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建乡村景观,保护村落环境,恢复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基层信仰体系,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乡村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老村庄不应被彻底夷为平地,城市也不应完全改变它。通过乡村景观的格局营建,使乡村景观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再生。  相似文献   

2.
龙翔宇  徐术菁 《现代园艺》2023,(24):123-125
以文化表征理论为依据,通过解构代表性传统村落常见文化符号(表征物)所表征的乡土景观环境,以及提取元素重新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从而追求“乡愁思念、游客向往”的独特景观意象,实现传统景观村落的多元化发展,为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合理化模式方案,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为传统村落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步道在各地园林景观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亮点,但乡村步道多年来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建设被作为重点,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设计应推动乡村特色生态保护、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等的有机结合,反映到景观步道设计中就需要其有艺术特色和一定文化内涵,要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目的是以文化传承及休闲旅游型模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村落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将进坑村改造设计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观项目。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音寨为例,分析了音寨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指导,提出音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音寨以及贵州布依族地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村落景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该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将生态策略介入村落景观建设。选取蚂螂河村景观规划实证案例为研究样本,从村落的地形调整、水体治理、生态堤岸营建,栖息地恢复和村庄绿化5个方面出发,探讨运用生态策略实现蚂螂河村落景观提升的设计目标。由此为当前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实现村落环境的生态功能改善与景观美景度提升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7.
于英丽  陈强  谢芳  姚辉 《现代园艺》2023,(12):64-66
冀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长城文化带村落景观几千年来受到长城潜移默化的军事功能影响,加之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但多数沿线村落景观仍属于缓慢发展的原始山地自然村落。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整合开发长城文化带村落“三生”景观特色,探索乡村景观兴盛和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建梅  于宝  张锐  徐兴兴  蔡鸿昌 《现代园艺》2023,(3):129-130+133
以地域化为视角,通过调研、问卷、走访等方式概括秦皇岛市传统村落景观的建设现状,并分析其营建原则、方法与步骤等,建议秦皇岛市传统村落乡土景观营建要从实用性出发,坚持以旧复旧、因地制宜、强调自然的方式开展景观建设;提出村落景观未来发展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城市文旅特色,坚持保护与设计并重,健全传统村落功能,再生与创新秦皇岛市传统村落景观,从而推动城乡共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少村落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解体消失。如何让传统村落景观得以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广西地区村落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律,分析其景观特征,从而探索可行的传统村落景观发展策略。为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乡村文化承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护与规划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通过保护和规划传统村落,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助力传统村落的生态、产业、文化振兴,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理论,本研究阐述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现存主要问题、需求,将主要问题及需求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案例阿者科村的先进经验结合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和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1.
胡兴伟  梁媛媛  李依月  李鑫  孙青 《现代园艺》2023,(11):164-166+169
针对目前彩稻景观营建中出现的景观文化缺失、景观功能欠缺等问题,探究彩稻景观地域特性、设计原则、营建思路等,论述营建彩稻景观的相关设计原则,提出将村落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创造性融入彩稻景观的营建策略,并完善配套的景观服务设施;根据村落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相关景观功能区域布局,形成以彩稻景观为主题、统一有序的村落景观功能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是景观营建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重塑和再生是建设文化自信的大国的关键。从乡土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土文化景观营造之间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乡土文化景观营建模式,以杭州市百丈镇半山村为实践案例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文化的应用手法与思路。最后,探讨了保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乡村景观营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陶彦松  区智 《现代园艺》2023,(10):91-93
面对当下乡村旅游消费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需在传统村落房屋、街巷、广场、标志性景观、周边水系等景观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改造设计。围绕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玩赏、文化消费需求导向,考虑不同乡村地区存在的地形地貌、建筑文化理念、景观审美观念,以传统村落景观为例,对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宏观生态环境、中观建筑及空间结构、微观旅游体验景观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在保留与还原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完成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格局、建筑结构、生态及服务环境再造,以满足乡村旅游民众的生态性、文化性与娱乐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陈静  汪璐 《现代园艺》2023,(7):107-108+111
景观小品是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日益推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以豫南地区的乡村景观小品为对象,了解当地乡村景观小品的种类和现状,梳理其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美丽乡村背景下豫南地区景观小品设计策略,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设计思路,进一步促进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懋汴 《现代园艺》2023,(12):73-7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项目,乡村传统文化被破坏,地域特色同质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推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结合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工程景观设计实践,旨在探索从“精准”设计的角度,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提炼乡村景观设计元素,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孜睿 《现代园艺》2021,(6):117-118
以南京市晶明村为例,重点研究了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的构建策略。通过介绍晶明村多肉植物的产业背景,全面论述晶明村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构建策略,通过多肉中心展园营建、多肉主题民宿打造、多肉风味餐厅设立、多肉港湾婚礼定制及多肉特色乡村宣传。旨在给予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及其他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建议,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对于解决乡村问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田园综合体概念以及综合体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武川县红山子村为例,结合红山子村乡村景观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探索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营建策略,将武川县红山子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现状,阐述乡村景观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乡村景观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向章勇  乔鹏  乔娜 《现代园艺》2023,(14):170-172
良好的农村景观风貌能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具有景观、人文、经济等价值。目前,川东北地区农村景观风貌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探索符合当地农村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尤为重要。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自然、留住乡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村民主体、多方协作、四大策略的指导下,通过推动乡村面域治理、修复大地景观风貌,推动主要交通沿线乡村景观风貌治理,推动示范性村庄美化等三方面措施,形成“点、线、面”联动,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农村景观风貌提升,是川东北地区农村景观风貌提升的重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乡村发展的帮扶力度,该地区因其生态脆弱性和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性而导致乡村景观发展滞后,亟需科学的设计理念来指导其景观设计。基于此,分析了弹性景观的主要内涵和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的脆弱性特点,提出了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弹性规划应遵循统一性、生态优先、功能多样性、因地制宜性和冗余性等主要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法,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乡村景观改造提供理念支撑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