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陕西三个不同地区不同泌乳时期的关中奶山羊乳常规营养成分的差异。选取健康,产奶量、体重及胎次接近的高产关中奶山羊139只(分别为凤翔县46只,淳化县50只,白水县43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乳脂率、乳蛋白、干物质、非脂固形物及乳糖的含量,从而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泌乳时期山羊乳常规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个地区奶山羊乳中乳脂率、乳蛋白、干物质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各地区奶山羊乳中乳脂率、乳蛋白、干物质、非脂固形物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乳中乳糖含量则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对于统一不同地区羊奶的收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目前商品肉猪的主要母本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的乳成分变化规律及在实行分胎次饲喂情况下的泌乳性能,分别对20头大长二元初产母猪产后1d、7d、14d、21d、28d乳常规成分、泌乳次数和泌乳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长二元初产母猪产后1d与7d、14d、21d、28d的乳成分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大,乳糖、乳脂、乳蛋白和总固形物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乳糖和乳脂在28d泌乳期内总体来看逐渐升高,但乳脂在28d时有所回落;乳蛋白和总固形物逐渐降低,1d最高,28d最低;大长二元初产母猪平均每昼夜泌乳次数为24.63次,单次泌乳量为0.28kg,日平均泌乳量为6.74kg,泌乳高峰出现在第14~21d。结合乳成分和泌乳量的变化特点,提示仔猪21~28d断奶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3.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评估奶牛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产物对其泌乳性能及血浆和粪中脂多糖浓度的影响。试验在2个农场开展,每个农场选择泌乳天数为28~135d、泌乳量相近的奶牛6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浓缩日粮,处理组奶牛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每头牛还补充60g酿酒酵母发酵产物。试验共进行4周。结果 :两个农场奶牛的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分别为18.92-21.43kg/kg、19.0-19.11kg/d,而血浆和粪中脂多糖浓度范围为0.14-0.40U/mL、6345-7455U/mL。在农场1中,酿酒酵母提取物组奶牛的泌乳量、乳脂肪、乳蛋白和3.5%脂肪校正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提高了4.62%、10%、5.17%和7.78%(P 0.05)。酿酒酵母产物及泌乳天数对乳脂肪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 0.05)。在农场2中,酿酒酵母组奶牛的乳脂肪、乳蛋白含量、乳脂肪产量、乳蛋白产量、3.5%脂肪校正乳和饲料报酬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7.78%、11.07%、37.03%、22%、60%、15.09%和13.79%(P 0.05)。泌乳天数对农场1奶牛血浆和粪以及农场2血浆脂多糖浓度具有显著影响(P 0.05)。结论 :在不影响干物质摄入量的情况下,在泌乳奶牛日粮中补充酿酒酵母产物可显著提高泌乳量、乳质量和饲料效率。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血浆脂多糖浓度有升高趋势,补充酿酒酵母产物有降低血浆脂多糖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择20头荷斯坦高产牛,采用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使用原日粮,试验组产前21d每天在日粮中添加繁奶康125g,于分娩当天添加量增至300g直到试验结束,以探讨日粮添加繁奶康对奶牛泌乳早期产奶性能(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繁奶康,产奶量、乳脂校正乳产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奶牛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乳干物质含量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补充繁奶康对泌乳早期产奶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 g/(头·d),B组添加量为15 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 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 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 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奶牛泌乳期系列饲料配方,试验选用30头泌乳后期奶牛,参考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奶牛场使用的精料补充料,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专门设计的奶牛饲料精料补充料A、B和C系列。结果表明:泌乳前期试验2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中期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后期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效果最为显著,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泌乳前期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3组(P<0.05)。乳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知,试验2组,即B系列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干物质含量及日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对16只天府肉羊的哺乳期(产后60d)产奶量和乳中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产母羊哺乳期的泌乳量为78.99 kg±6.86 kg,极显著高于初产母羊的40.76 kg±3.08 kg(P<0.01)。产后48 h内母羊初乳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迅速下降,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初产和经产母羊初乳中的干物质含量分别较常乳中高91.6%和119.4%,脂肪含量高79.9%和61.7%,乳蛋白含量高218.7%和315.4%,灰分含量高142.3%和188.9%,乳糖含量变化不大。经产母羊初乳中的干物质、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均高于初产母羊,其中产后0 h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初产母羊高30.61%和20.93%,常乳中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3):39-4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等泌乳性能指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体细胞数等乳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改善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相似文献   

