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苜蓿草粉+未发酵花生壳粗饲料、玉米-豆粕型精饲料进行组合,A组为高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7∶3;B组为低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3∶7;C组为高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7∶3;D组为低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3∶7,每组3个重复。取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测定瘤胃微生物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3小时时D组延边黄牛瘤胃p H值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发酵3,6小时时B组延边黄牛瘤胃NH3-N含量显著高于A、C、D组(P0.05),发酵12小时时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A、B、C组延边黄牛瘤胃乙酸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丙酸含量在发酵12小时时达到最高,在发酵3,6,12小时时D组乙酸/丙酸最高;A组延边黄牛瘤胃产气量在各时期都最高。说明苜蓿草粉更有利于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用发酵花生壳和未发酵花生壳替代粗饲料,玉米-豆粕型日粮替代精饲料,进行组合。分别为高精料未发酵花生壳=73(HC)、低精料未发酵花生壳=37(LC)、高精料发酵花生壳=73(HCF)、低精料发酵花生壳=37(LCF),每组3个重复(高精料和低精料都是粉碎的玉米-豆粕型精饲料,只是按照比例多少分的高低,比例7的为高精料,比例3的为低精料)。选取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结果表明:6 h时,LCF组的p H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3、6 h时,NH3-N浓度HCF、LCF组显著高于HC和LC组(P0.05),乙酸在6 h时,HC、LC组显著高于HCF和LCF组(P0.05),丙酸在12 h时HC组值达到最高,乙酸/丙酸在3 h时LCF组值都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6、12 h时LCF组显著高于HC组和HCF组(P0.05);产气量在各个时期(1 h除外)都是HC最高。综上结果表明,HCF相比较其它3组更适合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添加发酵花生壳可有效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4头延边黄牛为试验动物提供瘤胃液,以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将紫花苜蓿切割成1~2 cm和3~4 cm两种规格,玉米秸秆长度2 cm按照15%、25%、35%的比例与紫花苜蓿进行混贮后分成8组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各项指标的测定,探讨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后对改善延边黄牛瘤胃发酵的紫花苜蓿最适切割长度及玉米秸秆最佳添加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满足瘤胃微生物的正常代谢,1~2 cm紫花苜蓿处理组的72 h累计产气量、NH3-N含量、干物质消化率、TV-FA均略高于3~4 cm紫花苜蓿处理组,并且15%、25%玉米秸秆添加组表现更为优势,但各试验组乙酸/丙酸比值并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1~2 cm紫花苜蓿处理组的瘤胃发酵效果较好,其中的15%、25%玉米秸秆添加组更有利于优化瘤胃发酵环境,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低水平缩合单宁对以豆粕和苜蓿为底物的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缩合单宁的最佳添加水平,为缩合单宁作为反刍动物功能性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平均体重(405.1±22.9)kg的4头延边黄牛提供瘤胃液,以豆粕和苜蓿干草为底物,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3%、0.6%、0.9%)缩合单宁。采用体外培养法,测定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结果表明:豆粕0.9%缩合单宁添加组(以下简称豆粕0.9%组)pH显著低于豆粕对照组(P<0.05);豆粕0.9%组和豆粕0.6%组总产气量显著低于豆粕对照组和豆粕0.3%组(P<0.05),苜蓿0.9%组和苜蓿0.6%组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苜蓿缩合单宁添加组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对照组(P<0.05);豆粕0.9%组和苜蓿0.9%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豆粕0.9%组、苜蓿0.9%组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对瘤胃膨胀病的预防有...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5):42-47
试验以长白山地区6、7、8月及9月月初的紫穗槐作为试验样品,选取3头体况良好且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pH值、氨态氮(NH_3-N)含量、总产气量、总甲烷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检测,探讨不同月份紫穗槐作为可直接饲喂的新型饲料资源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月份的紫穗槐在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且随着发酵时间的椎移呈下降趋势。发酵72 h后,7月紫穗槐体外瘤胃液中NH_3-N浓度、总产气量及产甲烷量显著低于8、9月份且显著高于6月份(P<0.05);6、7月紫穗槐组的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8、9月紫穗槐组(P<0.05)。鉴于紫穗槐的收割时期对牧草收割量及对延边黄牛适口性的影响,综上所述,紫穗槐在7月收割时可使其发挥较高的利用价值,相比于其他月份可适当提高VFA浓度、丙酸浓度以及NH_3-N浓度,优化瘤胃发酵环境,并有效降低甲烷的排放,同时减少能量损失,进而增加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评价瘤胃筛选真菌在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秸秆等纤维性饲料中的功效。本研究通过模拟瘤胃内环境,运用体外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筛选菌对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确定筛选真菌A、B、C和D对产气量、NH3-N、菌体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VFA)4种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瘤胃真菌筛选菌株对其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研究瘤胃真菌筛选菌株添加到瘤胃内对瘤胃降解粗纤维饲料的可能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按培养底物玉米秸秆添加2%真菌D对改善瘤胃发酵功能的综合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的最佳比例,本试验设置7个不同比例处理组合(2∶8、3∶7、4∶6、5∶5、6∶4、7∶3、8∶2),通过测定总产气量和干物质变化两个指标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的体外降解效果。选择刚刚屠宰的肉牛瘤胃微生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配比为3∶7的组合瘤胃微生物体外代谢活动最旺盛,生长繁殖最活跃;配比为4∶6的组合次之。  相似文献   

8.
