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推进拆迁安置社区的完善化建设,文章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的角度对拆迁安置社区的治理现状进行了调查。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的方式,选择了南京市某两个城郊拆迁安置社区,两社区在建设时间和治理方式及程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具有对比分析的必要性。关于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的市民化程度的测量,选取角色认知、角色行为和角色体验这3个维度对失地农民的市民角色认同进行测量,从而体现其市民化程度。通过数据汇总和对比分析,两社区居民在角色认知和角色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社区治理困境的相同点,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市民化现实模式的一种。目前“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现状离市民化的目标体系甚远。影响“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据此, 提出推进“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产物,其所催生的大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本文从元治理理论的视域出发,分析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解决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农民被安置在新的社区内,由于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以及收入等与传统城市居民的差距较大,使其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就学者对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行为的研究做了相关梳理。以往研究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行为两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但很少具体分析,同时忽略了失地农民在礼俗行为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其城市社区融入的重要因素,需要学者就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行为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面对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的“都市村社共同体”,本文深入分析失地农民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困境,为创新失地农民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倩莹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197-200,封3
在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诸多村庄被撤村并居,进而导致村改居社区数量不断增多.村改居社区是处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性社区,常伴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治理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居民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社区的居住环境,出现了空间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村改居社区内居民异质性强,居民信任...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征地规模逐日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基于此,从失地农民社区融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设立社会保障机制、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等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策略,为失地农民的社区融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出现过,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复合型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使得失地农民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对于失地农民而言.由于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活、耕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城市社区的村社组织和相应的微观治理机制.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这些农民失去了土地.但失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并没有随着土地的失去而彻底消亡,相反在这一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即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真正内涵。但这一“市民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吉林市周边的几个新社区失地农民的收入、工作、生活、社会适应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吉林省失地农民距离完全的市民化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立足点,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的作用不断凸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以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龙泽园社区作为研究个案在理清淄博博山龙泽园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该社区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新时期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相应对策: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加党员志愿服务力度,二是鼓励社区居民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社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72-173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速度与规模的传统城市化模式,要求通过促使农民市民化的途径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的基础在于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社会。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吉林市J村失地农民的失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心理和社会关系等内容上。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飞速发展,使得许多的农村土地被国家大量的征收,这使一个特殊群 体快速地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就是失地农民。他们既不是农民却又与城市中的居民不同。 这种群体的产生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对于该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也成为一项 重要的问题。因此,文章以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以及原因入手,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下失 地农民问题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推进的必然结果 ,是解决广大农民工权利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从城市社区角度剖析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对近年来铁岭高新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失地农民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对经济和社会以及失地农民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普遍存在的边缘化倾向和贫困化现象;以上问题的产生是制度因素和失地农民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农联"模式在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上的应用;并从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章征科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5-16,117
进入新世纪以来,芜湖城市化进程加速,它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流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引发诸如农民失地问题和心理压力与行为偏差问题。因此,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关注城市化进程对失地农民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人们生活的地域空间发生转换,其中,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迁。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介于“农民”与“现代市民”之间的处在边缘化地位的失地农民能否有效转型,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不仅仅关系到失地农民自身生存问题,也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失地农民对自己的城市身份认同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则会影响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须共同努力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社会性支持,帮助其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15-217
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仪征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全市陆续诞生了一批万人居住的新型社区。如何把这些新型社区治理好,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则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课题。可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仪征在党组织建设、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自治组织参与等领域,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常态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治理之路。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社工队伍能力提升不够、治理隐患较多、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培养打造社工人才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做好协商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构建新型服务体系等加强新型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