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46头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犊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头。其中,Ⅰ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粉状开食料+干草+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粉状开食料,10日龄开始补充苜蓿干草和精饲料,干草自由采食;Ⅱ组采用现代饲喂模式(颗粒型开食料+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颗料型开食料。两组均6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Ⅰ组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两组的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前管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45d、60dⅡ组总蛋白(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5dⅠ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CP、EE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犊牛腹泻率(2.39%)低于Ⅰ组(3.12%)。试验表明,断奶前饲喂颗粒开食料有利于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提高犊牛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索开食料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犊牛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复胃发育的影响。选用初生重[(42.0±2.5)kg]相近、饲喂足量初乳的1~3日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70日龄断奶。15日龄开始A、B、C和D组饲喂NDF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2.85%、19.91%、26.99%和34.04%的开食料。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B组犊牛体增重显著高于C和D组(P0.05);B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D组(P0.05),胴体重、肉骨比、胴体出肉率也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复胃发育来看,B组瘤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和网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高于D组(P0.05),D组瓣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高于A(P0.05);A和B组瘤胃中pH显著高于C和D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15~112日龄犊牛开食料中NDF水平为19.91%时,有助于提高犊牛体增重和屠宰性能,促进内脏器官及胃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能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4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代乳品,代乳品中的总蛋白质由乳源蛋白(MP)和植物蛋白按照3∶7的比例提供,植物蛋白分别为大豆分离蛋白(SP)、小麦水解蛋白(WP)和大米分离蛋白(RP)。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成如下:A组,30%MP+70%SP;B组,30%MP+40%SP+10%WP+20%RP;C组,30%MP+10%SP+40%WP+20%RP;D组,30%MP+10%SP+20%WP+40%RP。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1)14~63日龄,B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开食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14~63日龄,各组犊牛的腰角宽、胸围和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犊牛的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A组(P0.05)。3)28日龄时,C组犊牛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各组之间粪氮和氮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但是氮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56日龄时,各组之间在能氮代谢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28~56日龄,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均高于A组,其中D组与A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复合植物蛋白代乳品能够影响哺乳期犊牛的生长性能及能氮代谢,且综合来看B组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以下简称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蒙荷杂交犊牛,按出生日期、初生重分为3组,即颗粒化开食料组(CON组)、口感化开食料组(Te组)和颗粒化开食料加苜蓿干草组(PeA组),每组10头牛。CON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Te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口感化开食料;PeA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并在15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8周断奶,试验期内每周跟踪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体重、体尺指标,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开食料采食量的影响呈差异趋势(P=0.068),以Te组最高,PeA组次之,CON组最低。2)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3)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体长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Te组体长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PeA组(P0.05)。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躯指数和管围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4)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3种饲喂模式下,断奶前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断奶后蒙荷杂交犊牛体长指数呈显著差异,开食料采食量呈差异趋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类型对荷斯坦哺乳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进行划分区组,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各组分别饲喂颗粒状开食料、粉状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共80 d,其中1~50 d为哺乳期,按照正常程序饲喂常乳+自由采食开食料;51~60 d为过渡期,减少常乳饲喂量+自由采食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自由采食开食料。犊牛从出生第7天开始饲喂开食料。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2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开食料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增加了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以口感化开食料的饲喂效果最佳。给犊牛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瘤胃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氮浓度,增加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在犊牛开食料的选择上,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可以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湿热条件下,探究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6头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分别自由采食颗粒状开食料(PSA)、粉末状开食料(PSB)和多颗粒状开食料(TS)。试验期63 d,其中1~42日龄为正常饲喂牛奶时期(断奶前期);43~49日龄为断奶期;50~63日龄为断奶后期。开食料从犊牛5日龄开始自由采食。在1、42、49以及63日龄晨饲前进行采血和称重,49和63日龄晨饲前胃管法采集瘤胃液。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采食量和温湿度指数。