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政策不断推深演进。从最基础的乡村旅游逐步变为乡村文化旅游。由此以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旅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乡村规划发展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规划设计出符合乡村发展的文旅景观基地,通过对前满洲屯村本土文化的发掘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而规划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效益与自然文化环境完美结合,促使乡村进一步优化发展,为未来乡村文旅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义铭 《中国果树》2022,(11):后插1-后插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在城市化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概念应运而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乡村环境景观包括村落、建筑、农田、道路、水系、树林等要素,在历史轨迹中恒定发展演变而成,是乡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生态共合体和文化复合体.乡村产业景观是在环境景观的基础上,从产业属性、产业功能、产业需求等角度出发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改造和设计,能够实现乡村景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和叠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实施,乡村环境景观与产业景观规划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魏雷 《现代园艺》2023,(19):192-194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结合时代与社会需求,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针对性课题项目研究为导向,从选题内容、研究方法、平台资源、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伟 《中国果树》2022,(9):后插6-后插7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AI、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各类工商企业的生产模式、组织形态、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商科"概念呼之欲出,在"新商科"背景下需要对商科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落地,"新商科"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也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势.对"新商科"的探讨也开始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视域,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场域也逐渐实现了由商科院校向农业院校的转向.因此,研究农业院校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农业院校新商科教育范式,培养乡村振兴新商科人才,不仅是新商科专业学科自身发展演进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备受关注,简要说明了国内外乡村景观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现状,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调查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发展特点,为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和理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为本科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园林专业作为涉农及人居环境学科之一的专业,更加贴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需求。从时代发展、园林专业及乡村环境特点几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园林专业实践课程的模块化、内容设置、教学设计及人才塑造等4个方面分析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转变实践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多元教学方法并重;开展多元合作,共同致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思考园林实践型人才培养思路。具体从以实践课程为导向,培养乡村建设型人才;以任务驱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思考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为园林专业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提供教学思路,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7.
杨香春  胡菊  梁芳 《现代园艺》2023,(9):148-15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使各高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途径。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提出人才培养新思路: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保障,培育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职业价值观;以地方乡村振兴项目为基础,搭建校地实践教育平台;以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为结合点,创新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机制。本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和导师制度等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为我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施途径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珂  毛志远  姚正阳 《现代园艺》2023,(19):172-173+177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林、风景园林、园艺等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将进一步拓展。反映在实践设计类课程中的改革却较少。通过深度分析园林设计类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结合乡村振兴中的建设与发展需求和农业社会发展底层逻辑,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并论述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对未来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丁晓 《花卉》2020,(10):134-13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乡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支柱力量,加强农业农村景观建设成为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本文将简述区域特色型生态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分析猴屿乡猴屿村建设现状,概括猴屿乡猴屿村景观规划目标,模块化阐述猴屿村乡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方 《现代园艺》2024,(2):113-114+117+120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文旅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崭新的发展前景,而农文旅融合下的葡萄酒庄园建设也逐渐得到关注。从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现状问题入手,结合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内容与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归纳景观规划设计对农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价值,提出景观规划设计介入葡萄酒庄园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助推葡萄酒庄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伴随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乡村成为游客一个新的探奇之地,最能体现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在乡村,乡村旅游带动着乡村旅游景观的产生。基于此,通过分析齐鲁8号风情路的现状与不足,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规划策略,为今后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边缘区进行乡村特色景观规划建设,有益于推进城乡共同发展。以城市边缘区乡村特色景观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建设背景及意义、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提出城市边缘区乡村特色景观规划建设原则与方法,构建城乡生态文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福军 《现代园艺》2023,(14):99-101
乡村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很多乡村地区越来越重视景观规划设计,其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加强乡村地域文化的保护,在保留乡村地形地貌完整性和特色性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基于此,本研究充分阐述了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并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涉及的原则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分析了在传承与保护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乡村景观需遵循的原则,进而为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提出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狂静 《中国果树》2022,(2):126-127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研究部署了2022年"三农"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为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提供了重要指导。2022年是继续保持"三农"工作稳中有进之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也是奋力开拓乡村振兴深度和广度之年。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力量都在积极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中经常会感到疲倦。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放松,人们将目光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去享受乡村独特惬意的景观。但是,当前我国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并不是尽如人意。乡村聚落景观规划受商业利润的驱动,村镇布局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板效果。而且也不利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的延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乡土文化理念,同时结合案例,为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策略,以期能为我国的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周航  陈天一 《现代园艺》2023,(5):100-102
保护和利用乡村森林资源进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是发展乡村森林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解析乡村森林公园内涵、功能和现状问题等基础上,深入剖析建设乡村森林公园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钟琪 《现代园艺》2022,(6):45-47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广大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它是对乡村居民生活、居住、劳动、休息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进行优化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探索了规划设计的一些策略,以期通过乡村景观、庭院风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肖懋汴 《现代园艺》2023,(12):73-7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项目,乡村传统文化被破坏,地域特色同质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推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结合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工程景观设计实践,旨在探索从“精准”设计的角度,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提炼乡村景观设计元素,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景观效益角度切入研究乡村景观建设的可用性和有益性,避免景观的浪费和无用。在分析河南省域乡村景观类型及地域特色基础上,构建适合各种乡村类型的景观规划建设模式,解决"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难题,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乡村景观效益模式,带动乡村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为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探究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风景园林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分析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分析中国乡村面临的问题和目前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不足,重点论述了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助推乡村振兴的培养举措。高校应当抓住时机,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与乡村振兴的联系,通过合理安排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和宣传工作、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期更好更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