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在电镜下观察了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CT-43的芽胞萌发、芽胞和伴胞晶体的形成过程。芽胞萌发分活化、萌动和脱出3个阶段。芽胞形成分为轴丝形成、前芽胞隔膜形成、前芽胞形成、初生细胞壁形成.芽胞外套形成、芽胞衣片层形成和芽胞形成7个阶段。伴胞晶体形成从芽胞形成第2阶段开始,由一些小结晶聚集而成。晶体镶嵌在菌株CT-43中很普遍。结合实验对伴胞晶体形成的调控和外膜的形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枯草芽胞杆菌GB519发酵液菌体数量和芽胞率的统计效率,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平板倾注法进行活菌计数,利用加热除菌法、结晶紫染色法和孔雀绿染色法开展芽胞率检测效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板涂布法与倾注法的菌体计数数量差异不大,误差率相对一致。枯草芽胞杆菌GB519利用结晶紫染色法与孔雀绿染色法检测芽胞率差异不显著。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GB519加热除菌法菌体致死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其芽胞量为131.9×10~8CFU/mL,芽胞率为50.1%,与孔雀绿染色法(54.8%)差异不显著,与结晶紫染色法芽胞率(58.7%)差异显著。本研究将为类似的芽胞检测研究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野生型菌株YBT-9602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到编码一种具有细胞壁锚定活性的芽胞皮层水解酶的编码基因mbA。序列测定和编码产物结构域预测分析显示,mbA编码产物在结构上由1个具有肽聚糖结合性能的N-末端结构域和1个具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具有作为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运载蛋白的潜力。通过体外构建mbA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融合基因(mbA-gfp)并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中进行表达,经对重组菌全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测、蛋白酶pronase消化试验和SDS处理,证实GFP被成功展示于受体菌细胞表面;经流式细胞仪测定,以细菌β-1,3-1,4-葡聚糖酶为靶蛋白的表面展示系统有42.97%的重组菌细胞可展示融合酶,重组菌具有13.5U/mL的全细胞酶活性。结果表明,MbA作为一种细胞壁锚定蛋白可用于构建新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胞杆菌制剂用途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枯草芽胞杆菌制剂是农业部2006年发布的允许使用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该制剂选取大自然中优势的枯草芽胞杆菌,经培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含有大量活菌的产品。因为形成芽胞,枯草芽胞杆菌制剂能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和挤压,因而耐饲  相似文献   

5.
以质粒pAD123为模板扩增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序列,扩增产物连接到经酶切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整合载体pAXc,构建重组质粒pAXc-gfp. pAXc-gfp线性化后转入野生型枯草芽胞杆菌B411,gfp编码序列通过同源泉重组整合列到B.subtilis B411染色体上,获得在无抗性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子B412.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芽胞杆菌的采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胞杆菌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到处都有芽胞杆菌的踪迹。【目的】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土芽胞杆菌的多样性,丰富特殊环境下芽胞杆菌的地理分布。【方法】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温度筛选法和稀释梯度涂布法分离到了10株芽胞杆菌,通过16SrRNA作为鉴定手段对这10株芽胞杆菌进行鉴定。【结果】通过16SrRNA将10株芽胞杆菌鉴定为4种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1株、地衣芽胞杆菌1株、梭状芽胞杆菌1株、枯草芽胞杆菌5株,另外2株为芽胞杆菌疑似新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中存在着丰富的芽胞杆菌种类,丰富了我国极端环境下芽胞杆菌资源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设置常温、70、75、80、85和90℃6个温度水平,研究温度和制粒对两种有益芽胞杆菌的影响。未经处理的常温下样品为对照,分别对两种有益芽胞杆菌进行高温处理和试验制粒。结果显示,高温处理后,枯草芽孢杆菌死亡率和损失率小于14%,地衣芽孢杆菌死亡率和损失率小于7%;试验制粒后,枯草芽孢杆菌死亡率和损失率小于19%,地衣芽孢子杆菌死亡率和损失率小于8%。可见,两种芽胞杆菌能耐受一定的高温和制粒。  相似文献   

8.
