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蓝狐生长性能、体脂沉积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蓝狐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12%、26%、40%和5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156 d.结果表明,试验狐各阶段日增重随饲粮脂肪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同时补充适当的限制性氨基酸对生长前期蓝狐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取75只8周龄健康公蓝狐,随机分成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对照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为28.7%,试验组日粮初始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7.4%(Ⅰ组)、24.5%(Ⅱ组)、23.2%(Ⅲ组)和22.4%(Ⅳ组),然后分别加入相应量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使其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降到27.4%并加入相应量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其终体重、日增重、氮沉积极显著升高(P<0.01),例料转化率、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升高(P<0.05);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降到23.2%并加入相应量的赖氨酸和蛋氨酸,蓝狐的消化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蓝狐生长前期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0~1.5个百分点并添加相应量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可显著提高监狐消化率、代谢率和生产性能;降低2.0~4.0个百分点并添加相应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对蓝狐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此外,添加限制性氨基酸的低蛋白质日粮降低了蓝狐的饲养成本,减少了氮排泄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9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6组蓝狐分别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11%(Ⅰ组)、0.52%(Ⅱ组)、0.92%(Ⅲ组)、1.33%(Ⅳ组)、2.14%(Ⅴ组)和3.36%(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1),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亚油酸水平由0.92%升高到3.36%,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料重比逐渐降低,但上述指标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消化率(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均以Ⅵ组最高,干物质消化率以Ⅴ组最高,但上述3个指标在Ⅳ和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亚油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粪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或P0.05),对食入氮、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粪氮以Ⅵ组最高,与Ⅱ、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氮以Ⅱ组最高,与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证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的角度综合考虑,饲粮亚油酸水平为2.14%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育成前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设植物性蛋白质(P植)和动物性蛋白质(P动)2个蛋白质来源,豆油(F植)和猪油(F动)2个脂肪来源,配制4种试验饲粮(P植F植、P植F动、P动F植、P动F动)。选取(5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蓝狐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P植组蓝狐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动组(P<0.05或P<0.01),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P动组(P<0.01);F动组蓝狐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F植组(P<0.01),但氮摄入量、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植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蓝狐对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所以蓝狐实际生产中要想以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则要考虑氨基酸平衡问题;豆油的脂肪消化率虽较高,但猪油可以提高氮的利用和沉积,所以动、植物混合油脂的生产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蓝狐传染性肝炎是由腺病毒类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疾病,生产中时常发生,给蓝狐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对蓝狐传染性肝炎进行正确诊断,采取有效地防治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蓝狐人工授精技术发展现状1.蓝狐人工授精技术总体操作水平提高了 ,但相关理论学习指导滞后。2.养殖户对蓝狐人工授精技术认识不断提高 ,但还需正确宣传引导。3.蓝狐人工授精技术队伍发展迅速 ,但个体间技术水平差异明显。4.蓝狐人工授精推广区域连年扩大 ,但仍有地区空白。5.种狐参与人工授精改良的数量增加 ,但尚有较大发展空间。6.蓝狐人工授精繁殖效果连年上升 ,但仍不完全理想。二、对蓝狐人工授精技术领域加强研究的建议1.种狐及后裔遗传性能的测定和评价。用生物工程学理论结合实际改良效果来分析种狐及后裔基因型的纯合程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蓝狐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1种急性或亚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常引起大批蓝狐发病、死亡,病死率在90%以上,对蓝狐生产危害极大。我国的蓝狐生产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目前蓝狐养殖不如猪、牛等家畜那样广泛,规模和数量有限,再加上犬瘟热病毒存在地域差异较大以及病毒的不断变异,常引起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蓝狐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养殖密度的加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而且复杂化,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发生,给蓝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蓝狐重大疾病的预防,对有效地减少蓝狐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是蓝狐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发病快,死亡率高,损失大,危害严重。此病如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蓝狐犬瘟热的诊断和治疗摸索一些经验,供同行及蓝狐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蓝狐传染性肝炎是由腺病毒类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疾病,生产中时常发生,给蓝狐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对蓝狐传染性肝炎进行正确诊断,采取有效地防治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蓝狐是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春季(2~4月)只发情一次,发情期一般为9~14天,其中排卵期5~7天,可以交配的日期为4~5天,蓝狐的配种期是蓝狐饲养业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是蓝狐生产的黄金季节.