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26年合肥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然  杨东  郭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97-13699
利用合肥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夏、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要素累积距平曲线和检验信噪比(S/N)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91年发生突变,在2001年发生转折但未检验出突变。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2月泰安市的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对比常年值得出2015年冬季泰安市气候基本特征,并统计了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结果表明,2015年泰安市冬季气候基本特征概况是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多、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多,这些特征符合山东省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2014年12月降水量显著偏少、气温偏低、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2015年1月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异常偏高、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少,2月降水显著偏多、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有2014年12月大风、降温和雾霾天气频发,2015年1月温度异常偏高,2月降水显著偏多。2015年泰安冬季的气候特征利于当地作物生长期小幅提前。  相似文献   

3.
选取兴安站1961--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利用5年滑动平均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了兴安县近46年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年来兴安县年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各年代变化不同,但总体呈增多趋势;年日照时数处于下降趋势;而平均相对湿度无明显变化趋势;同时,兴安县气候变化特征中还存在气温与降水年变化趋势之间表现出气温偏低时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时降水偏多现象,气温与日照的年变化趋势之间有气温偏高时日照偏少、气温偏低时日照偏多现象。  相似文献   

4.
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寿光市1961-2010年的地温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嗓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寿光市近50a来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气候突变年份等。结果表明:(1)寿光市的年、季、月地温和气温均呈递增趋势,气温的增温率高于地温的增温率,一年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变化不明显。(2)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亦呈递增趋势,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远高于最高温度,这表明气候变暖在最低温度上表现更加明显。(3)近50a来,年平均地温与气温的差值呈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为-0.18℃/10a。(4)地温突变发生在1988年,气温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前后气温较地温的变化更为剧烈,也就是说气温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地温敏感。  相似文献   

5.
甘肃靖远2017年度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靖远县近30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距平和趋势分析,对2017年度基本气象要素及异常气候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度靖远县气温偏高1.1℃,降水偏多18%,日照时数偏少185.3h.年内高温日数、连阴雨日数偏多;大风和沙尘天气偏少,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陕晋黄河沿岸丘陵枣区近40 a降水变化规律,为产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71-2010年枣区12县降水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以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枣区年降水呈弱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0.445 mm·10a-1;除20世纪90年代降水明显偏少外,其它年代降水均偏多,特别是2000年以后,降水偏多明显;年降水周期性表现以2015年最为明显,并在1996年前后发生了降水显著减少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祁县气温、降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祁县近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县年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0.39,0.18,0.32,0.55℃/10 a,并且在1993,1997,1997,1995,1990年均发生了暖突变;近50 a来,祁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3.34 mm/10 a,1978年发生了减少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中,夏季减幅最大,秋季次之,春、冬季不明显;气温与降水之间变化趋势呈负相关,除冬季外,均通过α=0.05显著相关水平检验,夏季最显著。祁县气候变暖幅度加快,与该县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连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异常偏少,相对湿度和雷暴日正常,大风日偏少,大雾日偏多,无霜期偏长。气象灾害较多,年内发生持续低温、雪灾、海冰、冰雹、大雾、暴雨、大风、雷电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农业、林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且低温寡照,农业收成正常,气候上属于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同市8个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平均年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无霜期偏短,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偏多;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涉及7类气象记录,累计38站次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灾害较多,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对全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对2013年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24-227
利用喀左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4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5年来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52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春、秋季气温上升趋势和突变点与年平均表现一致;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最弱,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6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20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4年。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迟缓。  相似文献   