试验主要研究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TMF)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组(对照组)、T1组(添加NFK)、T2组(添加RJ)和T3组(添加CT-10),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以TMR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对应发酵菌种,装入发酵袋内,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法检测瘤胃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瘤胃干物质消失率、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在8h时,T1和T3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培养液pH逐渐下降,体外培养1h,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体外培养12h时,T3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为5.79mg/dL,而T2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菌体蛋白(MCP)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培养1、3、12h时,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培养6和9h,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培养1h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培养9和12h时,对照组产气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各组H2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现上下波动状态;CH4和CO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发酵菌剂对其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T3组(添加CT-10)延边黄牛瘤胃干物质降解效果较好,CT-10菌发酵效果与T2组(添加RJ)发酵效果相当,且可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因此CT-10菌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调制中。  相似文献   

9.
选取2头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和体质量约450 kg的延边黄牛,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底物中添加一定量苹果酸(16 mmol/L)的条件下,不同精料粗料比(C∶F)即玉米粉∶苜蓿草分别为8∶2、5∶5和2∶8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料粗料比2∶8组的pH在各培养时间均高于其他2组,在12h时2∶8组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8组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且与5∶5组差异显著,与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和异丁酸在12h时精料粗科比2∶8组较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比值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精料粗料比2∶8组在6h时与8∶2组差异显著,在12h时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精料粗料比2∶8组的CO2、CH4和H2生成量最低,且6h时,CH4产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CO2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8∶2组相比在pH、NH3-N和TVFA等瘤胃发酵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部分差异极显著.说明在添加一定量苹果酸的条件下,精料粗料比2∶8组相对其他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源饲粮基础上添加低水平缩合单宁(CT)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参数及降解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缩合单宁的最佳添加比例及利用率更高的氮源,为缩合单宁作为反当动物功能性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4头延边黄牛(体重452.3 kg±27.1 kg)提供瘤胃液,以不含缩合单宁的6种饲料为氮源(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紫花苜蓿、红三叶及山野豌豆),在每种氮源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组)、0.1%、0.5%、0.9%)缩合单宁,共24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体外培养法测定不同组合饲粮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产气量以及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pH、NH3-N与VFA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满足瘤胃微生物的正常代谢,牧草类0.5%缩合单宁添加组(以下简称0.5%组)与饼粕类0.9%组以上各指标相对较好,且与各自对照组相比,产气量较低;大豆粕0.9%组、菜籽粕0.5%组以及红三叶0.1%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均较各自对照组略低(P>0.05)。棉籽粕0.5%组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3种牧草类0.9%组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红三叶0.1%组外,其余5种氮源缩合单宁添加组的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饼粕类0.9%组、牧草类0.5%组更有利于优化瘤胃发酵环境,可降低瘤胃粗蛋白质降解率,能有效保护过瘤胃蛋白,其中山野豌豆、棉籽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试验主要研究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TMF)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组(对照组)、T1组(添加NFK)、T2组(添加RJ)和T3组(添加CT-10),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以TMR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对应发酵菌种,装入发酵袋内,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法检测瘤胃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瘤胃干物质消失率、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在8 h时,T1和T3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 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培养液pH逐渐下降,体外培养1 h,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体外培养12 h时,T3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为5.79 mg/dL,而T2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微生物菌体蛋白(MCP)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培养1、3、12 h时,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培养6和9 h,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培养1 h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 > 0.05);在培养9和12 h时,对照组产气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组(P < 0.05);各组H2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现上下波动状态;CH4和CO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发酵菌剂对其影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T3组(添加CT-10)延边黄牛瘤胃干物质降解效果较好,CT-10菌发酵效果与T2组(添加RJ)发酵效果相当,且可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因此CT-10菌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调制中。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在体外构建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ARA)模型,来研究不同释放速度的瘤胃调控剂对SARA体外发酵特性及牛链球菌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育肥期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于晨饲2h后采集瘤胃内容物,滤液作为体外发酵液的接种物,通过添加玉米与白酒糟(1∶1)的方式诱导体外发生SARA.