结果表明,在湿热环境下:1)断奶期和断奶后2周TS组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重料比高于PSA和PSB组,PSB组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2)TS组犊牛初次反刍时间较PSA组提前3.8日龄,较PSB组提前4.7日龄,差异均显著(P0.05)。63日龄时,TS组瘤胃液氨氮含量显著低于PSA组(P0.05)。3)42日龄时PSA组犊牛血液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TS组(P0.05)。4)TS组犊牛初始腹泻时间较PSA和PSB组分别晚0.44和1.75日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S组腹泻率最低。综合得出,湿热环境下,多颗粒状开食料较颗粒状开食料和粉末状开食料更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使犊牛尽早产生反刍行为,从而加快瘤胃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哺乳期全价颗粒料配方,本试验采用2×3两因子设计,选用出生日期相近(5d之内)、体重相近(3.66±0.69kg)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初生羔羊53只(公羊26只、母羊27只),按性别和蛋白质水平随机分为6组(A、B、C为三组母羊;D、E、F为三组公羊),试验期为120d,并分为1~60日龄和61~120日龄两个阶段,两阶段颗粒料苜蓿草粉含量分别为10%和20%,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21%、24%和15%、18%、21%,哺乳期自由采食干草,试验期间采集奶样和饲料样,记录羔羊采食量和生长发育数据。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公羔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羔(P0.05);1~60日龄,A、D组羊羔具有较大的日增重,饲料报酬高,且D组日增重显著高于E、F组(P0.05);61~120日龄,D组具有最大日增重,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公羔日增重呈现出降低的趋势,C组母羔显著大于A、B两组(P0.05),公羔间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蛋白水平颗粒料对哺乳期羔羊腹泻率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1~60日龄,蛋白质水平为18%的颗粒料组羔羊生长发育最快,饲料报酬高;61~120日龄,蛋白质水平为21%的颗粒料组母羔增重快。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犊牛开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苜蓿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划分区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新生犊牛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开食料中不添加苜蓿干草;在试验组Ⅰ犊牛开食料中添加1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试验组Ⅱ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犊牛在60日龄断奶,断奶结束后试验继续进行20 d。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60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犊牛饲喂开食料。犊牛7日龄时开始饲喂开食料,犊牛14日龄时,在开食料中开始添加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于试验最后3 d,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以20%的添加量组犊牛具有最佳的生长性能,而对犊牛的饲喂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改善了瘤胃发酵功能,增加了瘤胃液pH,提高了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苜蓿干草对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生长性能,改善了犊牛瘤胃发育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犊牛强化饲喂液态奶的可行性,本研究观测了鲜奶饲喂量对中国荷斯坦犊牛哺乳期生长性能、体型发育,断奶阶段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断奶后养分消化的影响。选择4日龄中国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两个水平的鲜奶,即高奶量组和对照组。结果,高奶量组的鲜奶采食量较对照组多174.4g,开食料较对照组少95.5g;高奶量组哺乳期干物质、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高5.2%、11.6%、9.0%,其中高奶量组4~54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高,在55~60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较对照组低;高奶量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9.3%,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鲜奶饲喂量可极显著促进犊牛腰角发育(P0.01),具有促进体斜长增加的趋势(P0.10);对照组断奶阶段血糖浓度有提高的趋势(P0.10),两组犊牛断奶阶段血浆甘油三酯、尿素氮、β-羟丁酸和胰岛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常值;高奶量对犊牛断奶后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提高鲜奶饲喂量有益于犊牛生长发育,不影响犊牛养分消化。试验犊牛摄入代谢能较高,具有增加血脂的潜在风险,液态奶强化饲喂策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感化开食料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胃肠道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新生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牛,2组分别饲分别饲颗粒化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3天开始饲喂开食料,第8周断奶。结果表明:1)2组犊牛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口感化开食料组的断奶后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比颗粒化开食料组高31.28%(P=0.081)。2)2组的瘤胃液pH、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丁酸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3)2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在哺乳期的腹泻发病率比颗粒化开食料组低16.78%。由此可见,与饲喂颗粒化开食料相比,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对断奶后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趋势,能够减少犊牛哺乳期腹泻发病率,但对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对胃肠道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苜蓿干草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只饲喂牛乳和开食料,试验1组犊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均匀混合以全混合日粮的方式饲喂(苜蓿干草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基础的10%);试验II组奶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以单独供给的方式饲喂。试验共70 d,犊牛在57 d断奶。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56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57~70 d为断奶后期,犊牛只饲喂开食料。于犊牛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于犊牛14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7天、第70天称量犊牛早晨空腹体重,分别于第40天、第57天和第70天,在早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最后3 d收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苜蓿干草以何种方式喂给犊牛均显著提高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但对平均日增重和饲喂效率无显著影响。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相比,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更能提高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对于犊牛瘤胃发酵参数而言,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显著高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但两种饲喂形式犊牛的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犊牛差异不显著。两种苜蓿干草的饲喂方式对犊牛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荐在给犊牛饲喂苜蓿干草时,宜将苜蓿干草与开食料分开饲喂给犊牛。  相似文献   

13.
