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解决腐植酸的水溶性问题以及钠离子连续、长期在土壤中的累积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考察固液比(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7、碱液浓度6%KO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此时生化腐植酸含量为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得到的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BHA官能团种类较多,分子量较小。[结论]该工艺生产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利用BHA开发制备腐植酸类新型肥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腐植酸的水溶性问题以及钠离子连续、长期在土壤中的累积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考察固液比(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7、碱液浓度6% KO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此时生化腐植酸含量为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得到的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 BHA 官能团种类较多,分子量较小。[结论]该工艺生产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利用 BHA 开发制备腐植酸类新型肥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从腐熟糠醛渣中利用碱提酸析方法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s).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H值,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为1:8、碱液浓度为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为碱提酸析法从发酵糠醛渣中分离提纯BH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发酵糠醛渣中生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通过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1∶8,碱液浓度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可为糠醛渣废弃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从腐熟糠醛渣中利用碱提酸析方法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s)。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值,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为1:8、碱液浓度为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为碱提酸析法从发酵糠醛渣中分离提纯BH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发酵液中生化腐植酸(BHA)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BHA提取工艺;通过液相色谱、E4/E6、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芳香化程度、分子量、官能团种类及含量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成分6 mol/L NaOH+0.025 mol/L Na4P2O7、提取液加入量17.5 ml、提取温度26℃、提取时间3 h,酸化pH为1.5,提取BHA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9.17%;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BHA官能团种类较多、比例较高、分子量较小、芳香化程度较低。[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试验所用4种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为生化腐植酸的结构研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水热处理玉米秸秆提取腐植酸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水热处理玉米秸秆。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水热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固液比等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腐植酸的含量,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制备的腐植酸基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如下:水热时间5 h,水热温度为200℃,固液比1∶10,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75mol/L;在此条件下腐植酸的提取量高达0.48 g/g。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样品中除存在芳香环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醇羟基、醛基、羧基、羰基等酸性结构。[结论]该工艺研究为从玉米秸秆中制备腐植酸提供了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为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训  段林东  赵良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18-13020
[目的]优化葛根全原粉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传统浸提法来提取葛根全原粉中的葛根素,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4个单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立葛根全原粉中提取葛根素的工艺.[结果]试验表明,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以及固液比对葛根素的提取率均有影响,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正交试验确定葛根素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60 min、乙醇浓度为50%、固液比为1∶30 g/ml.[结论]研究可为工厂规模化提取葛根素提供适宜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橄榄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理化性质.[方法]考察了颗粒大小、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橄榄渣总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橄榄渣总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果]橄榄渣总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橄榄渣160目、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 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在些条件下橄榄渣总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86.81%,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葡萄糖吸附值分别为4.96 g/g、2.45 g/g、6.00 ml/g、18.11mmoyg.[结论]该研究可为橄榄渣膳食纤维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风化煤是矿源腐植酸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提取工艺会直接影响其提取效果。为了提高矿源腐植酸的提取率,研究采用超声波的预处理方法,与KOH溶液共同提取风化煤中的腐植酸,探讨KOH溶液浓度、水煤质量比、超声波功率、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风化煤中游离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提取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提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KOH溶液浓度2%,固液比1∶8,超声波功率150 W,提取时间30 min,温度45℃,该条件下,水溶性腐植酸的含量为22.81%,提取率达到65.32%。研究结果可为矿源腐植酸的提取及工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蔡荣荣  姜东青  贾姗姗  袁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7-12308,12346
[目的]优化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浙江省内栽培种植的大十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提取桑葚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以10个不同品种的桑葚为研究对象,对桑葚果汁和果渣中总花青素类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泡次数>提取液pH>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液pH 4、料液比1∶1 g/ml、浸泡3次.大十品种的果汁和果渣干粉得率和总花青素含量都是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高的,值得推广种植.[结论]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进一步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桑葚果渣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作龙  邢顺果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5-147,209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果发酵的最佳组合。[结果]莲雾乳酸发酵饮料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9(g/m L)、加糖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4 h,此条件下莲雾发酵乳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莲雾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为莲雾水果型乳酸发酵饮料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婷婷  申哲民  欧阳创  董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5-13537
[目的]初步研究甘蔗渣最佳超/亚临界水解液化反应条件和糠醛的分离。[方法]以甘蔗渣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固液比(甘蔗渣/水)对还原糖浓度和糠醛百分含量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糠醛分离的影响。[结果]反应温度为368℃,固液比为1∶7.9为甘蔗渣最佳的产糖条件,且产生的糠醛少。在较高的温度下(〉300℃)产生的糠醛较少。通过放气排出反应中产生的糠醛,第1个放气点排出的糠醛最多,放气效果最好。[结论]对于放气排出的混合液体,应该进一步研究分离其中的有用成分糠醛,实现秸秆资源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钱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41-3643
[目的]优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主要因素对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对其持水力和膨胀度进行测定。[结果]优化得到的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4%、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1.28%,其持水力和膨胀度分别为2.18 g/g、3.47 ml/g。[结论]碱浸提法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垦鲜枣1号苹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试验水浴法、回流法、超声法和冷浸法对苹果酸提取含量的影响,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回流法提取苹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回流法适宜垦鲜枣1号苹果酸的提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料液比1∶60,提取时间2 h。[结论]回流法简单、高效,适合枣果品中苹果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芦竹的苯酚液化工艺。[方法]研究了芦竹在硫酸催化下苯酚液化时料液比(苯酚与芦竹质量比)、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芦竹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及残渣的结构。[结果]料液比对芦竹的苯酚液化影响较大;随着料液比及硫酸用量的增加残渣率明显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液化反应的进行,但到一定温度后残渣率变化不明显;液化反应主要在反应初期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液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料液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60℃时,反应1.5 h可将芦竹较好的液化,液化残渣率达4.93%,液化效率达95%以上。[结论]液化后芦竹组分与苯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甘薯糖蛋白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薯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产自北京大兴区的甘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甘薯糖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响应面法筛选提取工艺,以粗糖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结果]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时间80 min,功率205 W,料液比1∶20(g∶m L)。此条件下糖蛋白粗品提取率为1.015 72%,经试验验证与模型预测值相差仅2%,表明其预测性良好。[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甘薯糖蛋白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甘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糖蛋白提取工艺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