借助于构建成功的SARA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绵羊日粮中高粱不同比例替代玉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24只德国美利奴3月龄断奶羔羊按试验要求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4个处理分别为精料中能量饲料完全由玉米组成(A组)、高粱替代1/3玉米(B组)、高粱替代2/3玉米(C组)和高粱完全替代玉米(D组),研究绵羊采食后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B、C、D各组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C组最高,D组最低,但三者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浓度A组最低,C组最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氨态氮平均浓度C组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D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高粱作为能量饲料完全或部分替代绵羊日粮中玉米对瘤胃发酵没有负面影响,高粱2/3替代玉米有促进瘤胃发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芦丁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乳酸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及单因素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7∶3的0.7 g混合精料(玉米∶豆粕=4∶1)和0.3 g混合干草(苜蓿∶燕麦=1∶1)为发酵底物,按芦丁的添加水平[0(对照)、1.5%、3.0%和4.5%]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同时,选取4头体况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制备人工瘤胃培养液,于39℃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分别于培养3、6、9、12、18和24 h时取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1)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瘤胃发酵液pH<5.80的时间长达6 h,表明成功建立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模型;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和3.0%芦丁能显著提高18~24 h瘤胃发酵液pH(P<0.05),显著降低24 h丙酸、异丁酸、戊酸及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24 h甲烷产量(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表明,芦丁添加水平为4.5%时,对瘤胃液体外发酵参数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具有较好的体外发酵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处理不同比例芦苇草和玉米秸秆全混合发酵日粮的品质及其体外消化率。试验采用日粮的精粗比为35∶65,每组精料原料组成一致(玉米13%、豆粕7%、胡麻饼粕6%、麸皮4%、枸杞渣5%),粗料为不同比例的芦苇草和玉米秸秆。将芦苇草和玉米秸秆按鲜重比为0∶10 (A组)、2∶8 (B组)、4∶6(C组)、6∶4 (D组)、8∶2 (E组)、10∶0 (F组),分别与35%的精饲料组合。采用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不同比例的芦苇草和玉米秸秆与精料组合配制的全混合日粮进行发酵处理,每组设置3个重复。发酵处理30 d。结果显示,当精粗比为35∶65的日粮经酶菌复合处理且粗饲料中芦苇草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2∶8时,饲料整体感官品质较好,常规营养价值较高,产气最多,组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粗饲料中芦苇草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2∶8有助于提高芦苇草和秸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与气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C∶F=8∶2、5∶5及2∶8)中添加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p H,2∶8组在各培养时间点均高于其他2组。6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5∶5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 h时2∶8组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氨氮质量浓度(NH3-N),在各培养时间点,2∶8组均高于其他2组,且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丙酸浓度,12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8组瘤胃液TVFA与丙酸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丁酸浓度,6及12 h时2∶8组瘤胃液丁酸浓度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2 h时5∶5组与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酵液丁酸/丙酸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2∶8组的甲烷、CO2及H2生成量最少。6 h时2∶8组甲烷产生量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6及9 h时2∶8组H2产生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PUFA时,精粗比为8∶2、5∶5和2∶8的日粮组中,2∶8组最适合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评价不同添加水平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体外发酵试验,培养底物的精粗比为5∶5,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3%、5%、7%、9%。结果表明:1)7%组的产气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7%。2)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提高了饲粮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NDFD)、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ADFD),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80%、1.43%、3.76%、1.98%(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促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烟酸添加量分别为0、400、600、800、1000mg/kg,每组3个重复,采用体外培养方法,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600、800 mg/kg和1000mg/kg烟酸添加组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600、800 mg/kg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 0.05);(3)400、600 mg/kg和800mg/kg烟酸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其中以600 mg/kg组最高;(4)添加400mg/kg和600mg/kg烟酸组挥发性脂肪酸(VFA)总量极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1),各添加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均不同程度低于未添加组.由此可见,在玉米-棉籽粕-稻草型日粮中添加烟酸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功能,添加量为600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农村广泛开展稻草、玉米秸、麦秸、豆秸、谷草、荚壳等低粗饲料的有效利用,尤其是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利用瘤胃微生物体外生物合成蛋白质饲料。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3重复,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的产气量和气体种类。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稻草粉配比为7:3组合和6:4组合都能够促进羊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与生长而提高饲料粗纤维的降解率。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配比7:3组合作为羊的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底物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技术,选用瘤胃内容物(瘤胃液)作为混合菌源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处理,瘤胃液接种量为5%,料水比为1∶1,39℃,厌氧发酵72 h。对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发酵前后豆粕微生物指标和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豆粕经瘤胃液发酵后,氨基酸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得到降解,小分子多肽明显增加。此外,发酵豆粕的pH值显著下降(P<0.05),菌群结构上菌落总数极显著增加,霉菌和大肠杆菌菌群显著降低,而有益的乳酸菌极显著上升(P<0.05)。本试验证实了瘤胃内容物可作为豆粕发酵处理的有效菌源,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