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实验动物,分别在实验室温度为(10±2)℃(近春、秋季节温度)和(20±2)℃(近夏季温度)的环境中,研究断水断粮、给水断粮、断水给粮3种条件下黑线姬鼠的耐饥时间。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10±2)℃环境中的平均耐饥时间为(71.6±45.4)h,其中,断水断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37.6±15.1)h,给水断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53.5±18.3)h,断水给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23.8±37.4)h;黑线姬鼠在(20±2)℃环境中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40.4±69.7)h,其中,断水断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92.9±20.9)h,给水断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05.1±23.9)h,断水给粮组黑线姬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223.1±55.0)h。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对食物的依赖性大于对水的依赖性,且黑线姬鼠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耐饥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温度对大林姬鼠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试验采用BL-420E+生物机能试验系统测定大林姬鼠心率及呼吸频率,在10~30℃之间设置5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心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得出心率(y)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4.84t+297.86;呼吸频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得出呼吸频率(q)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q=21.68t+131.58。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东北林区不同地区大林姬鼠的肥满度指标进行研究.方法:计算肥满度和差异性检验.结果:在东北林区大部分地区,大林姬鼠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长白山林区与带岭林区大林姬鼠肥满度有显著差异;丹东与带岭地区大林姬鼠肥满度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大林姬鼠肥满度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种群在生态学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蛮汉山林区,新造林地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获鼠数的53.85%和38.46%;次生林地大林姬鼠为优势种,占总捕获鼠数的95.24%。应用C型肉毒素和新鲜的花生米为饵料,在PVC管中投放毒饵,林区鼠害防治后,防治区害鼠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F=6.46,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灭鼠效果与毒饵取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型肉毒素在2个林地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可在林区灭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大林姬鼠的血液正常生理指标参考值,试验采用数字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Hemastar 3)对采集于黑龙江省海林林区的大林姬鼠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雄雌间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t检验,有17项指标雄雌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1项指标雄雌间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血液的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雌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与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消化系统之间的差异,试验对实体鼠进行解剖,并对消化系统各部分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棕背食管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26倍,胃(含内容物)的平均重量为2.90 g,小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3.80倍,大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1.40倍,盲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50倍;大林姬鼠食管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18倍,胃(含内容物)的平均重量为2.60 g,小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2.90倍,大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1.00倍,盲肠平均长度为体长的0.30倍。表明棕背的消化系统比大林姬鼠的发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大林姬鼠的血液正常生理指标参考值,试验采用数字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Hemastar 3)对采集于黑龙江省海林林区的大林姬鼠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雄雌间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t检验,有17项指标雄雌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1项指标雄雌间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血液的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雌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5只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圈养黑帽悬猴的主要行为活动为休息(52. 06±1. 03)%、移动(23. 22±0. 58)%、取食(14. 65±0. 69)%、理毛(4. 98±0. 35)%等。雄猴和雌猴的休息、玩耍、乞食和刻板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差异显著。相比于成年黑帽悬猴,幼猴玩耍的时间更长(χ~2=13. 643,P <0. 05),乞食行为所占时间更多(χ~2=4. 057,P <0. 05)。雄猴取食时间先于雌猴和幼猴,在上午和下午投食后均优先取食。周末游客人数比平日显著增加,雌猴和幼猴乞食行为也显著增多,其波动节律具有一致性。针对圈养黑帽悬猴行为管理提出了一些丰容措施和游客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照强度对高羊茅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地区自然光照(日最大光强1900μmol/m2.s左右)、轻度遮荫(日最大光强1100μmol/m2.s左右)和中度遮荫(日最大光强550μmol/m2.s左右)3种光照强度下对15个高羊茅品种的坪用特征和生理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遮荫条件下,各品种分蘖数显著低于自然光照下;在中度遮荫条件下,各供试品种的叶片宽度和比叶重比自然光照处理显著降低。南选4号高羊茅在中度遮荫条件下的分蘖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在轻度遮荫和中度遮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草坪质量均保持较高的水平,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高羊茅草坪质量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将6月1日出壳的绍鸭雌雏,在自然光照下培育至18周龄,随机分成两组(各50只)。组Ⅰ采用秋冬的自然光照(递减光照组)。组Ⅱ在10月5日自然光照基础上,每周递增15分钟,至31周龄的16小时(递增光照组)。观察两种光照处理对绍鸭产蛋性能、内分泌活动及矿物质代谢等的影响。结果,两种光照对绍鸭产蛋量和蛋品质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递增光照显著降低采食量(P<0.01),因而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两种光照处理对鸭血清孕酮、雌二醇、血清总钙含量无显著影响。据本试验表明,光照对鸡、鸭、鹅等家禽的繁殖季节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繁殖期家禽的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轻度遮荫下紫羊茅草坪质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轻度遮荫条件对紫羊茅遮荫草坪质量变化动态,采用自然光照(日最大光强2 100μmol/m2·s左右)、20%遮荫(日最大光强1 650μmol/m2·s左右)、40%遮荫(日最大光强1 250 μmol/m2·s左右),对紫羊茅的草坪质量性状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紫羊茅在轻度遮荫条件下草坪质量均随光强减弱而提高,在该地区紫羊茅草坪在轻度遮荫下质量优于自然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半开放式肉鸡垫料平养模式下,夜间补光时间和强度互作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840只1日龄岭南黄公母混合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试验采用2(光照时间)×2(光照强度)因子设计,光照时间分为持续光照(24 L)和间歇光照(3D:1L),光照强度分别为10 Lx和30 Lx。试验期共50 d,分生长前期(1~21 d)和后期(22~5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间歇光照较持续光照显著提高了各生长阶段的日采食量,提高了后期日增重并降低了耗料增重比(P0.05),间歇光照组肉鸡21 d脾脏和法氏囊指数、50 d脾脏和胸腺指数及免疫球蛋白Ig M水平显著高于持续光照组(P0.05),光照强度对生长性能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与光照时间也无交互作用(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3D:1L间歇光照模式和10 Lx光照强度,能使肉鸡获得最优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并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13.
