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位的动态变化规律,运用Corwell修正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封育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态位总宽度高于其他物种。封育第1、3、5、7年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分别为硬质早熟禾、羊草、长梗韭(Allium neriniflorum)、羊草。不同封育年限羊草的生态位宽度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随封育年限延长,硬质早熟禾和糙隐子草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而长梗韭、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态位宽度呈上升趋势,禾本科优势地位降低。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增加草地群落中植物种群之间竞争加剧,产生生态位分化,随后竞争减缓,群落向着稳定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短期封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种间联结的影响,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进行总体联结性和种对间联结性检验,同时利用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测定各种对间的联结程度。结果表明:围栏内植物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围栏外植物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发现围栏内正联结与负联结比例低于围栏外,围栏内植物群落并未稳定;围栏内外植物群落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趋势一致;围栏内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最大值均出现在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羊草和硬质早熟禾;围栏内优势种优势地位明显,优势种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均大于围栏外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温性草甸草原群落构成和生态位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运用了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围栏内外植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5.06%,51.06%;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分别增加了10.36%,10.34%。围封样地内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植物为囊花鸢尾和羊草,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21和0.873;自由放牧样地生态位宽度排在前2的植物为蒲公英和寸草苔,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12和0.791。围栏封育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增加了群落植物种整体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4.
宋文娟  张昊  刘果厚 《草地学报》2014,22(6):1276-1280
为探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地上部分浸提液对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早熟禾(Poa annua)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法以典型草原植物糙隐子草为供体植物,在5种不同浸提液浓度下,对受体种子的萌发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糙隐子草水浸提液(0.5~50 g·L-1)对冰草、早熟禾和大针茅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当浓度达到50 g·L-1时,3种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早熟禾为极显著.其中早熟禾还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 g·L-1时,糙隐子草水浸液对冰草、早熟禾的抑制影响均大于大针茅.  相似文献   

5.
以放牧率梯度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苑鸿  汪诗平 《草地学报》1999,7(3):204-210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生态位分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克氏针茅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窄,分别为0.298和0.565,表明对放牧较敏感,属宜轻牧植物。蓿豆,冰草和菊叶委陵菜的生态位宽度适中,属宜中牧植物。而糙隐子草,冷蒿,星毛委陵菜,雨草苔,木地肤和变蒿等耐牧性较强,具有很宽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78,0.969,0.931,0.970,0.938,0.924,具有很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腹地退化青藏苔草草原植物生态位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退化青藏苔草草原植物生态位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青藏苔草草原的退化,青藏苔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莎草科的高山嵩草、禾本科的紫羊茅和波伐早熟禾、豆科的黄花棘豆和多枝黄耆的生态位宽度先升高后降低,轻度和中度退化阶段时最大,杂类草西伯利亚蓼自出现后随退化程度增强,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不同退化阶段,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物种对存在分异,在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阶段,青藏苔草分别与矮火绒草、紫羊茅、珠芽蓼和高山嵩草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中度退化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低的是兰石草和线叶龙胆,但其余各阶段多枝黄耆是生态位重叠度最低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韩文军  春亮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
主要分析了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草甸草原的土壤及植物群落随放牧强度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放牧压力的增大,表层土壤密度显著性增加,而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重度放牧区地上现存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区,低于轻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的现存生物量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演替序列为:羊草草原+杂类草→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糙隐子草+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hnoi→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因此,退化草原的植物组成取决于利用方式和强度,同时受生境条件的制约。其典型草原区的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的演替序列介于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辽西北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围封草地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兴安胡枝子、糙隐子草、差不嘎蒿、冰草、荻、冷蒿和展枝唐松草等7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种群,形成了群落共优种。其中兴安胡枝子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是0.95,其他的分别0.8、0.75、0.75、0.65、0.63和0.6。生态位宽度小于0.1的种群有27种,占总种数的46.6%。生态位重叠值大部分在0.3~0.6之间,占总种对的71%,7个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57~0.88之间,形成了几个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有着较高生态位重叠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围栏封育条件下华北半干旱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及变化,于河北坝上地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00 m×100 m围栏监测固定大样地,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围栏内外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在围栏内外的生态位宽度均为最大.披针叶苔草、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程度的生态位重叠.这些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高;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其生态位相似比例较小.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环境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别选取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退化样地,在植物生长季采集3种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叶片,采用色质谱技术分析了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组分及碳链分布特点,比较了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特征对过度放牧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整体表现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中,鉴定出7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次级醇、初级醇、β-谷甾醇、β-二酮和烷基间苯二酚;在克氏针茅中,鉴定出5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初级醇、α-香树脂醇以及β-谷甾醇;在糙隐子草叶中鉴定出6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醛类、初级醇、烷基酯和β-香树脂醇。