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陕西关中地区引进的10个四五年生牡丹品种和8个二三年生牡丹品种为试材,采用自定的筛选指标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了冬季促成栽培过程中所选品种的物候期、生长指标和开花质量,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反季节催花的牡丹品种。结果表明:四五年生牡丹品种中‘洛阳红’‘锦袍红’得分最高,分别为0.655和0.640;‘富贵满堂’‘鲁菏红’‘卷叶红’得分中等,分别为0.600、0.625、0.625;‘霓虹幻彩’得分较低,为0.510;‘墨润绝伦’‘银红巧对’‘日暮’‘绿幕’得分最低,分别为0.350、0.280、0.220、0.175。二三年生牡丹品种中‘彤云’得分最高,为0.610;‘雪映桃花’‘玉楼春’得分中等,分别为0.535、0.520;‘翔天’‘唇红’得分较低,均为0.475;‘彩绘’‘雨后风光’‘岛锦’得分最低,分别为0.340、0.195、0.390。筛选结果表明,‘洛阳红’‘锦袍红’‘彤云’是陕西关中地区最适宜冬季促成栽培的牡丹品种;‘富贵满堂’‘鲁菏红’‘卷叶红’‘雪映桃花’‘玉楼春’为较适宜品种;‘霓虹幻彩’‘翔天’‘唇红’较不适宜在当地促成栽培;‘墨润绝伦’‘银红巧对’‘日暮’‘绿幕’‘彩绘’‘雨后风光’‘岛锦’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2.
牡丹呼吸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开花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研究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水平与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花朵的发育,‘洛阳红’和‘胡红’呼吸速率均呈现典型的跃变特征,高峰分别出现在盛开期和半开期。牡丹开花后表现出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和花色素苷积累的生理特征。牡丹在开花、衰老过程中内源IAA、ZR和GA3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上升,‘洛阳红’属于类似乙烯跃变型,‘胡红’属于类似乙烯末期上升型。结果提示,牡丹在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代谢失衡是导致花瓣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32个芍药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芍药观赏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芍药杂交育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数与株高、株幅、分枝数之间呈正相关,花色与花斑之间呈正相关。10个性状指标综合为6个主成分,即光合因子、覆花因子、花色因子、株高因子、花数因子、花径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7.423%,以6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了芍药品种的观赏性评价模型,将32个芍药品种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桃花焕彩’‘高杆红’‘百园紫’‘老来红’‘娃娃面’品种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红’牡丹为试材,通过改变光照条件和外施蔗糖,研究其对‘洛阳红’牡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洛阳红’牡丹花色素种类为芍药素-3,5-双葡萄糖。遮荫和喷施蔗糖对‘洛阳红’牡丹花瓣还原糖含量有较大影响。光照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全光照、50%光照和20%光照条件下,喷施0.3mol/L水平的蔗糖,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P0.05),光照条件越差,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牡丹开花和衰老期间花瓣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 研究了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伴随花瓣的迅速生长展开, 总可溶性糖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己糖(葡萄糖和果糖) 含量显著增加, 盛开后己糖水平达到最高, 而蔗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己糖和蔗糖降解指数(SDI) 与花枝质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花瓣酸性转化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 开花过程中活性逐渐升高, 开放后逐渐下降。经主成分回归分析, 可溶性糖的代谢依赖于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共同作用。结果提示, 牡丹花瓣中己糖的积累在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芍药品种,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芍药的花朵性状、开花性状、数量性状以及生长性状4个方面,选择了花色、花型、花瓣质地等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建立引种芍药综合评价体系,对引进的11个芍药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1个芍药品种中,‘绚丽多彩’‘杨妃出浴’‘沙金冠顶’‘春晓’‘红峰’5个芍药品种的综合评价值较高,‘大富贵’‘黑海波涛’‘紫凤羽’‘舞衣’4个芍药品种的综合评价值中等,‘蓝玉藏金’‘赤芍’2个引种芍药品种综合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7.
‘长枝芙蓉’是以‘凤丹白’为母本,以‘银红巧对’为父本,进行人工定向杂交而获得的优良单株,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扩繁,并与亲本和其它品种比较以及异地引种栽培区域试验,该品种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021年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长枝芙蓉’花粉红色,菊花型。花茎粗壮、颀长硬挺,当年生新枝长约45 cm,花瓣圆整,花质润泽,花量大,成花率高,株型直立,生长势强,观赏性强,是切花和园艺栽培的良材。  相似文献   

8.
‘秦淮淡妆’是以南京艺莲苑育成的观赏荷花‘新红13D’为母本,在其自然杂交的后代中选育出的花色新颖、观赏性佳的新品种。中小株型,半重瓣复色系。叶高35 ~ 55 cm,叶径21 ~ 42 cm × 18 ~ 37 cm。花瓣数约24枚,花径11 ~ 15 cm,花色红、白、黄、绿,4色相映;着花14 ~ 18朵 ? m-2。  相似文献   