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高效和稳定表达AiiA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索提高AiiA蛋白对AHLs分子的降解活性和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感染马铃薯产生病害的抑制能力的方法。【方法】苏云金芽胞杆菌的AiiA蛋白是一种胞内蛋白,能降解参与诱导调控多种植物病原菌致病基因表达的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本文采用两种方式来提高AiiA蛋白的活性,即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S-层蛋白在细胞表面表达该蛋白以及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3Aa启动子来提高aiiA基因的表达量。为此构建该蛋白基因与细胞表面S-层蛋白的锚定区结合而成的融合蛋白基因slh-aiiA以及带有基因cry3Aa启动子的融合基因pro3A-aiiA。为了提高表达的稳定性以及去掉重组菌中非苏云金芽胞杆菌片段,本文构建了解离载体pBMB5401,并将上述两个融合基因单独或同时装入解离载体pBMB5401,分别得到重组质粒pBMBcaiiA,pBMB3aiiA和pBMB3439。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随后导入温度敏感型辅助质粒pEG922,重组质粒在整合酶的作用下发生体内重组,消除了抗性基因等非必需片段。【结果】得到3个重组菌BMBcaiiAR,BMB3aiiAR和BMB3439R,在无抗性选择压力下的稳定性均在90%以上。融合蛋白SLH-AiiA及pro3A-AiiA在解离后的重组菌中得到表达,具有对AHLs分子的降解活性和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感染马铃薯产生病害的抑制能力。【结论】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高效和稳定表达AiiA蛋白,可增强其对AHLs分子的降解活性和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感染马铃薯产生病害的抑制能力,当同时结合两种方式来表达AiiA蛋白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芽胞杆菌的种类及其多样性情况,将采集于新疆4个地点的14份土样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进行芽胞杆菌分离,用MIDI鉴定系统和16SrDNA测序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从新疆土样中共分离到53株,13种芽胞杆菌,分别为巨大芽胞杆菌、蜡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嗜碱芽胞杆菌、粘性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萎缩芽胞杆菌。通过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分离的菌多数和模式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也有少数几株菌与模式菌株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是由于芽胞杆菌属中各个种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种的系统发育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各菌株间序列差异较小。根据土壤中芽胞杆菌多样性研究发现,不同土壤标本内的芽胞杆菌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阿拉尔市>新疆喀什>阿克苏>塔克拉玛干沙漠。而每个地点中同种芽胞杆菌的含量差异也较显著,如:蜡样芽胞杆菌在阿克苏的含量为5.230×105 cfu.g-1,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含量仅仅为0.7×103cfu.g-1。新疆芽胞杆菌较丰富,不同地点芽胞杆菌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很大差异,每个地点都含有独特的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浓缩过程中悬浮液固含量、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芽胞保留率的影响.经方差分析,悬浮液固含量、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对芽胞保留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的增加,芽胞保留率呈下降趋势,而悬浮液固含量提高,则芽胞保留率升高.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使芽胞保留率保持较高水平的浓缩工艺条件是:离心转速3000r·min-1,离心时间5min,悬浮液固含量90g·L-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乙草胺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3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中芽孢形成率与总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L3芽孢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2个L16(43)正交试验分别得到菌株L3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3产芽孢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1%乳糖、3%玉米浆和0.1%Na H2PO4·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7.5、种龄20 h、装液量30 m L(250 m L容器)。优化后,该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可达97.1%,总生物量达6.5×109cfu/m L。  相似文献   

12.
