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炯炯  杨文杰  杨丽  杨静 《现代园艺》2023,(10):192-194
设施栽培和育种综合实习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实习课程,在实习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尤为重要,除了“言传”思政内容,潜移默化“身教”传递给学生思政更为重要。分析了综合实习课程思政元素,提出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方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从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加入思政元素的考核改革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杜兴臣 《现代园艺》2023,(19):161-163
以涉农专业课“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教学现状,并基于OBE理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花卉栽培技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通过培育教师课程思政新理念、课程思政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融合等,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创新涉农专业课思政教改方法,深度挖掘“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价值目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三融合,打造“一懂两爱”、可担重任的当今农业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李国瑞 《现代园艺》2022,(2):196-197+200
以课程思政在小区规划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在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植入生态性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民族自信、人文关怀、环境保护、古建筑设计元素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就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中模式进行探析,以期为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逐个挖掘,分析专业课知识点与凝练思政元素,通过研讨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探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导学方法.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入课堂,最终提出最优教学模式与理念,并运用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插花艺术"课程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点结合起来应用于课程实践中,从而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学科横向结合的园林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方向,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拟定课程思政的规划,结合专业特点,提出课程思政可行的教学创新方法与途径,及具体实施流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根据“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以“思政育人”为建设目标,通过充分挖掘“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梳理思政元素为切入点,明确思政教育核心,开展“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为园林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丘燕芬 《现代园艺》2024,(1):170-174
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对于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课程思政教学既包含职业素质的培养,又比职业素质要求更高,应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相一致。价值观是主体在客体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内在产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构建要基于学生内在认识的发生来进行。皮亚杰的认识发生原理明晰了认识是如何在个体内发生的过程,本研究提出以认识发生四阶段为依据,根据认识发生不同水平,结合客体的物理和数学逻辑特性及其对主体格局的刺激作用进行内容体系构建,聚焦各阶段目标选取思政元素特性的策略。以高职乡村景观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为实践,探索策略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农林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大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以高等院校“花卉栽培学”为切入点,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论述其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挖掘“花卉栽培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而探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这些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能知农爱农,为社会主义三农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高鹏  韦永强 《现代园艺》2024,(9):192-194
“园林工程测量”是一门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园林工程测量”课程性质,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通过资料查阅、企业交流、参加培训等形式,深挖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经过开发建设,形成了学科资源库、人物资源库、重大工程资源库、行业企业资源库、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资源库5大类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互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三大模块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结果证明,通过“园林工程测量”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很好地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互促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德育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日常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提出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确定每一教学单元具体的思政主题,并提出了思政融入策略,设计了课程思政融入点,概括了该课程的思政总体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新农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农学类课程是当前培养农林人才的必然途径。以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的建设,课程思政的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实现传授知识与引领价值相统一,同时为其他农学类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外造园艺术比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以全面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已有认知和能力为起点,提炼"中外造园艺术比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梳理课程内容,修订课程大纲,研讨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方案.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课堂,凸显"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最终提出最优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将园林专业教育、园林岗位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方面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达到价值塑造的思政目的。  相似文献   

15.
靳磊  张萍 《现代园艺》2024,(1):178-180+183
“园林树木栽培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属于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从“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路径的探索入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价值观、“工匠精神”和中国农业传统文化等教学元素,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从而达成学生“知农、爱农、乐农、从农”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花卉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将生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主要课程之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花卉栽培学教学中,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当前园艺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出以课程思政目标引领的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探索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案,将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有机结合,总结课程思政实效,为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袁玉虹 《现代园艺》2024,(9):176-177
园艺植物生产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优秀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3个方面初步探索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培养出能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三农情怀”的新时代农人。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为契合点,深度挖掘园林景观设计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这些政治元素并运用在各章节的要点中,恰到好处地融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内传授知识、组织学生讨论、草图专项训练、设计图纸绘制等环节,培养学生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新的模式,提升教学效率。立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梳理环境景观设计中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并引入具体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研究剖析教师目前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分析学生已有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价值观念,分析实训学生所在果蔬保鲜加工企业员工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现状,提出了本课程的思政目标,全面挖掘了本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了本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方法、途径和建议,以期推动“果蔬保鲜与加工”课程内涵式发展,从而为开设有高职“果蔬保鲜与加工”及其类似课程的学校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小焕 《现代园艺》2022,(20):175-17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课程教育体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是专业育人的落脚点和主渠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平台,同时承载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使命,深度挖掘、梳理和重构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与思政元素,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以“经济林栽培”课程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现状与困境,并探索“经济林栽培”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建设途径,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