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以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降低了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2)外源EBR可有效的缓解NaCl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3)综合发芽试验、幼苗生长试验,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10-1μmol/L EBR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胚根长、萌发期幼苗干重,并显著增加了苜蓿幼苗的叶片数、茎粗、株高、主根长、侧根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了苜蓿萌发期、幼苗期的根系活力水平,对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说明外源EBR能够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EBR在诱导植物抗盐性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酸铜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胁迫作用以及酸铜离子对紫花苜蓿危害的临界浓度,以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甘农5号"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性条件下铜离子胁迫浓度的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指数递减(P0.01);根据相对发芽率回归方式推导紫花苜蓿Cu2+半致死浓度为107mg/L,致死浓度为308mg/L。Cu2+胁迫浓度达到6.250mg/L时,幼苗的根系指标出现跳跃式下降,耐性指数显著下降,Cu2+6.250mg/L(pH 5)是紫花苜蓿胚根生长的敏感浓度。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浓度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呼伦贝尔黄花苜蓿2种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速度以及根长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赤霉素浓度为50 mg/L时效果最好;呼伦贝尔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速度以及根长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外源甜菜碱对镉(Cd)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叶施和根施两种不同施加方式以及6个外源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浓度(0、10、20、30、40、50 mmol/L),在镉(25 mg/L)胁迫下测定‘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以及相关抗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单独胁迫对照相比,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GB均能提高镉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其中30 mmol/L的GB对Cd胁迫下抑制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最佳;叶施和根施30 mmol/L GB,对紫花苜蓿的叶绿素、根长、株高增加值、根部含水量均有显著提高;叶施30 mmol/L和根施50 mmol/L GB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可知,叶施和根施30 mmol/L的外源GB对缓解苜蓿幼苗Cd胁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原花青素对酸铜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与不同浓度原花青素(0、12. 5、25. 0、37. 5、50. 0毫克/千粒种子)进行拌种,研究其酸铜胁迫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原花青素浓度均能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和根长、根系表面积等根系性状指标。随着原花青素浓度的增大,酸铜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都增大,但是不呈连续增长趋势,且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是限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子,适宜浓度的赤霉素(GA3)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种子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解GA3对盐胁迫下牧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缓解效应,筛选出促进盐胁迫下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GA3浓度,本研究以100 mmol·L-1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朝牧1号’稗谷(Echinochloa crusgalli ‘Chaomu1’)、羊草(Leymus chin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5种牧草种子为试材,选取不同浓度GA3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GA3浸种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间作用差异显著(P <0.05)。150 mg·L-1的GA3能有效促进黑麦草、羊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100 mg·...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羊茅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EG胁迫下赤霉素浸种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选用5个赤霉素浸种处理:0,100,200,300,400 mg/L,浸种后分别在0%,5%,10%,15%,20% 5个浓度PEG胁迫下进行萌发试验,对浸种后种子的丙二醛,电导率和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和100 mg/L赤霉素浸种后种子的电导率显著高于(P≤0.05)其他3个浓度,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0.05)其他3个浓度。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PEG浓度高于15%时,种子发芽率和根,芽长有明显下降。在5%和10%PEG胁迫时,100 mg/L赤霉素与0 mg/L浸种相比发芽势提高了47.06%、37.33%,发芽率提高了19.46%、16.95%。在5%,10%PEG胁迫时,200 mg/L赤霉素与0 mg/L浸种相比根长分别提高了53.26%、30.12%,芽长提高了79.87%、50.75%,随着PEG胁迫增大,赤霉素缓解PEG胁迫抑制根芽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弱。另外,PEG胁迫对芽长的抑制作用比根长更强,而且经赤霉素浸种后幼苗的根冠比明显变小。综上所述,促进高羊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缓解干旱胁迫最适宜的赤霉素浓度为100~200 mg/L。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隶属函数法,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指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而在NaCl浓度高于50 mmol/L下,紫花苜蓿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  相似文献   

9.
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证实了硅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但硅处理明显缩短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增加了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和发芽势(P<0.05),说明硅不能改变紫花苜蓿种子品质的优劣,但能提高其活力。硅对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并不一致,表现为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P<0.05),而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对照幼苗根长差异不显著。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苗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对硅的响应不存在浓度剂量效应。研究表明,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紫花苜蓿对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对14种绿肥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期进行盐胁迫(NaCl浓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mmol/L),采用纸上发芽法,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等4个指标,计算了各指标的相对值,并运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各绿肥植物种子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14种绿肥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的变异系数都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50mmol/L低盐胁迫对部分绿肥植物发芽势(4种)、发芽率(5种)、根长(3种)和苗高(9种)具有促进作用,150,200mmol/L高盐胁迫对14种绿肥植物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的抑制大于苗。利用隶属函数对14种绿肥植物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强弱进行了分析,50mmol/L轻度耐盐的有画眉草、鼠茅草、紫花苜蓿等9种;100mmol/L中度耐盐的有画眉草、小黑麦、萝卜等5种;150mmol/L高耐盐植物有黑麦草、芜菁甘蓝、萝卜等6种;200mmol/L重度耐盐的有小黑麦、黑麦草、芜菁甘蓝和菊苣4种。  相似文献   

11.
