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型养猪场生产过程中,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反映猪场的生产力并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在猪场中经常会有一些发情不明显乃至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这种情况下会增加成本,显著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分析影响后备母猪发情配种率的因素,以期提高发情配种率,改善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养殖场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大龄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四清 《中国猪业》2009,4(12):29-31
据调查统计,许多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率已经达到了20%~50%,个别场甚至超过了50%。后备母猪不能及时发情,不但会影响其本身的繁殖性能(特别是该母猪的后继性或终生繁殖性能),缩短繁殖寿命,还会影响全场的生产计划,增加生产投入,降低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正常淘汰率在30%左右.后备母猪的选留与补充尤为重要。但近几年后备母猪不发情问题越来越突出。调查发现,后备母猪不发情率在10%以上.个别猪场可超过50%。后备母猪不发情问题已成为困扰养猪生产的一个大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种猪生产和种猪售后服务的经验.对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猪场主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母猪空怀率非常高,是前所未有的,其主要表现:后备母猪不发情,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多次返情,还有的配种后没有返情,到产猪时没有猪,很多猪场空怀率高达20%~30%,个别猪场空怀率高达50%,另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5.
宋美玲  张济福  崔超 《猪业科学》2019,36(7):140-141
后备母猪是养猪场持续生产的后备力量,提高后备猪发情率,不仅可以提高母猪产后哺乳量、缩短断奶后发情时间,而且还能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增加养猪场的效益。所以管理好后备母猪是猪场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取得良好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后备母猪的发情诱起中,公猪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诱情的细节和技巧上做好工作,则不仅有利于诱情,对公猪的身心发展也大有裨益. 笔者对规模化猪场的生产记录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猪场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繁殖能力低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正常的青年后备母猪发情情况为:26周龄确认发情的在50%以上;29周龄前确认发情的占85%以上;32周龄前确认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在5%以下.如果您的猪场没有达到以上水平,不妨仔细阅读下文给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玉洪 《猪业科学》2007,24(2):90-91
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 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 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志钢 《当代畜牧》2013,(26):23-25
一般来说,母猪的受胎率应在95%以上,流产率1%以下,断奶后发情间隔3~7d,每头母猪平均利用7胎。可现在猪场的母猪情况是: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低,20%多不发情,有的猪场高达50%以上;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返情率高,产仔数少,初生重小,流产死胎,便秘,蹄裂,MMA(子宫炎、乳房炎、产后无乳综合症),断奶到配种间隔时间长,淘汰率高,能繁殖4胎的母猪不到一半。2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2)
在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母猪淘汰、后备猪发情、肥育猪生长速度等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笔者就亲身经历,总结几点在生产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产活仔数经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漏报现象,造成母猪由于产仔数低而出现误淘;二是在后备母猪发情方面,由于密度和光照差异造成后备母猪不发情而出现大量淘汰现象;三是栏舍结构等环境因素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文章将讨论如何杜绝这3个方面因素,来提高猪场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0.
后备母猪是一个繁殖场的未来,繁殖场为了稳定生产成绩,会根据场区性质确定猪群更新率,后备母猪更新率依据繁殖场性质也是有所差异,商品猪场年更新率一般在40%~50%之间,扩繁场一般在60%~70%之间,核心场一般在80%~100%。后备母猪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猪群更新情况和猪场的生产成绩。因此,如何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也是猪场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的几种措施和大家交流,以期对猪场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亟需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烯丙孕素在后备母猪同期发情、超龄后备母猪处理、复产三元后备母猪入群有非常多的灵活使用,同时烯丙孕素也有预防母猪早产、延迟分娩、阻止哺乳母猪发情和断奶母猪延期发情的作用。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工具,但猪场无论是否做批次化生产,都可以灵活使用烯丙孕素,改善猪场的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后备母猪不发情是指母猪无性欲,拒绝接纳公猪的爬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备母猪不发情的情况很少,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本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不发情的情况在3%以下视为正常,而现在有些猪场的发病率却高达10%以上.在一些猪场的年淘汰母猪中,约有20%~30%的母猪因此被淘汰,特别是在酷热的夏季,母猪发情率比其他季节低20%,严重影响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母猪产科疾病暴露出来,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首先是经产母猪难产、产后感染、子宫炎、发情迟缓、流产等产科疾病,严重困扰着猪只的正常繁育。而且有的猪场,经产母猪(3胎内)淘汰率超过18%;其次,场内自留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最终有20%~30%的种猪被淘汰。这些经产母猪和乏情的后备母猪给猪场造成了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和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在规模化猪场中,每年补充的后备母猪是基础母猪的20%~30%[1],但是有10%~15%的后备母猪不能按时发情,甚至最终被淘汰,给猪场及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本文综合整理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对策,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预防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是当前畜牧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它与规模化猪场的许多环节息息相关。后备母猪作为猪场良性循环的储备资源,它的适时发情配种和高繁殖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在目前的规模化猪场中,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更有甚者,超过30%的后备母猪由于不能适时发情而最终被淘汰,由此可见, 对猪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后备母猪不发情是临床所表现的一种症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问题,为了降低该繁殖障碍征的发生率,本文从预防角度,对  相似文献   

16.
后备母猪情期和受胎率的高低和头窝产仔数的多少,既影响养猪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又关系到母猪是否被淘汰[1].因此,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后备母猪的种用率,减少后备母猪的饲养量和饲养费用,提高猪场的总体效益[2].现将扬翔农牧郭祥一场提高乏情后备母猪发情的综合技术措施,供广大猪场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断奶母猪发情率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哺乳期长短、日均采食量,断奶时的膘情等因素均对母猪断奶发情率有影响。在生产中应适当调整这些相关因素,以提高断奶母猪的发情率。上海农场养殖二部二分场是一个1500头长大二元生产母猪的规模化猪场,2014年下半年以来,该场断奶母猪1周发情率维持在90%以上,生产成绩在养殖二部各分场中处在前列。本文主要研究了该分场10月份配种区生产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状态、不同空怀天数的母猪和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使用药物调节猪群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的周批次生产技术,分析影响周批次生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猪场实行周批次生产的繁殖成绩与传统的自然发情配种的生产模式差异不显著,在周批次生产中仍是以断奶母猪为主导、后备母猪补充的模式进行最为有效;同时留栏母猪的空怀天数在30 d以内处理繁殖成绩较好;后备母猪的理想首配日龄为220~270日龄。这为猪场在开展批次生产的计划与实施过程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猪场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延迟或发情不明显的问题。母猪不发情,包括后备母猪不发情,以及经产猪的产后乏情。后备母猪体重100~110kg以上而不发情和断奶母猪超过10d仍不发情就视为乏情。  相似文献   

20.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