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双峰驼的进一步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SPSS17.0软件的方差分析和邓肯氏法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对双峰驼驼绒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驼驼绒细度(20.816μm)显著高于母驼驼绒细度(18.276μm)(P0.05)。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极显著低于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P0.01),而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驼绒细度的测定值上来看,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23.176μm)最粗,其次是阿拉善双峰驼(22.939μm),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18.238μm)最细。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双峰驼体尺性状的影响因素,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模块,分析了品种、性别、年龄、毛色对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的体高、体长、体重显著高于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P0.05),青海双峰驼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戈壁双峰驼(P0.05)。除了公驼的管围极显著高于母驼(P0.01)外,公驼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母驼(P0.05)。毛色为红色和黄色的双峰驼体高显著高于白色(P0.05),毛色为白色的双峰驼体长显著高于褐色(P0.05),毛色为黄色和棕色的双峰驼体重显著高于褐色(P0.05)。10岁双峰驼的体高和体长显著高于1~8岁及11~15岁双峰驼的体高与体长(P0.05),13岁双峰驼的胸围、管围、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双峰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的分析,为阿拉善双峰驼的选育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公驼驼绒细度显著高于母驼,银根苏木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极显著高于敖伦布拉格镇、吉兰泰镇和巴彦诺尔公苏木的驼绒细度,敖伦布拉格镇、吉兰泰镇和巴彦诺尔公苏木这3个产地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均在18μm以下,而且无显著差异。3岁、4岁、5岁和6岁阿拉善双峰驼的驼绒细度显著高于2岁阿拉善双峰驼,而且显著低于7岁、8岁、9岁和10岁阿拉善双峰驼的驼绒细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青海双峰驼4个双峰驼品种在性状表型上的归类,试验采用SPSS软件中的组间连接方法对4个双峰驼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双峰驼品种聚类为两亚类,第一亚类包括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第二亚类包括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说明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从表型测定值上两者比较相近,因此两者最先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双峰驼的体尺性状,选取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4个地区的双峰驼共计161峰,测量其体长、体高、体重、胸围和管围等性状,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5个体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体重与胸围、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强正相关。双峰驼的体尺性状聚类结果为3亚类,第1亚类包括体重、体长和胸围,第2亚类只包括体高,第3亚类只包括管围。该试验结果为双峰驼的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种群双峰驼绒毛生产特性,试验采集我国阿拉善、北疆、南疆、肃北和青海地区158份双峰驼被毛样品,分别测定绒层厚度,粗毛和绒毛的长度、细度,并观察粗毛和绒毛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双峰驼的粗毛长度、细度及绒毛长度、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肃北驼绒毛最细,平均细度为(14.93±1.41)μm,绒层厚度和绒毛长度适中,总体来看,肃北驼绒毛品质较好。通过显微结构观察,骆驼绒毛均为无髓毛,粗毛分为无髓毛、间断性髓质毛和连续性髓质毛,分别占5%、6%、89%。  相似文献   

7.
<正> 我区家畜品种资源丰富,内蒙双峰驼就是其中之一。内蒙双峰驼分两个类型,即阿拉善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前者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因此给本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后者主要分布在达茂旗、四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阿拉善双峰驼屠宰性能与骨骼肌性状进行研究,试验选择6岁、8岁、10岁阿拉善双峰驼各6峰进行屠宰,分别测定体尺(体高、体长、胸围)并计算屠宰性能(屠宰率和净肉率),并采取臂三头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8岁阿拉善双峰驼屠宰率[(54.88±4.08)%]、净肉率[(39.14±10.34)%]相对较高。6岁阿拉善双峰驼骨骼肌单根肌纤维直径及面积均显著小于8岁、10岁(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8岁、10岁(P0.05)。说明8岁、10岁阿拉善双峰驼产肉量的增多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大有关,初步推测阿拉善双峰驼的最佳屠宰年龄为8岁。  相似文献   

