 mmol/L混合盐碱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并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调查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长、根长、苗鲜质量、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等指标,计算耐逆系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大豆种质发芽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能够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的早期生长;通过综合评价可知18份大豆种质发芽期的耐盐碱性存在差异,按照耐逆性强弱可划分为5类;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大豆发芽期耐盐碱性评价模型:D=-0.365+0.808X_7+0.772X_1+0.364X_4(X_1、X_4和X_7分别代表幼苗长、根鲜质量和发芽率的耐盐碱系数),筛选出发芽率、幼苗长和根鲜质量3个耐盐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黄瓜材料芽期耐热性的差异,筛选出耐热性鉴定的形态指标,提高耐热性黄瓜的育种效率。以6种不同耐热性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芽苗形态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8℃高温发芽条件下,全鲜质量(X_1)、去子叶鲜质量(X_2)、下胚轴长(X_3)、根长(X_4)、侧根数(X_5)、发芽指数(X_6)、活力指数(X_7)与黄瓜耐热性相关,可作为黄瓜耐热性材料的筛选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三主成分对耐热性评价贡献率分别为83.75%、10.68%和4.16%,累计贡献率达到98.59%;通过逐步回归建立黄瓜芽期耐热性预测方程Y=-0.6245-0.4828X_5+1.2072X_7,将该方程用于黄瓜耐热性评价的结果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可作为黄瓜耐热性评价和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黄瓜材料芽期耐热性的差异,筛选出耐热性鉴定的形态指标,提高耐热性黄瓜的育种效率。以6种不同耐热性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芽苗形态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8℃高温发芽条件下,全鲜质量(X_1)、去子叶鲜质量(X_2)、下胚轴长(X_3)、根长(X_4)、侧根数(X_5)、发芽指数(X_6)、活力指数(X_7)与黄瓜耐热性相关,可作为黄瓜耐热性材料的筛选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三主成分对耐热性评价贡献率分别为83.75%、10.68%和4.16%,累计贡献率达到98.59%;通过逐步回归建立黄瓜芽期耐热性预测方程Y=-0.6245-0.4828X_5+1.2072X_7,将该方程用于黄瓜耐热性评价的结果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可作为黄瓜耐热性评价和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瓜耐热性芽苗期鉴定指标筛选及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下黄瓜芽苗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筛选芽苗期黄瓜耐热鉴定的形态指标。【方法】以25℃为对照(CK)温度,以4个已知耐热性的黄瓜品系种子为试材,在不同高温(35,38,42℃)下发芽6d后,测定芽苗形态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38℃高温发芽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全鲜质量(X1)、去子叶鲜质量(X2)、根鲜质量(X3)、下胚轴长(X4)、活力指数(X5)与黄瓜品系耐热性的相关性比35和42℃下更密切,可作为耐热种质筛选的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主成分对耐热性评价的贡献率分别为89.03%和9.86%;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黄瓜耐热性预测方程。【结论】在38℃高温条件下发芽后6d测定的X2和X5,可作为黄瓜耐热性芽苗期鉴定的简易指标,利用回归方程Y=-0.347 3+0.245 0 X2+0.073 5 X5,可以预测黄瓜品种资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水稻芽期耐寒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水稻芽期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采用49个水稻种质资源,测定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RGR)、发芽势(GP)、相对发芽势(RGP)、发芽指数(GI)、种子萌发指数(PI)、平均发芽时间(MGT)、成苗率(SR)和萌发系数(GC)9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及隶属函数等分析,对水稻芽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水稻芽期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可以将49个水稻品种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耐寒性极强品种(IRIS 313-11965、IRIS 313-8956和IRIS 313-11038,D为0.790~0.830)、耐寒性强品种(IRIS 313-11944等17个品种,D为0.609~0.745)、耐寒性中等品种(IRIS 313-11049等7个品种,D为0.503~0.576)、耐寒性弱品种(IRIS313-11986等13个品种,D为0.364~0.482)和耐寒性极弱品种(IRIS 313-10891等9个品种,D为0.187~0.282)。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芽期耐寒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26+0.020GI+0.021SR-0.028MGT+0.025PI+0.012GR+0.137RGP,筛选出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成苗率6个与水稻芽期耐寒性显著相关的指标。低温胁迫条件下,可通过测定这6个指标对水稻品种的芽期耐寒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及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以8个水稻品种和3个自育品系为试验材料,以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相对值作为耐盐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这11个水稻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14个鉴定指标中筛选出4个主成分,其中发芽指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长和根冠比可作为水稻品种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11个水稻材料耐盐性强弱的顺序,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水稻材料耐盐性聚为三类,其中第I类包括kj5和kj8,其耐盐性较强;第Ⅱ类包括kj6、lqd20、sj18、hyx169和1703,其耐盐性中等;第Ⅲ类包括sj9、1701、lj21和1702其耐盐性最弱。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材料耐盐性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这11个水稻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不同糯玉米品种萌发期耐低温评价体系,以48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糯玉米的10个萌发及生长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糯玉米品种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测定指标转化为根系生长因子和种子萌发因子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建立了糯玉米耐低温综合得分模型Y=0.647 7Y1+0.144 2Y2(其中,Y1Y2为2个主成分,Y1代表的主要指标包括相对根干重、相对根表面积、相对根体积、相对根长,反映低温胁迫下糯玉米根系生长的状态;Y2代表的主要指标包括相对苗干重、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反映低温胁迫下糯玉米的萌发情况)。