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肇庆星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从景观生态功能、美学观赏功能和行为心理功能3个准则层以及层次丰富性、物种多样性、色彩与季相、舒适愉悦感等9个指标层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对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植物给人们带来的景观视觉美;公园在植物适应性、色彩与季相以及整体协调性植物景观效果上较好,但层次丰富性、景观可持续性、景观意境美上效果较差。评价结果能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台旖  区智  方敏 《现代园艺》2023,(2):100-102+105
湿地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除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外,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不仅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本研究论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相关知识,以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景观配置方式,探讨湿地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营造,探索符合当地湿地公园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城市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蓄径流、净化水质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中,近自然湿地景观打造成为趋势,然而对湿地近自然景观还缺乏有效评价。本研究在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湿地近自然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荆州市三国公园的湿地景观进行评价,从而为城市湿地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平面空间理论尝试构建景观视觉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遥感影像图、地形图及DEM数据,选取视点可见度、视线连续度、视域面积比、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机率敏感度、醒目程度敏感度6个指标,对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景观视觉定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等值区间划分。结果表明,(1)基于平面空间理论的森林生态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主要受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几率敏感度和视线连续度的影响。(2)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视觉评价结果较好,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视觉区景观分别占到研究区景观总数的31.25%、50%、12.5%、6.2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策略:分级保护,有序开发;因地制宜,丰富路线;提倡特异性,兼顾均好性。以期能为森林、湿地等生态类公园的规划指导和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志毅 《现代园艺》2014,(13):106-109
湿地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地表景观和生境之一,和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类型,具有以湿地生态为主的生态特殊性和以湿地景观为主的景观特殊性。本文以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鹰潭市现状、发展进行考察,结合当地特色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从建设条件、定位、原则、理念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并尝试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同时,通过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夏鸿玲  唐晖 《现代园艺》2023,(19):42-45+48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且这种趋势正不断增长[1]。公众可通过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分享对公园的景观体验或评价,能够客观、详实地表达对公园的景观形象认知和情绪体验。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以UGC网络社交平台(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美团)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公众行为动机、公园环境、情感倾向3个方面分析了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洋湖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扬州三湾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通过对扬州三湾湿地公园生态恢复不同方法使用的研究,梳理目前扬州三湾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具体生态规划设计的策略,以推动大运河沿岸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大运河沿岸湿地系统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湿地公园风格雷同、乡土文化特点不突出等。太湖自古以来是江浙地区发展的中心区域,其文化底蕴深厚,流域毗邻的每个省市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历史。以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改造为例,研究如何将湿地景观与苏州乡土文化融合,营造出有地区辨识度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0.
李佳玲  马蕊 《现代园艺》2023,(6):177-179
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文献数据来源,以“数字景观”为主题检索相关文献,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787篇中文文献和3201篇英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对比国内外数字景观研究进展,梳理出关键词聚类图谱信息和内容,并针对数字技术主要应用的3个领域,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生态评价与保护、景观遗产保护展开分析,依据突现词信息图,对比国内外研究热点,展望数字景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490篇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557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整理该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国内以城市绿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及城市公园安全评价、策略研究为热点,国外研究热点则体现在公园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城市公园行为活动安全和城市公园安全感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湿地景观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发现,龙池湿地公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入口景观存在安全隐患、景观设计没有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公园内植物景观单一、道路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通过采取深入实地研究、参考文献资料、分析相关案例等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六盘水市龙池生态景观,从如何保护生态景观完整,体现景观功能多样性和地域性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六盘水市龙池湿地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研究相关学术资料可知,湿地公园为特定区域内借助人工手段保护或修复现有湿地现场的生态类项目,属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系统,同时重视展示宣教等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起到科普教育等作用。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理念进行生态规划并开展景观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湿地公园的功能与价值。所以,主要通过阐述国家湿地公园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然后提出其生态规划思路和景观设计方法,希望可以给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及景观设计提供比较合理的建议,以此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类项目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局部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号门附近各2个景观单元,依据植物配置方式及面积不同进行重复性与随机性取样,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所选样地的植物景观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艾溪湖湿地植物群落局部景观较好,湿地植物景观中有3块样地评价结果在一般与好之间(6~10分),占调查总样地的75%;在4~6分之间的样地有1块,占25%。  相似文献   

15.
张哲琪 《现代园艺》2023,(18):150-152+155
通过对太原市晋祠公园的40个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选择影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12个因子,以美学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4个方面为评价准则,采用AHP法构建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得出晋祠公园植物景观评级,并对晋祠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排序由高到低为B1美学功能(0.4181)、B2生态功能(0.2497)、B4文化功能(0.2226)、B3社会功能(0.1096);(2)指标层中C2与环境的和谐程度(0.1782)、C1色彩与季相变化(0.1562)、C4群落层次丰富度(0.1373)位列权重的前3位;(3)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度较高,较好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古树名木具有历史见证价值,具有更高的文化功能;(4)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公园在整治水土资源、为生物提供栖居地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导致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了规划研究,从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入手,提出了对未来城市湿地自然景观设计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体育公园作为群众健身的主要场所,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在不断地发展。收集2000-2021年间在中国知网发表的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文献,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从发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公园理论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体育公园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空间布局、运营及管理、公共服务与评价4个方面;研究热点主要为规划设计、使用后评价等方面。我国对于体育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在不断发展中,为促进体育公园的深化研究,未来可结合我国国情及群众锻炼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华宇  刘媛 《现代园艺》2023,(16):173-174+177
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兼具改善气候、缓解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但是湿地属于薄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便难以恢复,进而导致小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群落生存环境的恶化。从生态设计手法出发,分析了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现状,在空间和景观格局上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重塑和构建本土珍稀动植物生态链,从而起到保护野生动物生活环境、修复湿地公园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世博 《现代园艺》2021,(2):161-162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价值功能及休闲娱乐功能,相关绿化养护工作相较于其他城市公园具有特殊性,应更加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维护湿地景观风貌的同时,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游人休闲活动对湿地生境的影响。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对比普通大众公园绿化养护所具有的特殊性及现阶段湿地公园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养护管理角度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相关问题,本文以查阅相关文献和笔者多年管理经验为基础,对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了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形的打造、加强思想重视和规划管理、做好湿地公园绿化设计等相关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