9.
<正> 苏尼特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和乌兰察布盟北部,目前数量在8万峰左右,是我国优良双峰驼品种之一。骆驼绒毛,是养驼业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在毛纺工业上也有其特殊用途。为使今后的驼绒选育和利用有更多的科学依据,特于1982年作了一次有关苏尼特驼绒毛品质的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1982年4—6月,在锡盟苏尼特右旗(西苏旗),对桑宝力(口戈)公社和阿其图乌拉公社的驼群,抽样测定了38峰成年驼的152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性别的阿拉善双峰骆驼股二头肌、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性别和部位对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为19.32%,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8.1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2%。阿拉善双峰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不受性别影响(P0.05),但受部位影响较大。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中的苏氨酸(Thr)、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及谷氨酸(Glu)均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中的含量(P0.05)。阿拉善双峰驼肉中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模式,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长眉型骆驼是我国现有骆驼品种中为数不多的骆驼品种,全国存栏量不足1 000峰,其中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饲养的长眉驼有100峰左右。介绍了阿拉善长眉驼的分布范围、饲养历史及其体形特点,并就其生产性能与普通双峰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眉驼体侧绒毛较普通双峰驼厚;体侧毛长大于普通双峰驼;绒细度与普通双峰驼相近;绒毛鳞片结构与普通双峰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主要骆驼品种之一,是宝贵的骆驼种质资源。文章综述了阿拉善双峰驼的驯养历史和驼乳、肉产品的研究概况,结合调研和测定数据分析了驼肉中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以期为保护阿拉善双峰驼种质资源以及深入开发双峰驼系列产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骆驼产毛量及驼毛品质我国双峰驼产毛量一般在5公斤以上。其中阿拉善驼公的为8.44±1.38公斤,母的5.17±1.09公斤;苏尼特驼为5.5~5.85公斤,新疆驼6.09公斤(北疆驼4.7~8.3公斤南疆驼4.8~6.6公斤),最高可达14~18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一、双蜂驼被毛纤维细度采用投影仪短纤维法测定结果(表1),成年公驼的绒毛平均细度为18.58微米,成年母驼为6.94微米,公驼的绒毛显著较母驼的粗(P<0.05)。绒毛细度的性别差异明显。5岁驼的绒毛细度也呈现同一规律,公驼绒毛平均细度(表2)为18.66微米,母驼为18.30微米,前者略粗于后者。由表1  相似文献   

16.
《湖北畜牧兽医》2013,(1):36-36
<正>阿拉善俗有"骆驼之乡"美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环境、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峰驼数量大幅度下降,全盟骆驼由最高峰1982年的25万峰下降到最低峰2002年的4.3万峰。阿拉善双峰驼资源濒危问题引起了国家、自治区的高度关注,2002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和保种场。特别是其中的白骆驼引起"国家畜禽牧草种质资源利用中心"的高度重视。阿拉善双峰驼种驼场于1990年正式成立,有高中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余人,承担双峰驼保护、育种、良种推广、基础科研及产品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的变化情况,该试验采用国标方法,利用全自动纤维细度仪,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测定了洪格尔鄂楞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的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年度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之间的差异及绒纤维细度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阿拉善白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6.60±1.63)μm、母羊(16.93±1.58)μm,2014年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3.83±0.79)μm、母羊(14.52±0.74)μm,2014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均极显著小于2010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P0.01)。结果提示,近年来采取的相关措施显著地减小了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阿拉善双峰驼上皮细胞钠通道的作用特点,试验采用深圳华大公司提供的ENaCα亚基基因片段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阿拉善双峰驼肾皮质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获得双峰驼ENaCα亚基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9-T-ENaCα,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分析;采集双峰驼肾皮质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到P3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ostero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ENaC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ENaCα对两种激素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2.2kb的特异性条带,SmaⅠ和PstⅠ双酶切得到2.2和2.7kb的条带,表明重组质粒pMD19-T-ENaCα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10-9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双峰驼肾皮质细胞的ENaC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6、1×10-7和1×10-8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双峰驼水盐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9):74-75
本文对成年公母塔里木双峰驼和准噶尔双峰驼的体尺、体重、产奶量和产毛量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公母驼的体尺和体重均略大于准噶尔公母驼;准噶尔公、母驼产毛量分别为(7.58±1.19)kg、(6.38±2.06)kg,高于塔里木驼产毛量,(6.37±1.20)kg(公)、(5.51±0.87)kg(母)(P0.01);准噶尔母驼的日均产奶量(2.32±0.83)kg,而塔里木母驼的日均产奶量(0.90±0.11)kg,差异极显著(P0.01)。本文就塔里木双峰驼和准噶尔双峰驼的产毛和产奶性能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双峰驼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补饲蛋白质与能量2种饲料对放牧阿拉善双峰驼产乳量的影响,分别选用玉米和精料补充料来进行补饲试验,并观察其增乳效果。试验发现,放牧阿拉善双峰驼补饲蛋白质饲料时的增乳效果优于能量饲料,至试验结束时试验2组阿拉善双峰驼的产乳量比试验前增加了277 g/(d·峰)(P0.01),而补饲能量饲料组和对照组阿拉善双峰驼的产乳量均低于试验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