犊牛开食料常以玉米、燕麦、糖蜜和豆皮为碳水化合物来源。在4个研究中选用180头犊牛,采用上述成分配制开食料进行对比。研究1:不同量的糖蜜或来源配制开食料对比试验。对照组包含5%糖蜜(A),试验组开食料含较高浓度的糖分,含10%糖蜜(B)或5%糖蜜 1.5%蔗糖粒(C),开食料B和C日粮含糖分相等。研究2:评价配制12周龄犊牛开食料含0%或25%全燕麦。研究3:评价8周龄犊牛粒状开食料含0%或62.75%豆皮。研究4:评价配制8~12周龄犊牛开食料含0%、14%、28%和42%豆皮。8周龄以前的犊牛单独拴系在侧帘无保温设施的牛栏内,8~12周龄犊牛按组别分到每栏6头的牛栏中,犊牛垫料为稻草。在研究1中,饲喂添加糖蜜或蔗糖的犊牛开食料42~56 d平均日增重(ADG)减慢9%,粪排泄量提高,0~56 d平均日增重(ADG)较配制的低糖开食料减慢9%。在研究2中,0~28日龄饲喂不含燕麦的开食料犊牛ADG和饲料转换率(饲料∶增重)分别降低22%和20%,其后处理间无差异。在研究3中,28~56日龄饲喂含豆皮开食料的犊牛较不含豆皮组ADG减慢10%,饲料转换率降低8%。在研究4中,开食料中添加豆皮,ADG呈线形降低,开食料中豆皮0%~42%添加并替换玉米时,ADG变化14%,用糖蜜、蔗糖或豆皮替代玉米降低断奶后ADG,提高了ADG成本,整粒燕麦可以替代玉米。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19):30-33
试验旨在研究群饲犊牛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对哺乳犊牛和断奶应激期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犊牛300头,随机分为6栏,每栏50头,随机选择3栏饲喂常规颗粒犊牛开食料(颗粒料组),其余3栏饲喂结构性犊牛开食料(结构料组)。两种日粮的配方完全一致。颗粒犊牛料中所有物料均经粉碎、混合、制粒,制成颗粒料。将饲粮配方中玉米和大麦取出,换为蒸汽压片玉米和带壳大麦,其余物料粉碎、混合、制粒,为颗粒浓缩料,再将颗粒浓缩料与蒸汽压片玉米、带壳大麦混合,制成结构性饲料。整个试验分为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共计90 d,哺乳期试验第1 d饲喂酸化奶,第15 d供应开食料。颗粒料组犊牛在哺乳期饲喂开食料,断奶后补饲苜蓿干草。结构料组犊牛断奶后饲喂结构性生长料。将结构性开食料与20%苜蓿干草混合,制成结构性生长料。结果表明:哺乳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40%(P<0.05),日增重高19%(P<0.01);断奶应激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29%(P<0.01),日增重高25%(P<0.01),饲料利用效率高11%(P<0.05);试验结束时,结构料组犊牛体重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自由饮用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在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颗粒开食料,可促进犊牛生长,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双胞胎湖羊公羔生长发育、体尺指标、断奶前腹泻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正常脂肪组(NF)和高脂肪组(HF),一对双胞胎随机分到两个组中。7日龄断母乳,NF组开始饲喂脂肪含量为15%的代乳品和2.8%的开食料,HF组开始饲喂脂肪含量27%的代乳品及5.0%的开食料,饲喂至60日龄断液体饲料(代乳品)。60~120日龄统一饲喂开食料(US)。所有羔羊定期晨饲前称重,记录每日采食量及腹泻情况;在60、90及12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学常规指标。结果表明:1)在30、50、90及120日龄时,HF组羔羊体重显著高于NF组(P0.05),而断代乳品时,HF组羔羊体重有显著高于NF组的趋势(0.05P0.10)。在7~60日龄阶段,HF组代乳品平均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但开食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60~90日龄阶段,HF组平均日增重及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HF组显著低于NF组(P0.05);在90~120日龄期间,HF组羔羊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有显著高于NF组的趋势(0.05P0.10)。在整个试验期,HF组总平均采食量显著高于NF组(P0.05),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期内HF组羔羊断奶前腹泻率有显著低于NF组的趋势(0.05P0.10)。试验期间两组羔羊体尺指标基本上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生长性能;高脂肪日粮可以降低断代乳品前腹泻率;且本试验条件下高脂肪日粮对羔羊血液指标的影响在其自身调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粉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1号开食料和2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3号开食料.