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利用和厚朴的树枝,在1.5、1.7、2.1 MPa等不同压力条件下,对和厚朴树枝进行高压水蒸气蒸馏以提取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蒸馏液和废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有机溶剂提取出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作为全部提取量,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结果表明,1.5 MPa高压水蒸气蒸馏的精油收率为4.53%,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分别为33.61%和30.59%。2.1 MPa高压水蒸气蒸馏的精油收率最高(9.05%),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比1.5 MPa条件下的转移率降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短时间内从和厚朴树枝中得到了高提取率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和厚朴的蒸馏压力越高,各成分的提取率越高,但随着压力的增加,提取成分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丹  颜学伟  王刚  文小峰  李雪梅  罗丹  曹纬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10-10811,10836
[目的]优选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80%,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适用于厚朴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超声提取法,并用正交实验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找到了最佳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总酚的组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经优化的超声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适用于实验室提取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厚朴酚、和厚朴酚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以溶液颜色、澄清度及有效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提取物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考察厚朴提取物在增溶剂水溶液、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无水乙醇、甲醇、50%乙醇、95%乙醇8种溶剂中的稳定性。[结果]厚朴提取物在1,3-丁二醇中最为稳定,试验前后溶液颜色、澄清度及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以1,3-丁二醇为溶剂开发含厚朴提取物的相关产品,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并提出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胃肠蠕动;作为Ca2+拮抗剂,阻断Ca2+通道;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并提出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胃肠蠕动;作为Ca2+拮抗剂,阻断Ca2+通道;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鹏  姜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40-9140,9159
[目的]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用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79:21:0.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为23℃。[结果]RP-HPLC法测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浓度在6.25~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和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58%;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5%,RSD为1.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藿香正气水的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厚朴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特征,为厚朴人工林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厚朴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对厚朴生长、生物量以及不同器官皮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林龄厚朴胸径、树高、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皮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15年>13年>11年。同一林龄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而各径级根生物量大小表现为中根>大根>小根>细根。同一林龄地上部各器官皮生物量大小表现为干皮>枝皮,各径级根皮生物量大小表现为中根皮>大根皮>小根皮。随着林龄的增加,干皮和枝皮中的厚朴酚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和厚朴酚则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根皮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则随林龄增大显著增加,且同一林龄中根皮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显著高于干皮和枝皮。[结论]综合各指标,当厚朴培育13年后即可进行采伐利用,且应加强对厚朴根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醇碱法提取厚朴总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和厚朴酚、厚朴酚、厚朴总酚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碱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和厚朴酚、厚朴酚、厚朴总酚的R2分别为0.940 2、0.962 6、0.960 6。经响应面分析,在超声强度150W下,提取厚朴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6%、碱浓度0.8%、料液比1∶36、超声时间29min,在此条件下和厚朴酚、厚朴酚、厚朴总酚得率分别为1.95、9.80、11.75mg/g。【结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厚朴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优选出的最佳工艺具有提取得率高、时间短、耗能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陈剑  刘频健  王晓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71-10872
[目的]建立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55:43:2);检测波长为294nm;流速为1.0ml/min;样量为20μl。[结果]厚朴酚在0.1902—3.8040μg,和厚朴酚在0.092222~1.84440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厚朴酚、和厚朴酚平均回收率97.0%,RSD为1.7%。[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方便,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鉴定,为建立完整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厚朴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采自国内厚朴主产区的70个单株的树皮样品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结果表明:厚朴树皮外面性状与内在品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皮厚、表面粗糙、油性足、粉末颜色深和纤维含量少的厚朴品质好,反之品质较差,其中,粉末颜色和皮厚是外观性状中的主要性状。它们是制定朴品质标准的最主要外观因素。同时,也为厚朴遗传改良的品质判别提供简单且可操作的外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何慧娟  王烨  蒋翔  邓芬  赖普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48-18149
[目的]从秦巴山区4月和8月的厚朴叶中提取厚朴酚,并测定其厚朴酚的含量,为综合利用厚朴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甲醇分别提取4月和8月厚朴叶的厚朴酚,精密称定,用甲醇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叶中厚朴酚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工作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294 nm,色谱柱为C18(4.6 nm×150.0 nm,5μm),柱温23℃,进样量15μl,流速1 m l/min,流动相甲醇∶水=79∶21。[结果]秦巴山区厚朴叶中的厚朴酚含量存在差异,4月厚朴叶中厚朴酚的含量为0.29‰,8月厚朴叶中的厚朴酚含量为0.32‰。[结论]秦巴山区8月厚朴叶中厚朴酚含量比4月稍高,可从叶子中提取厚朴酚。  相似文献   

13.