9.
以‘香玉’、‘鲁菏红’、‘胡红’、‘姚黄’、‘桃红飞翠’、‘脂红’、‘桃红献媚’、‘飞燕红装’8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花朵开放到衰老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瓣含水量变化对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花瓣含水量是影响牡丹花期的重要生理因素。花开放过程中,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迅速增加趋势,直至盛开后到达顶峰,蔗糖含量则呈现不断降低趋势。花瓣含水量变化受可溶性糖的调节。牡丹通过可溶性糖对含水量的调节控制花朵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从叶色、株型、花色等综合观赏性状出发,经对比分析,‘雪域西施’新品系具有叶色更绿,花深玫瑰红色,株型紧凑,抗病性好,重瓣或半重瓣,视觉效果好等特点,国内外未见与本项目选育的新品种特点相同的报道。其创新点:利用有性杂交选择强优势组合材料,选择叶色、花色、株型综合性状好的品系,利用无性繁殖固定保持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适宜西宁地区生长的8个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株型、花性状和花色等指标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最终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月季观赏性的主要因素中株型权重最大,花性状和花色权重较小;大花系列品种综合评价较高,丰花系列品种综合评价较低。通过观赏性评价,为月季在西宁地区的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及城镇绿化植物品种推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0个天彭牡丹品种为试材,通过野外调查与ISSR分子标记试验,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天彭牡丹组内不同品种的表型变异较大,按照花色、花期、花型均可划分出不同的分类结果。20个牡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65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901,2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4~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9,其中‘醉西施’与‘血丝红’最近,GS为0.94,‘红腰楼’的相似系数次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与花色相关性最大。可见,根据花色对天彭牡丹进行类别划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胡红""姚黄""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条件对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抗性评价,以期探求干旱胁迫下,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并利用这些抗性指标评价品种间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6种牡丹叶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升高后期降低。重度干旱时,"姚黄""胡红"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增幅较小;"胡红""姚黄"叶内MDA、O2含量较低,受到的伤害轻于其余4个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胡红""金岛""姚黄"APX活性逐渐升高,"雨后风光""洛阳红""银红巧对"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牡丹生理机能恢复,MDA和O2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危害有效缓解。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姚黄">"金岛">"雨后风光">"银红巧对">"洛阳红"。  相似文献   

14.
马钰云 《现代园艺》2023,(4):114-116
选取宫娥乔装、国色天香、乌金耀辉、银红巧对、姚黄、胡红、古城春色、绿幕隐玉等40个牡丹品种通过层次分析法编制牡丹观赏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以花型、花色为基本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贵妃插翠“”乌龙捧盛”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牡丹观赏价值综合评价模型,适合应用到牡丹品种引入中,同时也为其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花瓣中均不含有色的类胡萝卜素,除‘City of Haarlem’和‘Aiolos’以外,均含花色苷。10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Woodstock’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Jan Bos’、‘上农早粉’、‘上农紫红’次之。在这些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成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推定其成分为: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阿魏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咖啡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Marconi’等品种花瓣中仅含天竺葵素花色苷衍生物,其它6个品种则含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衍生物,以天竺葵素为主。‘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Jan Bos’、‘Marconi’和‘Lady Derby’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主;‘Anna Lisa’、‘Woodstock’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上农紫红’和‘Sky Line’花瓣花色苷分别以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以及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红’为对照,‘实生苗’、‘玫瑰红’、‘桃花三转’、‘紫冠玉珠’、‘紫楼闪金’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低温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抗寒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对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可溶性糖含量产生影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与试验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低温条件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品种牡丹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最大时所处的温度不同。研究初步证明试验种抗寒能力均高于‘洛阳红’。其中‘实生苗’、‘紫楼闪金’、‘玫瑰红’、‘紫冠玉珠’抗寒能力较强,‘桃花三转’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重瓣和重台莲品种花芽分化过程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重瓣花品种‘友谊牡丹莲’和重台品种‘红台莲’为试材, 采用石蜡制片及显微观察方法比较了两类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重瓣品种‘友谊牡丹莲’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与花托向上发育期; 而重台品种‘红台莲’的花芽分化过程包括了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花托向上发育期。与重瓣品种相比, 重台品种由于雌雄蕊完全瓣化, 因此缺少性细胞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天彭牡丹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5个天彭牡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丹景玉楼’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大(r=0.7547),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红晕白’(r=0.7274)、‘绿晕白’(r=0.7149),综合性状优良,而‘醉西施’关联度最小(r=0.5039),表现最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证明在对观赏性状合理确定分值前提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天彭牡丹进行性状综合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生根粉及不同基质对牡丹传统品种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菏泽地区定植的29个传统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对牡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属于皮部生根类型,难生根植物;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对不同牡丹传统品种扦插后的生根率、根数、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扦插基质采用珍珠岩纯基质扦插效果较好,ABT1号生根粉500mg/L浸泡插穗30min生根质量较好;不同牡丹传统品种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玉板白’、‘白玉’、‘蓝田玉’、‘璎珞宝珠’、‘状元红’、‘种生红’、‘十八号’、‘青山贯雪’‘洛阳红’、‘银粉金鳞’等牡丹传统品种较易生根,而‘一品朱衣’、‘姚黄’、‘赵粉’、‘小胡红’、‘盛丹炉’5个牡丹传统品种较难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