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工作 ,湖北省林业局近日正式批准成立湖北省林业局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中心设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 ,业务工作归口管理为湖北省林业局植树造林处。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承担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任务 ;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风险评估工作 ;收集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 ,建立有关数据库。湖北省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成立  相似文献   

2.
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记述了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传播危害、巨大经济损失和森林生态灾害。从策略角度分析,提出对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传播和危害采取风险分析、检疫管理、早期监测、完善信息和制定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切实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和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种是与本地种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具有种子、卵、孢子或者其它繁殖能力的生物物质的任何物种,但它却不属于本地生态系统。当外来种的影响超过了当地可接受的水平,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经济的损失时,此外来种就是有害生物,称之为入侵种。入侵森林有害生物是指对本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产生破坏性影响,并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带来损害的外来种,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入侵森林有害生物对国土生态安全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影响本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二是加剧生…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维护森林健康的基本途径。随着地方经济及林业产业的发展,林木种苗、森林植物及林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爆发、传播和扩散的机率。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现状,建立一套可行的防控对策,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一、闽北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位于闽、浙、赣三省交  相似文献   

5.
浅议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森林植物检疫员,在工作中缕缕发现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给辖区的绿色景观和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为防控有害生物投入了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全国范围而言.现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32种,年发生面积4万多亩,经济损失560亿元。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呢?从从有害生物防控的角度分析.严格做好植物检疫是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林业有害生物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林业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之一.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更进一步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和危害.为维护石家庄市生态安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现就石家庄市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情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特点及防控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与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美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综合管理的思路、理念和做法、美国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管理、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早期监测和防治管理等方面作了论述,对我国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文献,对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松材线虫病入侵新疆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在新疆属于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9.
外来森林有害生物: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现状,对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发现目前对森林有害生物入侵后造成的生态与环境影响经济分析,尤其是损失评估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有害生物入侵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方面,而且以农业方面居多指出应当加强外来森林有害生物对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和经济损失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有害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民健康以及林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引起生物入侵日益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 ,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昱 《山西林业》2006,(3):36-37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已成为林业生产不可忽视的严峻形势。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美国白蛾、日本松斑干蚧、红脂大小蠹等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侵入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是目前全球生态保护的热点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家间及地域间交流频繁,给外来生物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约有39种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有害生物侵入迫在眉睫。提出了加强森林植物检疫,设立专门机构,开展有害生物基础研究和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本文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我国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其要进行谨慎检疫监理。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目前已从北至南扩散至湖北多地,这对江西省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美国白蛾入侵江西省的风险。参考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法和分析准则、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美国白蛾入侵江西省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入侵江西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49,结合当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美国白蛾在江西省属于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本结果为江西省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管,完善应急预案、防治策略和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其扩散蔓延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鹏 《新疆林业》2004,(3):21-21
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美国和印度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显示,这两个国家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分别超过1370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我国是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先后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传人。这些有害生物在造成每年高达560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森林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甘肃省自1985年以来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传播及危害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建立严格的引种审批和监管程序,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加强基础设施和检疫队伍建设,加强种苗检疫、监测和除治,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是目前全球生态保护的热点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家间及地域间交流频繁,给外来生物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介绍了有害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生态多样性、人们健康以及林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引起生物入侵日益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森林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当前天山中东部各林区农网改造等各项工程项目和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发展快速。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林区带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隐患,比如将木制品、木质包装箱带入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防止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及时、准确查清掌握国有林区内是否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如松材  相似文献   

19.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20.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