11.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g/(头·d),B组添加量为15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162头二花脸母猪和50头大约克母猪乳中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HMWP)的基因表达量(HMWP浓度)与母猪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乳和常乳中HMWP的基因表达量与乳中蛋白质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常乳中HMWP的基因表达量与乳蛋白存在极显著正向线性相关(P<0.01)。常乳中HMWP基因表达量与乳糖含量也有正向线性相关的趋势(P<0.1),但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21只湖寒杂交(小尾寒羊为母本,湖羊为父本)后代母羊,对其产后1~30 d的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寒杂交后代母羊产后1~30 d泌乳性能较高,总泌乳量36.93 kg±2.50 kg,平均日泌乳量1.23 kg±0.08 kg,泌乳曲线方程Y=736x~(0.635)e~(-0.071t);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乳的密度、冰点、酸度、可溶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和乳蛋白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糖含量逐渐增加,而酸度、可溶固形物、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第1天除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舍饲绵羊早期断奶策略及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混合饲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确定泌乳中期奶牛饲粮的适宜精粗比。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45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精饲料与粗饲料比例为40∶60、50∶50、60∶40的混合日粮,试验期为60d,通过测定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乳体细胞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检测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精粗比饲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与Ⅰ组相比较,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gG含量、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较,平均日采食、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较,平均日产奶量、IgG含量、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饲料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乳品质、免疫力的影响较大,日粮中精粗比为60∶40的饲喂效果最好,精粗比为50∶50次之,精粗比为40∶60最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6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原有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每头牛在精料中添加17g的活酶宝。结果表明,活酶宝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乳脂肪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率和脂蛋比(P>0.05),并降低体细胞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泌乳量、乳脂肪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率的值分别相对提高1.7kg、0.23、0.12、0.09和0.27;体细胞数相对下降26.16百万个。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通过改善日粮组成寻求海藻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12头经产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00,600,900 g/d海藻,测定奶牛泌乳性能及乳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海藻不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但产奶量随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P0.05);300,600 g/d海藻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固形物率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600,900 g/d海藻组乳中碘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中锌、硒含量也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对泌乳期奶牛和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喂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日粮能显著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的产奶量,而泌乳中后期产奶量随试验期的延长显著下降;精粗比对各泌乳期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及乳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综合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泌乳前期精粗比为70∶30及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效果较好,在一定精粗比范围内,高精日粮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利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日粮纤维水平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已配种的大约克夏经产母猪27头,根据体况、配种时间、胎次等相近的原则,将试验母猪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9头(哺乳期日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2.62%、3.45%和5.22%)。试验期包括哺乳期25 d,断奶至再妊娠为28 d。结果显示,各组各阶段的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为3.45%时,处理Ⅰ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平均窝增重、仔猪断奶前存活率、泌乳力均有所提高(P0.05);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均未出现返情,对照组返情率为11%。母猪分娩后0、24、48 h,处理Ⅰ组乳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9.18%、39.85%和27.35%,均差异显著(P0.05),处理Ⅱ组乳糖含量和处理Ⅰ组乳蛋白含量、干物质含量、乳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P0.05);在分娩后0 h和48 h,处理Ⅰ组乳钙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01%(P0.05)和7.01%(P0.05),在分娩后24 h,处理Ⅰ组乳钙含量比对照组降低0.20%(P0.05)。综上所述,哺乳期母猪饲喂粗纤维含量为3.45%的日粮有提高采食量、平均窝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窝断奶仔猪数,降低返情率的趋势,并有提高乳糖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g/(头·d),B组添加量为15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娟珊牛和牦牛的杂交一代(娟犏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娟犏牛和甘南牦牛各10头,于2020年测定6—10月的挤奶量,并检测其常乳中乳蛋白、乳脂、乳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和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娟犏牛在6—10月的产奶量为972.60 kg,极显著高于甘南牦牛(P<0.01);娟犏牛常乳中乳蛋白、乳脂肪、非乳脂固体和乳糖含量略低于甘南牦牛,但两者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娟犏牛乳脂中的正癸酸、月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芥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甘南牦牛(P<0.05或P<0.01)。综上所述,娟犏牛的产奶量优于甘南牦牛,且乳品质与甘南牦牛相当,更适宜于作为乳用犏牛在高寒牧区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