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藏东南地区不同坡向及海拔高度下云南松次生林中植物种类、主要物种重要值、植物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以揭示云南松次生林中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植物20科32属41种,单科单属单种物种相对较多。云南松的重要值阳坡高于阴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植物阴、阳坡重要值均存在一定差异,灌木中阳坡海拔2 100m处拟变缘小檗重要值最高,海拔2 300、2 500m处雅致山蚂蟥重要值最高;阴坡2 100、2 300m处拟变缘小檗重要值最高,2 500m处米饭花重要值最高;阴、阳坡不同海拔高度所有植物中,蕨的重要值阳坡随海拔高度先升高后降低,阴坡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物种丰富度指数阴坡高于阳坡,阴坡海拔2 300m处最高,阳坡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Shan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阴坡均高于阳坡,随海拔的上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刘晓军 《现代园艺》2023,(6):28-29+32
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对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坡向、坡度下红豆杉幼苗成活率及年均生长量。结果表明:在坡位为中下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在坡向为阴坡、半阴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明显优于半阳坡及阳坡;随着坡度的增加,红豆杉幼苗生长效果呈抛物线状,在坡度为20°~30°时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因而,可结合甘肃省小陇山实际情况,选择坡位为中坡、下坡,坡向为阴坡、半阴坡、坡度为20°~30°的区域种植红豆杉幼苗。  相似文献   

3.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30个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系列方法,分析了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月动态、年际变化以及土壤容重的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撂荒演替使得土壤容重变小;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撂荒地立地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月变化趋势为:7月>8月>9月>10月>5月>6月;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动态为2005年土壤含水量高于2006年和2007年.3个年份的共同趋势为:撂荒演替前期,土壤含水量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一年半生“水红”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Rosa’)盆栽苗为试材,采用间隔控水和持续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水方式对“水红”簕杜鹃花期、花量、叶片可溶性糖及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量化和形成系统性的“水红”簕杜鹃控水技术并为调控其花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控水处理的“水红”簕杜鹃花期和正常浇水的CK较一致;持续控水处理的花量显著低于间隔控水处理和CK;GA3、ABA、IAA多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变化节点也较一致,仅间隔控水处理的IAA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ABA/GA3比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ABA/IAA比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水红”簕杜鹃采用间隔控水能有效增加成花数量,提高开花质量,提升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多年生西藏箭竹(Fargesia setos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试材,运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参数和光响应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及生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2个竹种之间的生理差异,以期为2种类型竹种的栽培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个竹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西藏箭竹净光合速率(Pmax=11.381μmol·m-2·s-1)显著大于紫竹的净光合速率(Pmax=3.451μmol·m-2·s-1),西藏箭竹净光合速率Pn随光照有效辐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紫竹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西藏箭竹气孔导度(Gs)随光照有效辐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紫竹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西藏箭竹和紫竹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有效辐射的增加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西藏箭竹蒸腾速率随光照有效辐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紫竹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中,西藏箭竹与紫竹的净光合速率均与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显著相关,而西藏箭竹的净光合速率(Pn)还同时受到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总体来说,西藏箭竹与紫竹相关光合生理特性随光照有效辐射的变化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西藏箭竹潜在光合能力明显优于紫竹,即西藏箭竹光合积累能力优于紫竹;西藏箭竹较紫竹更加适应强光辐射生境,即西藏箭竹适合阳坡生境,紫竹适合阴坡和半阴坡生境。该研究为西藏林芝地区及原产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对竹种生境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理论基础,选取影响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平台评价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利用危险性指数来表征敏感性大小,从而探究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演变规律,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如下:降雨侵蚀力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的主导因素;2000年至2020年研究区域的敏感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危险性指数依次为4.37、3.64、4.28;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变化最强烈的地方为史家寨乡,其次是夏庄乡、砂窝乡,危险性指数依次为5.42、4.87、4.52,平阳镇危险性指数最小为1.48。  相似文献   

7.
湿地植被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采用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的年度变化趋势,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与植被覆盖FVC数据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1)东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2)2010-2020年,耕地、林地、城市用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主要是水田和稀疏林地。(3)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更为明显,主要增加是水体面积,来源是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占比增加比例较大,主要来源为耕地、河流和林地。  相似文献   

8.
云中山位于晋西北忻州、原平、宁武三地交界处,呈南北走向,最高峰龙王垴海拔2348m,西麓属于汾河水系,东麓属于滹沱河水系,为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在晋北的分界线。该区海拔较高,空气湿润,水资源充沛,天然植被较为完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其中阴坡植被茂密,林间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阳坡土层薄而贫瘠,植被较为稀疏,主要有一些耐旱的小乔木和灌木生长,如核桃楸、榛子、山桃等。山顶上多有草甸分布,植被类型也较为多样,以沙棘和杜鹃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不同供磷水平对辣椒根系形态和根际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品种线椒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通过分析不同施磷水平下辣椒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理的变化,探究辣 椒磷高效利用的主要根系及根际过程。结果表明,辣椒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整 株磷浓度以及整株磷累积量呈增加趋势。随供磷水平增加,根系总根长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根系平均直径、根冠比呈逐渐 降低趋势;辣椒根系菌根侵染率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浓度和整 株磷浓度与根系平均直径、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根长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表明辣椒根系适应低磷的根际特 征可能是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及总根长,同时降低根系平均直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正>冀北山地土壤瘠薄、年降雨量少,大多数果树都生长在山地,60%的果园无灌溉条件。因此,提高果树栽植成活率是山地建园的重要环节,也是早果、早丰的关键。1园地选择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阳坡、半阳坡建园。干旱严重的瘠薄山地,也可选择在阴坡或半阴坡上栽培,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对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坚硬、土层太薄、含水量少的坡地应先改土后建园。2高标准整地1)春季栽植,整地时间提前到头一年雨季或头年  相似文献   