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与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形式多样,可以从孢子一端、两端、或一侧一端、或两端一侧长出芽管。不同温度条件,对孢子萌发方式有明显影响。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孢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孢子萌发的pH值为3~13,最适pH值为5~6。病菌既可直接侵入,也可通过气孔侵入,以气孔侵入为主,伤口对侵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因素对石韦孢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韦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蔗糖浓度、生长调节剂和培养基等对石韦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生长,萌发率达80%以上;无机盐浓度较低的1/8MS和Knop's培养基较利于孢子的萌发,萌发时间仅为6d,萌发率分别为83.2%、84.1%;在培养基中加入1.0mg/L NAA、0.5mg/L 6-BA,可以缩短孢子萌发时间,并获得最高的萌发率.此外,1/2MS培养基比较适合原叶体的增殖;以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比较适合孢子体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是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有效微生物菌种之一,芽孢含量直接影响菌肥效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酵液中芽孢数量,探究牛粪沼液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1产孢影响。采用分批培养法确定发酵培养基中沼液最适浓度及碳源与氮源种类和含量。利用比浊法和稀释平板涂布法检测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数量及芽孢产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沼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牛粪沼液中含有对产孢有显著影响的Ca~(2+)、Mn~(2+)、Mg~(2+)三种离子;当沼液与水配比为11时,产孢效果最佳;麸皮和大豆粉分别是菌株生孢最佳碳源、氮源;最适碳源和氮源含量分别为2.0%和0.5%(质量比),35℃,120 r·min~(-1)恒温培养24 h后,产芽孢率可达83.77%。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培养和悬滴法载玻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椭圆形、新月形两种孢子属于一种分生孢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孢子为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生孢子都有较强的萌发能力。人工培养条件下,除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外,菌丝可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上形成典型的瓶体状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掌握稻瘟病菌发生的时空动态,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采用固定式孢子捕捉器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空中稻瘟病菌孢子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关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中孢子的捕捉数量与叶瘟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8 4。每个检测单位(检测面积为18 mm×18 mm视野内的孢子数量)稻瘟菌孢子数量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两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值、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约10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r/min。发酵30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倍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少康  鲁兴萌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82-1698
 用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Nb)连续感染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24次后,获得孢子显著变粗短(P <0.01)的形态变异株(24Nbh)。Nb与24Nbh的侵染性及表面蛋白的比较研究表明,24Nbh感染2龄起蚕(Bombyx mori)的感染中浓度(IC50)为1.98×104spores/ml,而Nb为1.72×103 spores/ml,即Nb连续感染桑尺蠖24次后对家蚕的侵染性下降了11.5倍。24Nbh回复感染家蚕一次后的孢子,对2龄起蚕的IC50与Nb对照相差6.9倍,即对家蚕的侵染性又快速恢复;与24Nbh相比,孢子长径及长短径比虽然显著回复(P <0.01),但仍小于Nb(P <0.05)。SDS-PAGE显示,Nb和24Nbh孢子表面蛋白的带型基本一致,均有4条主带(12kD、17kD、30 kD、33 kD),但在量上差异明显。2D-PAGE显示,当上样量均为120μg时,二者孢子表面蛋白都以中偏酸性蛋白(pI5~7)为主,但表面蛋白在量和种类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发现5个可疑的差异蛋白点,推测这种差异与微孢子虫的侵染性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枯草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形成芽孢,是一些重要工业酶制剂的生产菌。由于其具有非致病性、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特性和良好的发酵基础,所以应用十分广泛。文章通过总结归纳其在医药、农业和其他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够为从事此领域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soluble proteins has become routine, our understanding of membrane proteins has been limited by experimental bottlenecks in obtaining both sufficient yields of protein and ordered crystals. Mistic is an unusual Bacillus subtilis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that folds autonomously into the membrane, bypassing the cellular translocon machinery. Using paramagnetic probes, we determin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that the protein forms a helical bundle with a surprisingly polar lipid-facing surface. Additional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Mistic can be used for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other membrane proteins in their native conformations, including many eukaryotic proteins that have previously been intractable to bacteri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