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书林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26-128
为探索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采用定点取样调查法,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点对天牛种类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6种天牛,其中,樟泥色天牛为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四突坡天牛和中华棒角天牛为贵州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3日,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一只以前未见过的鸟,经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叉尾太阳鸟(雄性),并为该保护区鸟类新纪录。介绍了叉尾太阳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是兰科开唇兰属植物,是多年生珍稀的中草药,具极高经济价值,也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室内观叶植物。花叶开唇兰现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700~1 350m的阔叶林下阴湿处有野生花叶开唇兰分布。我们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野生花叶开唇  相似文献   

4.
6月18日至20日,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彩旗飘舞,鼓乐阵阵。这个我国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举行主题为“生态魅力和谐”的建区50周年纪念活动。50年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其环境与生态保护完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的示范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Pteridophyte的区系。结果表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含9变种);含10个种以上的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其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6月18日至20日,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內彩旗飘舞,鼓乐阵阵.这个我国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举行主题为"生态魅力和谐"的建区50周年纪念活动.50年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其环境与生态保护完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的示范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正雷公山位于我国的贵州省东南部,是苗岭山脉的主峰,山脉沿途经过了雷山、台江、剑河以及榕江四县,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当中,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例如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当中,旅游发展的潜力促使其能够朝着特色旅游业方向发展,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1.1森林与生物资源雷公山拥有的森林以及生物资源,是大自然给予的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的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出笋时间至成竹时间段的生物特性。[结果]出笋时间为4月上旬,结束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上旬开始展叶,7月底成竹;冷竹笋死亡率为58.8%,成竹率为41.2%;适当对竹笋进行采集可促进竹笋的新生;4月中旬至下旬为竹笋盛产期,5月上旬产笋量逐渐下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冷竹笋产量达0.373 kg/m~2,全年总生长量为2 113.70 t。[结论]试验结果为合理采笋和保护野生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重要途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建设实施16年来,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筛选出6种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是土荆芥、反枝苋、刺苋、藿香蓟、小蓬草和牛膝菊。本文论述了其入侵生境、分布、危害等现状,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应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再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规律,也才体现出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针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矛盾,在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并提出实施管理模式、合理生态补偿、加大宣传教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变生活能源模式5项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13.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原生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秃杉群落,通过调查显示:胸径10厘米以上的有6639株,胸径5~9.9厘米为77700株,幼树224500株,幼苗85580株,本文分析了影响秃杉生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秃杉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3年3月,原临安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扩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载明:“经县政府研究,在相对性不变、农户不迁、合理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决定扩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根据该通知,临安西天目乡鲍家村的部分石竹林被划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5月3日,临安县人民政府将扩区意见书面报浙江省人民政府。6月16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称管理局)、西天目乡人民政府与鲍家村9个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关实验区联合保护协议》,协议由,临安市人民政府鉴定。  相似文献   

15.
伯乐树是伯乐树科伯乐属高大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和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零星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高30m以上、胸径在60cm以上千年以上的野生植株,生长于海拔100~1600m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中或林缘,土壤pH为4.5~6.0。近年来由于人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砍伐,自然条件下结实少及野生动物取食,导致伯乐树自然状态更新较差,林分内很少见幼树,目前处于濒临绝灭状态。近年来,我们对雷公山自然保  相似文献   

16.
为贵州省8个自然保护区沫蝉科昆虫分类及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利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贵州省茂兰、梵净山、赤水、雷公山、习水、麻阳河、宽阔水以及大沙河8个自然保护区的沫蝉科昆虫种类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茂兰等8个保护区共有沫蝉科昆虫42种,其中含12个贵州新纪录种。以大沙河和习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53;其次是大沙河和雷公山的相似性系数,为0.52;相似性系数最低的是雷公山与赤水,仅为0.13。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雷公山地区时有村民食用野生菌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型毒菌有3目11科13属24种及其生境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对减少食用野生菌物中毒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论述,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9月13日至l9日,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主办的第二十一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在我院举办,66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人参加培训. 9月15日,培训班举行座谈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听取了学员代表关于学习中办、国办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出的通报,开展“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的情况汇报.座谈交流中,学员代表就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保护区内居民生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行政执法难度大等具体问题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保护成效进行了分析。经调查统计,天然秃杉种群数量胸径在10 cm以上分别为1985年有5 000株左右、2005年有4 922株、2015年实测5 452株;秃杉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即科属种保持在60~80科110~190属140~240种。可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35年来天然秃杉种群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