11.
以2000—2019年喀什地区NDVI时序数据集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法、斜率回归趋势线法、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结果表明:1)喀什地区2000—2019年的NDVI均值在时序上呈微小的上升趋势,均值为0.177,20年的增长率为0.66%,变异系数为8.90%,并在2003年发生突变。2)近20年的NDVI在空间上呈区域性和时段性上升与退化并存特征,显著的聚集分布,并且植被覆盖整体空间上呈增加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差异的特征,NDVI高值集中分布于地形平坦和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均值大小呈耕地>城乡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的特征。水系、交通线和居民点附近NDVI均值较高,各城市化因素与NDVI均值呈显著正相关。4)近20年喀什地区NDVI在时空上呈微弱的增长趋势,且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共同引起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
PEG浸种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湘研1号辣椒为试验材料,用25%聚乙二醇(PEG)溶液处理种子,研究了在低温弱光胁迫下PEG处理对辣椒幼苗与抗冷性有关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5℃(昼/夜)低温,100μmol·m-2·s-1弱光下,辣椒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茎粗均降低;辣椒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并随低温弱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PEG浸种处理可使辣椒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茎粗和叶片的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均较低温弱光对照显著减小,细胞膜透性、MDA与Pro含量的增加幅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PEG浸种处理能够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按不同林龄和不同坡向划分的林型,其土壤的物理性质、持水性能及其涵养水源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7种林型土壤容重排序为:荒地>幼龄林阳坡>幼龄林半阴坡>中龄林阳坡>中龄林阴坡>近熟林阳坡>近熟林阴坡。土壤孔隙度排序则表现为与容重相反。不同林型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地凋落物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林地土壤在持水性能和涵养水源方面表现为:近熟林阴坡>近熟林阳坡>中龄林阴坡>中龄林阳坡>幼龄林半阴坡>幼龄林阳坡>荒地。与无林荒地相比,可以看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具有明显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英杰 《落叶果树》2010,42(3):58-59
野生猕猴桃主要生长分布在海拔700—1500米的山区阴坡,阳坡很少有分布,它在植被覆盖好的环境下生长结果较好。传统猕猴桃果园土壤管理借用一年生作物的管理方式,以清耕、裸露、中耕为主要手段,清耕制短期效果虽好,但长期清耕导致果园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果实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果园生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洋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2a(年)对洋葱施用不同量钾肥的试验表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洋葱产量和经济效益;洋葱VC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施钾还能提高糖分含量,但施钾量大时则呈下降趋势,糖分最高含量出现在产量最高值之前;钾肥促进了氮肥的吸收和氮素代谢。  相似文献   

16.
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会议论文引文索引(CPC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 方法对1995—2018 年间全球十字花科育种领域相关文献发文趋势、基金资助来源、高发文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995—2018 年间十字花科育种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处于领先位置;全球十字 花科育种文献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园艺学、基因和遗传学等学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CF)、中国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分列文献资助项目第1、2 位,表明中国国家级基金项目对十字花科育种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这一领域的 文献成果产出。  相似文献   

17.
于2012年引进赣石系列油茶品种嫁接苗,进行不同坡向(阴坡、半阳坡、阳坡)、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油茶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保存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达显著差异,以阴坡稍高,半阳坡的生长量次之,阳坡的生长量稍低;不同坡位的油茶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达极显著差异,保存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以下坡较高,中坡的生长量次之,上坡的生长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根际低氧对不同抗性猕猴桃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培通氮低氧胁迫法,研究猕猴桃幼苗生长量及叶、根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对低氧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鲜、干样质量均低于对照,美味猕猴桃生长受影响相对较小;低氧胁迫下,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叶内ABA分别较对照增加289.2%和412.9%,根内ABA含量分别增加188.5%和177.4%;叶内IA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第6 d 达峰值时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分别比对照增加87.3%和61.4%,根内IAA含量变化与叶类似,第4 d 达峰值时分别比对照增加90.4%和59.6%;叶和根GA3和ZR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低氧胁迫8 d 时,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幼苗叶内GA3和ZR分别比对照降低56.5%和79.0%;70.5%和86.1%;根内降低33.1%和55.1%,46.9%、71.3%;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根和叶内IAA/ABA、ZR/ ABA、GA3/ABA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掌握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学特性,在温湿度相差不大的同一地区,采用野外调查,主要从落叶松叶蜂发生与寄主、坡向、坡位、灌草层投影盖度、树势、天敌、人为干扰7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叶蜂寄主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1];虫口密度与坡向关系顺序是: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种群密度是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灌草层总盖度的增大危害越轻,弱树受害重于强树;幼虫期天敌有蜘蛛、蚂蚁、草蛉、鸟等;人为干扰方面采取间伐措施可明显地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