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四川省绵阳市近几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草莓保护地栽培,但近年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其提高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并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技术已成为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迫切需要。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997年我县首次试种保护地草莓成功后,至2008年发展到66.67hm2。随着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保护地大棚的周年使用,草莓的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草莓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在我县发生最重,危害最大,成为主要病害,一般产量损失10%~25%,严重的达30%~50%。现将白粉病在我县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一般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朱秋云  张健  胡颖 《北方园艺》2008,(4):242-242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是草莓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尤其在保护地中,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草莓白粉病更易发生.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等草莓产区.白粉病是冷凉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也是棚室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的草莓产区发病严重,已成为提高草莓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北方保护地草莓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保护地栽培,能够实现错季供应,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保护地内有可能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草莓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降低草莓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介绍了草莓保护地栽培的三种主要病害,即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的危害特征及发病条件,从轮作倒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调控温湿度、应用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预防措施到药剂防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纳米银对草莓致病菌的生长抑制和病害防控效果以及纳米银的主要作用方式,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纳米银试剂对2种草莓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和对3种草莓致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之后对盆栽草莓进行保护和治疗试验,对田间草莓进行保护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银试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HM9、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TJ4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722、2.426 mg/L,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草莓白粉病菌(Podosphaera aphanis)PA1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5.395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纳米银对盆栽草莓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对灰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的最高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为66.76%、74.44%和65.41%,对应纳米银浓度分别为10、20、10 mg/L;对盆栽草莓的治疗效果较差,仅对白粉病有轻微的治疗效果,浓度为10 mg/L纳米银的治疗效果为31.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地区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有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笔者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分别筛选出了最佳药剂,为指导菜农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草莓属草本水果之一,其色泽鲜艳,果型独特,风味口感俱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辽西地区多以露地零星栽培为主,而且品种单一、品质低劣.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草莓已逐步进入保护地栽培,在辽宁省丹东、辽阳等地区,已形成相当规模,在辽西因其具有适应性强、喜湿耐荫、栽培管理简单、无需搭架、耐低温,病害少等特点,极适合保护地栽培,又由于阜新具有充足的光照资源,所生产草莓可溶性糖量和Vc含量高,草莓不适合远途运输,长途运输会导致品质下降,因此如何就地生产,就近供应是阜新及辽西地区草莓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土壤消毒在草莓保护地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区间比试验法,进行了太阳能土壤消毒在草莓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可有效防治草莓土传病害以及虫草危害,提高草莓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增产达30%左右,该方法适宜在草莓保护地栽培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草莓(Fragaria ananassa)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酸甜可口、鲜艳美观,叶片碧翠、冬夏常绿。盆栽草莓小巧玲珑,管理方便,可赏叶、赏花、赏果,美化居室,而且还可以尝果,有着特殊的观赏价值。盆栽草莓结果期很长,在福州地区可从12月持续至翌年5月,很受消费者的喜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2009年开始进行草莓盆栽,成效显著,于2010年春节期间成功培育出盆栽草莓2000盆,新颖奇特、娇艳欲滴的盆栽草莓在品种展示及节日活动中大放异彩。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粉病是影响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00年以来,草莓白粉病在我市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在保护地草莓发生尤为严重,病叶率达40%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5个保护地栽培草莓新品种在沈阳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保护地栽培草莓发展较快,由于其具有果实成熟期早、应市期长、收益高等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取代露地栽培,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草莓栽培的主要模式。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保护地栽培草莓产区发展历史较短,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相对较少,且良莠不齐,一些果农选择保护地栽培草莓品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地栽培草莓的单位面积产量、市场竞争力和收益。为此,沈阳农业大学1997年以来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入草莓新品种20余个,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分别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和冷棚栽培方式,在沈阳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步选出适宜沈阳及与其气候相近地区试栽的2个适合日光温室栽培品种和3个适合冷棚栽培品种,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草莓炭疽病的分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炭疽病的
研究进展,从农业、化学、生物防治、遗传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草莓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国锋 《吉林蔬菜》2008,(5):31-31
白粉病为草莓的普通病害,局部地区发生分布,露地,保护地都可发病。通常病情较轻,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地块或棚室病株率可达80%以上,病果率达30%,显著影响草莓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推进,草莓已经成为辽西北地区的主要菜果产业。常规性的病虫害也达到了相应的防控。但是,由于果菜农对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认识的模糊,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已成为影响草莓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主要因素,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已成为草莓病害中比例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果菜农因错误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各种药害、肥害现象的发生较为普遍,因此,正确认知与掌握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发生与防治,是当今草莓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发生的症状与防控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草莓白粉病(Spharotheca aphanis)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草莓叶片和果实。近年来在我省保护地栽培草莓上发病偏重,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3月在建德下涯保护地(大棚)草莓上进行了0.28%农丰灵水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及其对草莓安全性的试验示范。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引起,发生普遍,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刘峰 《上海蔬菜》2005,(5):73-74
草莓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蔷薇科、草莓属.其浆果味道甘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填补水果的淡季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少地区采取大棚保护地栽培.然而,棚室栽培易出现高温高湿现象,为许多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病害一旦发生,就会使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导致经济效益受损.现介绍几种棚室草莓易出现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便做到早防早治,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部分保护地草莓在同一棚室内连续种植,不能进行规范化轮作,致使草莓土传病害和生理障碍日趋严重。田间调查表明,土传病害是影响草莓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土传病原菌包括镰孢菌、轮枝菌、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等,这些病原菌都可以造成植株死亡及草莓产果期果实发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和多年连作等原因,草莓土传病害的发生逐年加重,草莓根腐病逐渐成为主要病害之一。感染根腐病的草莓种苗在生产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死苗,影响草莓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如果发生严重将会对草莓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因此,防治草莓苗期根腐病成为草莓生产和种苗繁育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