在水浴辅助条件下利用超声处理,提取厚朴中酚类物质,选出最佳方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HPLC测定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条件SinoChrom ODS-BP5μm4.6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8∶2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在乙醇浓度为80%,浸泡时间50 min,浸泡温度50℃,超声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酚类物质分离好,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野生厚朴树叶中的厚朴酚.[方法]用显色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厚朴酚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树叶中厚朴酚的含量,以C18为固定相,选择不同的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厚朴树叶中含有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为0.75%,以甲醇∶水的体积比78∶22为流动相,测得厚朴酚的保留时间为4.528 min,分离效果好,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厚朴树叶中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从厚朴树的自然落叶中提取总酚化合物,以粗提物为材料,测定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在盆载和大田条件下用粗提物对棉苗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和蚕豆赤斑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证明:粗提物对供试的10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经分离-纯化和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通过对比试验,发现2种酚类物质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厚朴酚抗癌活性研究已有报道,通过B3LYP/6-31+G方法计算得到厚朴酚稳定构型,并结合电子拓扑分析研讨了厚朴酚的分子特性。从前线轨道图、静电势图等角度分析了厚朴酚的抗癌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合成和厚朴酚的方法:以4-溴-苯甲醚与4-烯丙基苯甲醚为原料;4-溴-苯甲醚在2,5-二甲基苯基溴化镁、异丙基氯化镁、40℃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加入烯丙溴,得到4-溴-2-烯丙基苯甲醚;4-烯丙基苯甲醚在一定条件下溴代生成2-溴-4-烯丙基苯甲醚;将4-溴-2-烯丙基苯甲醚制成相应的格氏试剂,在NiCl2(PPh3)2催化下与2-溴-4-烯丙基苯甲醚进行交叉偶联,得到和厚朴醇甲醚,水解和厚朴醇甲醚即得到和厚朴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和厚朴酚(Honokiol)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毒性损伤,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将斑马鱼浸泡于和厚朴酚溶液中,研究和厚朴酚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将105尾健康斑马鱼随机浸泡于7个试验组中(n=15):对照组(曝气自来水)、助溶剂乙醇组(1%体积比)和5个和厚朴酚浓度组(0.1、0.2、0.4、0.6、和0.8 mg/L),对斑马鱼的临床症状、大体病变、死亡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组织病理评分系统评价各组斑马鱼的损伤情况,评估和厚朴酚的毒性。【结果】不同浓度和厚朴酚组浸泡的斑马鱼在96 h内出现不同程度死亡,其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0.530±0.014)mg/L,72 h-LC_(50)为(0.679±0.013)mg/L,48 h-LC_(50)为(0.758±0.012)mg/L,24 h-LC_(50)为(0.816±0.01)mg/L,而安全浓度(SC)为(0.264±0.003)mg/L。此外,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和厚朴酚未造成斑马鱼出现明显的临床及大体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显示,和厚朴酚浸泡后主要导致鳃和脑充血,此外还可见鳃呼吸上皮坏死等,其余组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病变。【结论】和厚朴酚对于斑马鱼存在一定毒性,鳃和脑可能是和厚朴酚对鱼类的主要毒性靶器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研究同一地域来源、不同树龄的凹叶厚朴7种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变化,为确定凹叶厚朴最佳采收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厚朴酚与厚朴酚进行分离,并建立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分析随着树龄的增加,其叶、枝皮、茎皮和根皮中7种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积累情况.结论:不同树龄的凹叶厚朴叶片、枝皮、茎皮和根皮中7种代谢产物质量分数随着树龄积累差异较大,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和槲皮素等主要存在于在树龄相对较小的叶片和枝皮中,随着树龄从7年增加至26年其积累变化不明显;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主要分布于凹叶厚朴的树皮中,其中根皮质量分数最高,茎皮、枝皮次之;7至13年树龄的植株,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积累量随树龄增加而明显增加,13至26年树龄的植株随树龄增加二者积累量增幅不大.因此,凹叶厚朴的最适采收对象是树龄超过13年之后的植株.  相似文献   

20.
冯华  王样培  邹孔强  王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1-7841,786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黔北凹叶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94nm。[结果]厚朴酚线性范围为0.6272~1.1648u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0.33%。[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