羊草次级醇相对含量最高,糙隐子草初级醇含量最高,而克氏针茅烷烃含量最高。草地类型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蜡质总量及其烷基酯的相对含量、克氏针茅烷烃相对含量及羊草次级醇和β-二酮相对含量。而草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脂肪酸相对含量、克氏针茅蜡质总量、α-香树脂醇和β-谷甾醇相对含量及羊草蜡质总量和次级醇相对含量。在典型草原,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均表现为自由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而羊草与之相反。在草甸草原,糙隐子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克氏针茅表现为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羊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表现为围封草地>放牧草地(P<0.05)。不同植物角质层蜡质表现出的差异性响应模式,说明不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适应机制。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蜡质合成,改变蜡质组分和含量以适应外界环境引起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返青期休牧对高寒草甸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在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设置5个休牧时间,即0 d (放牧),20 d,30 d,40 d和50 d,连续两年监测并计算各处理下主要物种重要值。同时,将休牧时间作为环境梯度,研究返青期休牧对植物物种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相比,重要值增加最显著的是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分别增加了455.6%,106.3%;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0.997)、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0.995)、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0.993)的生态位宽度最高;高山嵩草和肉果草(Lancea tibetica)(0.997)、高山嵩草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0.996)、双柱头藨草和高山嵩草(0.996)、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0.995)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休牧40 d促进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抑制毒害草的生长发育。因此,高寒草甸的物种重要值越高,其物种生态位宽度往往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游旭  杨浩 《草地学报》2016,24(4):726-730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C4植物。其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将会影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本文总结了糙隐子草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特征和氮素利用特征,并阐明了这些生理生态特征对放牧、降水改变、氮添加、沙化等的响应。建议今后对糙隐子草相关生态学研究应注重于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内在机制、其与共存植物的养分竞争关系、其在群落中比重的改变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希拉穆仁草原短花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各项光合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重,短花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导度均表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短花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草地退化的加剧而降低,短花针茅的各项光合指标降低幅度比糙隐子草相应指标降幅大。短花针茅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糙隐子草而光合速率高于糙隐子草,表明其对环境特别是干旱的耐受能力低于糙隐子草。土壤全氮、全磷和含水量是影响不同退化程度草原短花针茅光合特性的主要因素,而不同退化程度草原糙隐子草光合特性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围栏封育对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监测,测定了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等数据。结果表明:围栏封育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围栏封育显著提高了灌木、半灌木和多年生杂类草的高度(P0.05);围栏封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密度(P0.05);围栏内优良禾本科优势地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放牧梯度上的主要优势物种克氏针茅、狭叶锦鸡儿、糙隐子草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主要物种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特征的探索,结果表明:克氏针茅、小叶锦鸡儿、糙隐子草三种共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变化方向与生物量相同。随放牧压力的增加,表现出克氏针茅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相比而言糙隐子草在中度放牧上表现良好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嵩草和高原早熟禾是青藏高原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自由放牧与围封禁牧试验,研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茎叶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围栏禁牧相比,放牧抑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生长,导致了2种植物株高、叶面积的显著下降(P0.05),植物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矮小化现象。而长期放牧后,短期围封对于植物叶片数、根长、根粗等功能性状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P0.05),说明放牧退化草原植物性状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对草原植物代谢起重要作用,也是草原植物产量的形成基础,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未退化和退化的草地为研究地点,进行了氮素梯度控制试验(分别添加NH_4NO_3 0,30,50,80 g/m~2),分析羊草(Leymus chinens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oni)、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在不同退化状况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对氮素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未退化与退化状态下4种植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羊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增加,大针茅、米氏冰草和糙隐子草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氮素梯度比较,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未退化样地中4种植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出显著降低再缓慢增加的趋势,30 g/m~2处理下羊草、大针茅、米氏冰草和糙隐子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现最低值;退化样地中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4种植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没有明显规律。4种植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未退化样地中4个氮素梯度下羊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大针茅,米氏冰草与糙隐子草;在退化样地中羊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米氏冰草,与大针茅、糙隐子草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在3个放牧强度条件下,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生态位宽度均位居所有种群前两位,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呈增大趋势,在重度放牧条件下二者生态位宽度相等。3个放牧强度下,优势种珠芽蓼和线叶嵩草与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系数不尽相同,封育或者轻度放牧条件下,珠芽蓼是种群间竞争较强的一方,但当放牧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珠芽蓼则退出种群间竞争强度激烈的局面;线叶嵩草是重度放牧下,种群间竞争强度最大的一方。说明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放牧强度是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适宜放牧强度。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其结果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吻合,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