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Ⅵ.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及18种氨基酸含量。我省大豆种质蛋白质含量较低,平均41.83%。地方品种地区分布趋势,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其次为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66%、11.33%。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相对高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品种,平均含量分别为1.32%、1.51%。不同熟期类型品种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分析比较结果,蛋白质含量:晚熟类型品种>早熟类型品种;含硫氨基酸则相反,早熟类型品种>晚熟类型品种。不同栽培类型品种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含量分析比较结果,蛋白质含量;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含硫氨基酸含量: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半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含硫氨基酸含量亦较高,在种质资源利用上,值得重视。鉴定筛选出蛋白质含量47%以上的种质17份,蛋氨酸含量高于1.6%的种质7份,胱氨酸含量高1.75%的种质10份,列出保存编号,品种名称,来源与产地,供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今后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22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12%,355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0.6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83年推广的东农36,其蛋白质含量为46.02%;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41年推广的满仓金,其脂肪含量为23.87%。蛋白质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最高,平均为40.76%;脂肪含量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平均为21.76%。32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之和平均为60.71%,以20世纪80年代的蛋脂之和最高,为61.18%。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19 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高脂肪含量和高蛋白含量也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2000~2006年高油大豆品种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黑龙江省2000~2006年高油大豆育种的重大进展,育成了49个高油(脂肪含量>21%)大豆品种,油份含量较1991~1999年育成品种平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商品高油大豆已达到了国外进口大豆品质水平,高油大豆品种已成为生产主栽品种,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大豆的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小粒大豆与大粒大豆某些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吉林省小粒大豆进行了多项生化品质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粒大豆品种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上均高于大粒大豆品种,平均分别高出2.82%和1.54%;脂肪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各品种,但小粒大豆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比大粒大豆平均高出5.09%,小粒大豆亚油酸与亚麻酸配比合适;2.小粒大豆的总糖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其还原糖含量却高于大粒大豆,平均高出0.61%;小粒大豆各品种粗纤维一高于大粒大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现有主栽大豆品种的专用特性,推动黑龙江省专用大豆品种的种植,选取九三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的7个品种,通过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7S球蛋白亚基含量、11S球蛋白亚基含量,初步探究大豆品种的专用用途。结果表明:从脂肪含量和水溶性蛋白比例上考虑垦鉴豆27、垦鉴豆28、北豆41适用于加工大豆油和豆浆,从豆腐产率和硬度方面考虑,大粒黄、黑河43用于加工湿豆腐,北亿5号用于制作干豆腐。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21个夏大豆品种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2%,脂肪平均含量为19.9%,均属于优质大豆。但含硫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24%,水平仍然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总脂肪酸的83.8%,达到优质水平。但各营养成分的变异系数较低,表明人工定向选择造成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通过对各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含硫氨基酸与蛋白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油酸、亚油酸与脂肪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如要改良大豆的品质,单纯靠培育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是较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培育的高油高产突破性大豆新品种"东生79",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4.16%,填补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没有突破24%的空白。新品种脂肪含量比进口转基因大豆提高3~4个百分点,油脂企业将比应用转基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6,(3):95-98
以13个小粒大豆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对豆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发芽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蛋白质也呈增长趋势,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与豆芽的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豆芽产出率与豆芽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豆芽蛋白质含量与豆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蛋脂总和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年代18个同熟期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主栽品种更替过程中品质性状的改进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脂肪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总体呈波动式降低趋势,变化幅度为19.88%~21.41%,平均脂肪含量为20.68%。阶段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呈增加趋势,60年代到80年代呈降低趋势,80年代到2000年后呈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也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变化幅度为37.22%~40.94%,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9.34%。阶段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呈增加趋势,80年代到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蛋脂总和无明显变化规律,总体呈波动式增加的趋势,幅度为58.34~60.81%,平均蛋脂总和为60.02%。