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须中芦丁的提取工艺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玉米(Zea mays)须中芦丁提取工艺和检测条件,本试验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回流时间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须中芦丁的提取工艺,并将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的芦丁样品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须中芦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9%、液料比30 mL∶1 g、回流时间1.7 h以及超声时间36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玉米须芦丁含量为12.152 mg·g-1,且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其主要官能团吸收峰显著,HPLC检测重现性好。说明该工艺对玉米须中芦丁的提取优化效果显著,为玉米须深层次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药辣蓼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其影响,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辣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为50℃,在该条件下,辣蓼中总黄酮含量为5.35%±0.23%,辣蓼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2 mg/mL。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可用于中药辣蓼中总黄酮的提取且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乙醇提取法和正交试验分析组织培养和大棚培育2种种植方式下肇庆金线莲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生长周期下金线莲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乙醇提取法,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不同种植方式金线莲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随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分析最优的提取工艺,验证后使用此条件测定不同月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金线莲总黄酮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70℃、乙醇浓度80%,验证试验总黄酮得率为1.926%(RSD=1.11%,R2=0.992)。金线莲总黄酮含量与月龄有关,随着月龄的增加,2种种植方式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逐渐上升,7月龄时达到最高值。优化的乙醇提取工艺可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肇庆金线莲中稳定萃取总黄酮,并在7月龄时达到最大值,为金线莲活性成分分析和总黄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酸模叶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试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酸模叶蓼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酸模叶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5℃,总黄酮得率为7.72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7%、料液比1∶24、提取时间35 min,总黄酮得率为8.02%。说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酸模叶蓼总黄酮工艺合理可行,比正交试验设计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枳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分别采用超声法和闪式提取法提取枳实总黄酮并比较。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时间和功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以枳实总黄酮(柚皮苷、新橙皮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实总黄酮含量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闪式提取法以5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70、提取3 min,提取率为18.65%。与超声法相比,闪式提取法省时、高效,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可为枳实在兽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丽  孟学林 《饲料研究》2024,(4):99-103
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紫苏叶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0 mL/g、提取温度70℃和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4.05%。紫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60 mg/L和196 mg/L。研究表明,紫苏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试验采用浸渍法,以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剂,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不同因素、不同水平对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情况,筛选出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8、9、10月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5℃、乙醇浓度75%。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达3.018%。利用最佳提取工艺进行8、9、10月份采摘的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得出10月份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优化,采用热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乙醇加热回流法、索氏提取法分别对辣蓼总黄酮进行提取,NaNO2-Al(NO3)3-NaOH显色法显色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最佳提取方法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四种提取方法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97、52.90、50.97、41.80 mg/g,超声提取法优于其它几种提取方法。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超声提取时间50 min,超声提取温度80 ℃,提取总黄酮含量53.3 mg/g。超声提取法有利于辣蓼总黄酮的溶出,该方法可为生产高质量的辣蓼提取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艾叶为原料,研究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实验中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五个因素对艾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料液比为1:20、微波温度为60℃、微波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300W。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684%。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绞股蓝总黄酮,并优化其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探讨料液比、乙醇浓度、硫酸铵用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绞股蓝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绞股蓝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50%,硫酸铵用量0.25 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70 ℃。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5.90 mg/g。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绞股蓝总黄酮的效果较好,是提取绞股蓝中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绞股蓝|总黄酮|超声波|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本试验对69批不同地区来源的菟丝子类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差异。运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菟丝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试验(以下简称BBD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来优化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41(g/mL),提取温度92 ℃|不同地区来源的小菟丝子总黄酮含量为0.92% ~ 2.18%,大菟丝子总黄酮含量为2.57% ~ 3.34%。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菟丝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靠,具有实用价值|大菟丝子与小菟丝子能否同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中国药典》增加菟丝子药材以芦丁(C27H30016)计,含总黄酮不得低于0.73%。 [关键词] 菟丝子类药材|总黄酮|响应面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夏枯草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以干燥夏枯草为原料,以夏枯草中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夏枯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醇提法从夏枯草中提取总黄酮。结果表明:夏枯草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方案是提取时间为50 min,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6。在最佳提取方案下夏枯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2764%,拟为夏枯草中总黄酮在饲料中的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从不同超声条件中,筛选出黄芩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黄芩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黄芩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超声处理时间为25 min,料液比1∶25,超声处理温度为70 ℃。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5.15 mg/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荷叶中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荷叶中芦丁提取率为考核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荷叶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250 W、料液比1∶20。结论:此工艺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荷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紫荆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紫荆果中总黄酮,初步探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这4个单因素对紫荆果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紫荆果中总黄酮提取的较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5∶60、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的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高达2.910%。说明优化的提取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作为开发紫荆果药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并优化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6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辣蓼总黄酮,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最佳提取方法中的醇沉乙醇终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3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6种提取方法中,超声提取配合酶解法的辣蓼总黄酮得率最高,为3.8%;该方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超声温度60℃。该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强,能耗低,效率高,节省溶剂,有效降低成本,可用于辣蓼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白眉草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法优化白眉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白眉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60C,超声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下白眉草总黄酮得率为3....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桂花总黄酮的提取提供理论参考,优化微波提取桂花总黄酮的工艺,实验以桂花为原材料,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颗粒度、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及微波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最佳提取工艺:颗粒度60目、乙醇体积分数60%、微波功率300W、微波时间150s、液料比40:1(mL/g)、微波温度5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7.2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