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内分泌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16L:8D)、自然光照(12.37hL)和短光照(8L:16D)处理,每种光照下一半埋植动物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光照类型对绒山羊的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影响,长光照对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有促进作用,对褪黑素(MT)、胰岛素(INS)有抑制作用;短光照对催乳素(PRL)、IGF-I有抑制作用,对MT、INS有促进作用。埋植褪黑素后,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对PRL、IGF-I均有抑制作用;INS在短光照+MT组降低,在自然光照+MT和长光照+MT组升高。这些都表明,几种激素在一天之内随着时间(光照)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牛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1.06±2.36)%、(33.14±2.51)%和(22.84±4.71)%,社群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49±0.17)%和(1.47±0.20)%。运动的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8:00~10:00和15:00~16:00;摄食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12:00~13:00有个小高峰出现:休息的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3:00~15:00;贺兰山牦牛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行为规律。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行为进行了比较,成体与幼体的社群行为差异显著(P<0.05),运动、摄食、休息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 --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地88只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标本的体重和胴体重等7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对鼠体生长的代表性大小。结果表明:体重和胴体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并根据体重将大林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为及时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种群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笔者对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黑线姬鼠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比棕背(鼠平)高;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与棕背(鼠平)无明显差异;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量(PLT)则低于棕背(鼠平)。在血液生化指标中黑线姬鼠的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肝功(T-Bil)浓度高于棕背(鼠平);肌酐(Cre)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白蛋白(ALB)含量无明显差异;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尿素(Urea)浓度则低于棕背(鼠平)。反映了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在健康状况、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产蛋一年,每天进行16hr(s)光照(16hr(s)明、8hr(s)暗)的火鸡,要使其继续产蛋并进入第二个产蛋期,可用弱光渐升高到强光刺激促使其产蛋。辛普斯(T·Siopes)等试验;对照组光照强度为55勒克斯,试验组分别为0.5、2.2、4.3和7.6勒克斯;光照方式为6hr(s)明:18hr(s)暗,到第8周末,所有火鸡都进行16hr(s)明、8hr(s)暗的光照,强度为55勒克斯。分别记录开产时间、产蛋率。其结果,仅0.5勒克斯的弱光照刺激使母火鸡产蛋率超过对照组,获得高产;2.2、4.3和7.6勒克斯强度的光照均使产蛋量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和比较不同高温热应激强度对家兔昼间行为及活动节律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4月龄雄性新西兰兔72只,单笼饲养,随机分为3组,即温度控制在(21±1)℃的对照组和(30±1)℃的试验Ⅰ组、(35±1)℃的试验Ⅱ组,分别进行9 h的热应激处理,并分析家兔趴卧、取食、饮水、运动、站立、修饰、啃咬等行为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分配上,两个试验组的趴卧、饮水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取食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 01),而运动和站立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修饰和啃咬时间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 05);在节律变化上,对照组家兔取食、运动和站立的高峰期均发生在0~1 h和7~8 h,饮水高峰期则相对滞后1 h,其他行为变化不明显,而试验Ⅰ组家兔趴卧高峰期出现在4~5 h,饮水高峰期分别出现在2~3 h和6~7 h,均比试验Ⅱ组滞后1 h,其他行为除试验I组后期有短暂恢复外,高峰期均发生在热应激初始阶段。说明不同高温热应激下家兔行为及活动节律均发生了相应变化,在饲养管理中可根据行为变化来鉴定不同高温热应激危害程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规避热应激,满足家兔福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光照时间对初配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165日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后备母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獭兔。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1、2、3组分别人工补充光照至14h、16h、18h,光照强度为55~80 Lux。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光照时间为14h、16h、18h时,发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P0.01);光照14h时,受胎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P0.05),16h与18h也有所提高(P0.05);光照时间为14h与16h时均能显著提高獭兔的窝产仔数(P0.01),18h相对于自然光照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指标,初配母兔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h,繁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光照时间对鹅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32周龄体型大小相似、体况良好的浙东白鹅母鹅分成3组,长光照组、短光照组和自然光照组(对照组)。40周龄时取血浆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Y和IgM)、补体(C3和C4)、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10、IFN-γ和TNF-α)和抗氧化指标(T-AOC、GSH-Px、SOD、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三个试验组的血浆IgA、IgY、IgM、C3和C4并无显著差异(P0.05);长光照组的IL-1β、IL-2、IL-6和IFN-γ显著低于自然光照组(P0.05)和短光照组(P0.01),IL-10则显著增高(P0.01),同时TNF-α显著低于短光照组(P0.01);短光照组IFN-γ显著高于自然光照组(P0.05),而IL-10则显著低于短光照组(P0.01)。短光照组的T-AOC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长光照组(P0.05),而长光照组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光照组和短光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影响浙东白鹅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短光照促进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有利于母鹅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