11.
1961—2014年陕西省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陕西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气候要素的突变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基于陕西省78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陕西省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0多年来陕西及各区域气温及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突变,北部突变时间早于中部及南部;降水减少趋势不显著,且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日照时数及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均存在显著突变,日照突变发生在70年代中期,风速突变发生在90年代前期;蒸散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突变发生在70年代中后期;干燥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陕西温、光及风资源变化趋势显著,这些气候资源的显著变化对陕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弊共存,热量资源的显著增加利于越冬农作物生长,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及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也加大,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决策上应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进而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火灾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伊春林区近43年来气候及森林火灾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3年来,伊春林区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同;年与各季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年平均风速与年降水量反位相配置导致的森林可燃物积累增多和干燥易燃等因素是伊春林区森林火险和火警呈增高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有潜在增加的趋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3.
刘景利  王志明  陈明  史奎桥  梁涛  张兵兵  周福然  常君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5-15656,15680
利用1951~2007年东北3省86个站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通过arcgis和SPSS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近57年来〉10℃的有效积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3省有效积温在时间上呈显著递增趋势,其中吉林(P=0.024)、黑龙江(P=0.003)和辽宁(P〈0.001)递增趋势依次增强;阐明了东北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发展变化,探讨气候变化下,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增温导致有效积温增加,同时有可能加剧区域性干旱,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陈朝基  李琳  雷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33-14934,15029
[目的]研究玉门气候变化对啤酒花的影响。[方法]根据玉门镇气象站1953-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玉门近58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啤酒花的影响。[结果]玉门气温、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10a,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3.0 mm/10a。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5.7 h/10a;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3m/(s.10a);无霜期有缩短趋势,积温呈增加趋势。玉门气候变化对玉门啤酒花的产量和质量均产生了一定影响,1989-2008年玉门饮马农场啤酒花单产量和甲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为543.8 kg/(hm2.10a)、0.5%/10a。[结论]该研究为啤酒花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突变后在冬季里寒冷以上的天数不但没有显著减少,反而呈微弱上升的趋势,高温增加的天数要明显多于低温减少的天数。科尔沁沙地冷暖、寒冷温暖、严寒炎热过渡期在55 a时间尺度上基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突变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气温突变以后,科尔沁沙地在冷暖两极的日数明显增多,过渡期变短,冷暖急转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辽宁西部丘陵山区1953—2012年地面温度资料,用气候倾向率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温度年际、季节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地面年平均温度(Td)气候倾向率为0.392℃/10 a,突变点在1989年,温度升高1.7℃;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TdG)气候倾向率为0.155℃/10 a,突变点不明显;地面年平均最低温度(TdD)气候倾向率为0.622℃/10 a,突变点在1994年,温度升高2.7℃。春季T d,T dG,Td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97,0.585,0.646℃/10 a,突变点前后温度分别升高1.7,2.6,2.9℃;夏季T d,TdG,Td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66,0.206,0.342℃/10 a,突变点前后T d升高1.2℃,TdD升高1.6℃;秋季Td,TdG,Td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924,0.116,0.630℃/10 a,突变点前后T d升高1.1℃,TdD升高2.8℃;冬季Td,TdG,Td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64,0.300,0.865℃/10 a,突变点前后温度分别升高1.9,1.7,3.4℃。研究结果可为辽西山地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安排农业工程项目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8.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琦  吴艳青  朱宇  马秀红  崔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99-1600,1633
利用气温距平、线性倾向、滑动平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1951~2005年鞍山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鞍山市近55a春季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降水呈现上升,且春季降水存在19~20、5和3 a的主要变化周期、日照略减少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透雨偏晚及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统计方法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旅游经济区近50年(1961~2010年)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约0.288℃/(10 a);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整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052%/(10 a);兴隆地区年平均气温的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呈现升高趋势,到199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但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未发现突变点.综上所述,兴隆地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范围基本一致,增温幅度略高于全岛水平;而降水量变化趋势与海南岛相反,呈现出微弱的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crops in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its cultivation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over the period of 1980–2010 and to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 to climate change. To do so, the CLUE-S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 model was first updated and used to simulat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in NEC to underst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 trends during three periods: 1980–1990, 1990–2000 and 2000–2010. The changing results in individual periods were then linked to climatic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matic drivers of these chang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expanded quickly and increased by nearly 4.5 times during 1980–2010. The concentration of newly planted rice areas in NEC constantly moved northward and the change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latitude. This confirmed that climate change,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in particular, greatly influenced the shift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The shift in the north limit of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generally followed a 1°C isoline migration pattern, but with an obvious time-lag effect. These findings can help policy makers and crop producers take proper adaptation measures even when exposed to the global warming situation in N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