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7个大豆品种蛋白质与粗脂肪的含量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菏泽市大豆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以菏泽市7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和紫外分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各大豆品种的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菏泽市7个主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6.66%,并以菏豆15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1.13%;菏豆12其次,为39.60%;菏豆20最低,为33.78%;且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粗脂肪平均含量为18.83%,并以菏豆19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1.35%;菏豆20其次,为20.01%;菏豆13最低,为17.02%;且各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或显著。菏豆系列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并具有高产和抗倒性较强等优点,且菏豆15和菏豆12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为提取蛋白质及生产大豆制品的优良原料,也可作为高蛋白大豆育种资源材料利用;菏豆19与菏豆20的粗脂肪含量较高,可作为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3,(3):68-71
本文以7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品质特性及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样本群体的平均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40.20%、22.81%和63.77%。东北地区的大豆品种在此3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地区。供试大豆品种样本群体的平均7S和11S组分含量分别为21.97%和38.83%;平均11S/7S比值为1.77%。东北地区的7S和11S组分含量均低于其他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和蛋脂含量3项指标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含量与AS亚基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性蛋白含量与α亚基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年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有差异,初步明确大豆高蛋白质生态区绥化地区。不同年代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蛋白质含量从八十年代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品种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当地主栽的3个大豆品种,采用4个不同播期处理,对相应的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依次顺序为蛋脂总量〉蛋白质〉脂肪;大豆品种对蛋白质和蛋脂总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大豆脂肪的影响不显著.其依次顺序同样为蛋脂总量〉蛋白质〉脂肪。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主栽的黑农号、绥农号、合丰号、黑河号、嫩丰号、丰收号、北丰号及省有代表性推广的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的含量以东部低湿区(八五三农场、佳木斯)最高41.66%,脂肪含量以中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最高21.25%,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关系不明显,脂肪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东农42、东农163二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对鼓粒期大豆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氨基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豆荚叶绿素总含量平均占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1%~2%,豆荚的光合速率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豆荚的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较叶片含量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比叶片低。豆荚的蛋白质、还原糖、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不同。中东部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脂肪相对积累规律基本相似,从鼓粒盛期开始,脂肪含量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或成熟时略降低;高产和高脂肪品种在鼓粒盛期蛋白质含量高(40%~42%),此后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成熟。中南部半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脂肪品种不同年份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一致。高蛋白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一致,高蛋白品种脂肪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降低,鼓粒盛期后10~20 d达到较低水平,脂肪含量为17%~19%,成熟时又明显回升;蛋白质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增加,到鼓粒盛期后约10 d达到最大值45%,成熟时又明显降低。高产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没有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豆品种选育传统上是以脂肪和蛋白质综合指标为育种目标,生产上一般是混合种植、混合收购.因此,尽管我国也育出了许多脂肪含量大于22%和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优质大豆品种,但由于混合收购与加工,优质品种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宁愿从国外进口优质专用大豆,也不愿意在国内采购,导致一方面国内市场大豆严重积压,价格下跌,另一方面进口大豆逐年猛增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6,(4):100-105
为了评价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酸豆奶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黑、吉两省27个大豆栽培品种,对大豆品种原料理化指标、酸豆奶品质和质构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对不同大豆品种的酸豆奶加工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蛋白质、脂肪、植酸及大豆球蛋白11S和7S含量有着较大差别,引起不同大豆品种制作酸豆奶品质的差别。大豆品种不同,酸豆奶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固形物含量、酸度以及硬度、胶着度和粘聚性均呈现了较大的差异。酸豆奶品质指标与大豆品种籽粒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酸豆奶脂肪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酸豆奶酸度与籽粒的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1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酸豆奶弹性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酸豆奶胶着度与籽粒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862份大豆品种资源分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夏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春大豆,脂肪含量低于春大豆。籽粒以黄种皮,褐脐,椭圆形,中小粒种为主。黄种皮,褐脐,椭圆粒,大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青豆,浅脐,圆粒,极大和特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