犊牛饲喂60日龄后,每组屠宰3头犊牛,对瘤网胃质量、瘤网胃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和瘤胃乳头宽度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进一步观察瘤胃表面形态及细微结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质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9%(P<0.05);瘤网胃容积较对照组提高29.4%(P<0.05);试验组瘤胃乳头高度较对照组提高99.5%(P<0.05);瘤胃乳头宽度较对照组提高25.0%(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7~40日龄饲喂1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2号断奶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断奶犊牛饲喂不同脂肪含量代乳品,研究脂肪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饲料进食量的影响,为犊牛生长规律和脂肪需要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中犊牛早期断奶和培育提供技术指导。试验选取12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EE9、EE13、EE17 3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相同、脂肪含量为9%、13%及17%的3种代乳品。每日记录犊牛开食料的采食情况,并于犊牛10、20、30、40、50、60日龄清晨空腹测定犊牛体重及体尺指标,同时采集犊牛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犊牛哺乳期的饲料日进食量分别为706.9、666.9、569.3 g;10~6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98、544、488 g,EE13组犊牛日增重高于EE9、EE17组的犊牛;犊牛60日龄时,EE13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及管围均高于其它2组。血清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不受代乳品脂肪含量的影响,但日龄对哺乳期犊牛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日龄的增加,犊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进食量逐渐增加,低脂肪的代乳品(EE9)不能满足犊牛的能量需要,高脂肪的代乳品(EE17)抑制了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量,饲喂脂肪含量13%的代乳品(EE13)对犊牛生长发育优于其它2组。脂肪含量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将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一号开食料和二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三号开食料。60日龄时对犊牛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每组屠宰3头犊牛,测定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及宽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及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日增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7~40日龄饲喂一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二号断奶过渡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菌草菌糠替代部分苜蓿草粉对福建黄兔生长性能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体质健康的(35±2)日龄福建黄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含40%苜蓿草粉的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分别以菌草菌糠替代苜蓿草粉25%、50%、75%、100%。结果表明:各组福建黄兔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福建黄兔料重比最低,且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福建黄兔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提高,其中空肠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菌草菌糠可以替代福建黄兔日粮中的苜蓿草粉,最佳替代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