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山岭绵延,丘陵起伏,石山林立,群峰错综分布,土壤肥沃深厚,油茶物种繁多。根据其开花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黄花油茶三大类。其中以白花油茶种类最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物种;红花油茶有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物种;黄花油茶有金花油茶、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物种。除久经栽培、面积较大的普通油茶(中果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外,其它物种都处于零星栽培或处于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苗期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11%,均显著高于其它油茶物种;而香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均最小,仅分别为2.42%和1.10%;6个油茶物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6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的抗旱性均存在分离情况,依其永久萎焉系数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0%~1%、1%~2%、2%~3%、3%~4%、4%~5%共5种抗旱类型,其中,广宁红花油茶的抗旱类型分布在3~5级之中;博白大果油茶分布在2~4级之中,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均仅在2、3级之中有分布,香花油茶只在1、2级之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广西主要油茶物种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含量是评价食用油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广西油茶主要物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物种不同,油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普通油茶油酸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宛田红花油茶、越南义安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物种相同,油酸含量变幅范围也较大;各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5个油茶物种的耐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油茶(Camellia spp.)物种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通过调查淹水处理后不同时间植株的受害情况对其耐涝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油茶(C.oleifera)和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具有较强的耐涝性,淹水处理32天才完全死亡,而香花油茶(C.osmantha)、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和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耐涝性极强,整个试验期60天后均有10%以上的植株还存活,5个物种的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5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耐涝性均有差异,其中香花油茶单株耐涝性分离最大,其次是博白大果油茶和陆川油茶.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林科院油茶苗圃中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南荣油茶C.nanyongensis、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apa.和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共5个油茶物种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发病最为严重,病株率为100%,根结指数为53.8,通过鉴定,该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荣油茶和陆川油茶的发病情况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3%和18%,根结指数分别为7.4和5.0;宛田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的病株率分别为4%和2%,根结指数分别为0.8和0.4,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7.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对定植6年8个月的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间,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茎、叶、花芽、果实和根系的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达到5.39 m、103.92 mm、7.17 m2,根、茎、叶片、花芽和鲜果的质量则分别达到7.58、26.76、9.88、1.42、7.25 kg,在所有8个物种中均最高,生长势最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8个物种的生长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C. 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博白大果油茶(C. gigantocarpa)普通油茶(C. oleifera)南荣油茶(C. nanyongensis)宛田红花油茶(C. polyodonta)小果油茶(C. meiocarpa)。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与其他山茶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出利用价值高的杂交金花茶新品种,开展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越南抱茎山茶(C.amplexicaul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普通油茶(C.oleifera)无性系岑软3、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黑牡丹茶花(Heimudan)等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试验,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共设计1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有10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金花茶66号×宛田红花油茶1号(组合L5)结实率最高(63.64%),金花茶1号×宛田红花油茶2号(组合L6)结实指数最高(15.21)。杂交果的果形、单果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单果籽粒数、单果籽鲜重与母本无显著差异,与父本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普通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越南抱茎山茶亲和性不高,与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黑牡丹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油茶无性系果实成熟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光合生理方面了解油茶新品种的产量性状,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果实成熟期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类型的净光合速率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个品种类型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类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1.574~14.04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69~5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9~23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Pn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参比室的CO2浓度是影响中产品种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主要受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