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8个糯玉米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排序,筛选出5个耐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依次为‘润彩糯686’‘景坡82’‘润糯175’‘润糯605’和‘天贵糯932’。聚类分析将48个糯玉米品种划分成4个类群。回归分析表明,相对根干重、相对苗长、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苗干重和相对根表面积可作为糯玉米耐低温评价的重要指标。多方法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对不同耐低温能力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有效筛选分类,为糯玉米耐低温评价及耐低温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探讨辣椒生理生化性状与耐高温高湿的关系.对分别处于高温高湿和正常条件下的10个辣椒品种(系)21个生理生化性状耐高温高湿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各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品种(系)中极耐高温高湿的品种(系)有I、G二个品种(系).与耐高温高湿关联度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4个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高温高湿双重逆境胁迫下所受的影响最大,与辣椒耐高温高湿性关系最密切.因而可以选用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辣椒耐高温高湿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9个白三叶品种(海发、惠亚、超级惠亚、碧胜、G18、鄂牧1号、克塞、皮陶、克劳)为试材,分别进行1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渗透胁迫种子发芽试验和苗期盆栽干旱–复水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白三叶品种耐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萌发期PEG胁迫抑制了种子萌发,但各品种不同的萌发指标对PEG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受抑制较为明显,发芽势和发芽率受抑制较轻微;萌发期耐旱性评价时权重较高的指标是相对根系体积、相对根系表面积和相对活力指数;苗期各品种对干旱的反应差异较大,大部分品种的根系生长因干旱胁迫而受抑制;苗期权重较高的指标是存活率、相对根系体积、相对地上生物干质量。各品种萌发期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海发、惠亚、超级惠亚、碧胜、G18、鄂牧1号、克塞、皮陶、克劳;苗期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克塞、超级惠亚、克劳、惠亚、鄂牧1号、碧胜、海发、G18、皮陶;萌发期和苗期耐旱性排序间没有相关性。超级惠亚的综合耐旱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玉米萌发期种子耐低温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6个玉米品种通过建立5、10℃低温下萌发的种子活力指标综合体系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对低温的敏感期在萌发后12 h,玉米耐低温萌发能力鉴定可在此期间进行。根据5℃和10℃低温对各品种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综合变化,郑单958和吉单415为萌发期耐低温强的品种,铁单18和辽单632为耐低温性差的品种。10℃低温下4项指标可以构建综合活力指标,郑单958和吉单415能维持低温下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铁单18和辽单632种子萌发的低温耐性弱,细胞膜受到损伤。低温耐性强的品种在萌发早期积累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维持细胞膜的渗透压,以抵御低温伤害,低温耐性弱的品种在后期脯氨酸含量的大幅度升高可能是受到低温伤害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20份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特性,筛选大豆耐盐资源,为新疆大豆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120份供试材料按照农业部《大豆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NY/PZ001-2002的标准,在萌发期设置2个不同NaCl(1.2%和1.5%)溶液处理,测定萌发期发芽率;大豆苗期用1.5%NaCl溶液对5 d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甜瓜种子在NO3-胁迫条件下的发芽性状及耐盐性,为甜瓜耐盐品种资源的筛选、改良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IVF117、ZY20、IVF198、RX8、FT7和CL 6个甜瓜品种为试材,通过培养皿发芽试验,分析不同浓度NO3-胁迫对其种子萌发、芽苗性状、渗透调节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耐盐性.[结果]低浓度(67.0 mmol/L)NO3-胁迫对各品种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芽苗主胚根长、下胚轴长、胚根鲜重、水含量、相对电解质渗漏率、根系活力及耐盐指数等指标的影响较小,高浓度(201.0 mmol/L)NO3-胁迫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不同浓度NO3-胁迫处理的甜瓜种子胚轴粗度及胚根干重差异不显著(P>0.05).IVF117和ZY20种子的NO3-胁迫半致死浓度(LC50)较高,分别为229.36和182.57 mmol/L,CL的LC50最小,为124.34 mmol/L.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IVF117和ZY20对NO3-胁迫的耐受性较强,IVF198、RX8和FT7对NO3-胁迫的耐受性中等,CL对NO3-胁迫较敏感.[结论]IVF117和ZY20为耐盐性甜瓜品种,可在NO3-盐渍化区域种植,且可作为优异耐盐甜瓜基因种源利用;IVF198、RX8和FT7耐盐性中等,CL耐盐性较弱,有待在生产中进行耐盐性改良.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下菠菜种子萌发特性及耐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菠菜品种的种子在萌发期进行15、30、35℃处理,研究高温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胁迫温度下各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活力、发芽势和发芽天数进行分析,并对各品种耐热系数α作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耐热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是菠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30℃和35℃的高温下各菠菜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15℃处理,但不同高温对不同菠菜品种的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不同;30℃是适宜菠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胁迫温度;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将菠菜品种分为耐热、中耐热和不耐热3类,"史贝斯"、"圣菲尔"、"群多"、"至尊宝"和"东京绿"属于萌发期耐热品种,"班德"和"世纪绿"属于萌发期中耐热品种;其余品种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