蓝狐配种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蓝狐饲养业全年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也直接关系到蓝狐饲养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笔者从实用的角度,结合市场多年的饲养管理经验,谈谈蓝狐的实用配种技术.一、发情鉴定蓝狐一年仅春季发情一次.因此,发情鉴定是整个配种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蓝狐的发情期一般为9~14天,可交配的日期为4~5天.这就需要饲养者掌握好最佳配种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性肠炎、传染性脑炎等是蓝狐养殖生产中经常发生的重大疾病,对蓝狐养殖业危害巨大。蓝狐重大疾病控制技术对减少蓝狐疾病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犬瘟热是蓝狐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发病快,死亡率高,损失大,危害严重.此病如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蓝狐犬瘟热的诊断和治疗摸索一些经验,供同行及蓝狐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5日龄健康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5组蓝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100 mg/kg(以铜计)的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或蛋氨酸铜(Met-Cu)的试验饲粮,2种铜源共用0添加组为对照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育成期蓝狐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铜源对育成期蓝狐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粪铜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干物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铜源对育成期蓝狐粪铜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铜组的粪铜含量显著低于硫酸铜组(P0.05);饲粮铜源对育成期蓝狐干物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50、100 mg/kg铜添加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氨酸铜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1)。饲粮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铜、铁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蓝狐的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可以获得与硫酸铜相似的促生长效果,此外,蛋氨酸铜的利用率更高,环境排放低,是蓝狐饲粮更高效、更环保的有机铜源。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90只健康雄性蓝狐,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以干物质基础的维生素A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5 000(Ⅱ组)、10 000(Ⅲ组)、15 000(Ⅳ组)、20 000(Ⅴ组)和25 000 IU/kg(Ⅵ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蓝狐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蓝狐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0.05)。3)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蓝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Ⅰ、Ⅲ、Ⅳ和Ⅵ组(P0.05)。4)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蓝狐血清维生素D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Ⅵ组血清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Ⅰ、Ⅱ、Ⅲ和Ⅳ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Ⅰ、Ⅱ、Ⅲ和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Ⅵ组(P0.05)。Ⅰ、Ⅱ、Ⅲ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Ⅰ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Ⅵ组(P0.05),显著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5 000 IU/kg以上的维生素A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饲粮添加10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脂肪消化率。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15日龄左右的健康雌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以五水硫酸铜(Cu SO_4·5H_2O)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2.22、32.22、72.22、152.22 mg/kg的铜配成5种试验饲粮,5种试验饲粮铜水平分别为7.78(Ⅰ组,作为对照组)、20(Ⅱ组)、40(Ⅲ组)、80(Ⅳ组)、160 mg/kg(Ⅴ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蓝狐的终末体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氮沉积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铜排出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著的增加(P0.01)。3)Ⅴ组蓝狐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Ⅴ组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组蓝狐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蓝狐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和Ⅲ组(P0.05)。4)Ⅴ组蓝狐肝脏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铜、锌、铁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饲粮铜水平并未显著影响蓝狐的体长和干皮长(P0.05);Ⅲ和Ⅴ组蓝狐针毛长和绒毛长显著大于Ⅱ和Ⅳ组(P0.05);Ⅴ组蓝狐皮张颜色显著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2.22 mg/kg铜即铜水平为40.00 mg/kg时,冬毛期雌性蓝狐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同时铜的排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Zn-Met)对蓝狐生产性能(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中选用150只体重相近的育成期蓝狐,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以Zn-Met形式添加30mg/kg、60mg/kg、90mg/kg、120mg/kg锌.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消化率均有所提高,日粮中添加适宜蛋氨酸锌水平能提高蓝狐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30mg/kg添加水平效果最好,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选用2周龄的准备配种期雄性蓝狐43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供给蛋白质水平为18.23、24.52、30.20、36.30和40.03%的日粮。通过氮平衡试验以探讨准备配种期雄性蓝狐的适宜蛋白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雄性蓝狐准备配种期的蛋白质水平可降低到1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