酸、铝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以金皇后品种的紫花苜蓿为材料,探讨了酸(pH 3.0,4.5,6.0,7.5)、Al3+(0,50,100,200 mg/L)胁迫处理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度的增加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微酸(pH 6.0)环境下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甚至有促进作用。溶液铝含量在0,50 mg/L时,苜蓿生长正常,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茎长、根长等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当铝含量在100~200 mg/L时,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茎长、根长等均显著低于(P<0.05)其他处理。酸、铝共同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对它的影响,当pH<4.5、Al3+浓度达到50 mg/L以上时,即可对苜蓿芽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优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利用NaCl溶液(20、40、80、120 mmol/L)、Na2SO4溶液(10、20、30、40 mmol/L)、Na2CO3溶液(20、40、60、120 mmol/L)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以不做盐碱胁迫的处理为对照组(CK)。每种溶液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种子。测定并比较3种溶液处理下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伤害率,以及幼苗的根长、苗长。结果 用NaCl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8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80、120 mmol/L处理组根长、苗长显著(P<0.05)低于20、40 mmol/L处理组。用Na2SO4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3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2SO4浓度增加而降低,10 mmol/L处理组野生大豆的根长及苗长最长,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用Na2CO3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随Na2CO3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伤害率呈逐渐升高趋势;12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0,相对伤害率为100%;2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指标影响较小,弱碱、中性盐在一定浓度内可以促进其萌发;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均对野生大豆幼苗生长性状有影响,浓度越高,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柠檬酸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铝毒害的缓解作用,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维多利亚为试材,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柠檬酸不同浓度(0.2,0.5,0.8,1.1,1.5 mmol/L)对250 mg/L和500 mg/L浓度铝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不能提高铝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但能促进铝胁迫下其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的生长,同时还能提高幼苗叶片SOD活性,使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下降,柠檬酸浓度为0.8 mmol/L时对缓解铝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毒害作用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模拟干旱胁迫下镁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100,200,300g/L)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0.2,0.4,0.6,0.8g/L)浸种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高羊茅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及根鲜重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种子萌发阶段,轻度干旱胁迫(PEG=100g/L)下,硫酸镁浸种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促进作用不明显,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PEG=200g/L)下,0.6g/L的镁使得高羊茅种子的萌发相对最佳,其发芽等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PEG=300g/L),0.4g/L镁处理明显的促进了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其发芽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当镁浓度是0.8g/L时,则抑制了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在幼苗的生长前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下,0.6g/L镁处理对高羊茅的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及根鲜重等生长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重度干旱胁迫下,0.4g/L和0.6g/L的镁处理使其生长指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硅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硅(silicon,Si)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雪梨一号”和“朗秦银蜜”两个耐盐性不同的甜瓜品种为材料,在125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i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甜瓜种子萌发,0.50~1.00 mmol/L外源Si处理较对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α-淀粉酶活性及吸水率,其中两个品种的种子均以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0.25~1.00 mmol/L外源Si处理后,甜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干重和根系干重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朗秦银蜜”和“雪梨一号”幼苗分别以0.50和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研究表明,0.25~1.00 mmol/L外源Si能促进NaCl胁迫下种子吸水和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来促进种子萌发,通过提高NaCl胁迫下幼苗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幼苗生长,缓解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和幼苗的伤害,外源Si浓度超过1.25 mmol/L时对盐胁迫没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苗长和种苗重,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AsA在1.25%NaCl胁迫下缓解效果不明显,4 mmol·L-1A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种苗长。1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长,而20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说明AsA和SA丸衣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其拌种浓度和NaCl胁迫浓度有关。本试验筛选出4 mmol·L-1AsA和1 mmol·L-1SA拌种丸衣配方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优,该结果为AsA和SA丸衣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缓解NaCl胁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重金属铅(Pb)对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7个浓度[T0(CK)、T1(5 mg/L)、T2(10 mg/L)、T3(20 mg/L)、T4(30 mg/L)、T5(50 mg/L)、T6(80 mg/L)]的铅离子(Pb~(2+))处理溶液,对金盏菊种子进行胁迫,并进行了发芽试验,分别测定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胁迫对金盏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当Pb~(2+)浓度为2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烈;当Pb~(2+)浓度高于20 mg/L时胁迫促进作用开始逐渐减弱;Pb~(2+)胁迫对金盏菊根长无明显作用(P0.05);Pb~(2+)胁迫对幼苗根部横截面积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金盏菊种子对bp~(2+)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Pb(CH_3COO)_2·3H_2O溶液(0、25、100、400、1600mg/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Pb(CH_3COO)_2·3H_2O(≦100mg/L)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的萌发参数。随着Pb(CH_3COO)_2·3H_2O质量浓度的逐渐提高,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胁迫作用不断增强,当Pb(CH_3COO)_2·3H_2O的质量浓度达到400和1600mg/L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则受到显著抑制。表明随着Pb(CH_3COO)_2·3H_2O质量浓度的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用不同浓度的Na Cl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胁迫,并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盐胁迫影响苜蓿种子发芽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升,苜蓿种子发芽的时间在延长,发芽率也在降低。当盐浓度为0 mmol/L~150 mmol/L时,低浓度盐分对苜蓿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盐浓度达到300 mmol/L时,高浓度盐反而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北方蚕业》2019,(4):8-13
利用硫氢化钠溶液浸种处理,探讨外源施加硫化氢能否缓解重金属镉、砷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镉和砷胁迫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种子活力指数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胚根伸长的抑制尤为严重,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与重金属胁迫处理组相比,0.3 mmol/L、0.9 mmol/L、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镉或砷胁迫下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以及种子活力指数,且提高的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加强,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但硫氢化钠浸种处理并不能显著改善重金属镉或砷胁迫对于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