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传毒不仅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且其本身也可对水稻造成较大危害,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抓好冬前麦菜田灰飞虱的防治,是压低越冬基数,控制来年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有效措施.为寻找适宜秋冬季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笔对杀灭菊酯等药剂进行了冬前灰飞虱防治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飞虱科,俗名火蜢子、厌虫等,稻飞虱种类有许多,但对水稻造成比较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稻飞虱能为害所有的水稻品种。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有稻飞虱发生,一般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文章介绍了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刺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危害严重时造成死秆倒伏,灰飞虱还传染病毒病害。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者的发生、消长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防治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危害水稻外,灰飞虱尚可危害麦类及稗、看麦娘、蟋蟀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白背飞虱尚可危害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杂草。  相似文献   

6.
水稻秧田防治一代灰飞虱优良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是一种危害较大又难以控制的害虫,2006年发生量特高,其带毒率也较高,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秧田药剂防治一代灰飞虱成虫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为筛选对灰飞虱击倒快、效果更好的新药剂,2006年在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病毒病在其危害和防治程度上被称为“水稻癌症”,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它是水稻这一类植物的重要病害,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介绍了水稻病毒病的发生症状与特征并提出了以防为主、重点抓灰飞虱的防治,同时阐述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稻飞虱成虫、若虫均能取食为害,水稻被害后。轻则造成稻株组织损伤,影响水分、养分输送.阻碍稻株正常和长发育.千粒重下降.影响水稻产量:重则造成枯杆倒伏,重发稻田可致绝收。  相似文献   

9.
1危害症状稻飞虱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有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一般发生4~5代,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危害,使水稻叶片变黄,植株矮小。诱发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烟煤病,灰飞虱还可传播病毒病。轻者影响产量,重者成片枯死,颗粒无收。2发生规律稻飞虱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是导致大发生的因素。一般在水稻生长后期,如气温高、寒流来得迟而又比较干旱的年份飞虱易大发生。另外种植密度高、长期积水、过多或过迟施用氮肥的田块也易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及各地防治实践,因地制宜,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危害的关键。即在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在灰飞虱传毒前狠治灰飞虱,综合控制条纹叶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11.
灰飞虱周年在麦类(包括冬季禾本科杂草)、水稻等寄主上辗转危害,前几年在我市一直属于次要害虫.从2001年开始灰飞虱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在麦、稻的穗期,灰飞虱集中到穗部危害,高峰期每亩虫量通常可达百万头以上.大量害虫在穗部吸食汁液,分泌霉物,造成作物灌浆不足,秕谷率上升,谷粒外观品质下降,已成为麦、稻穗期的主要害虫.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随之急剧增长,成为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为探索灰飞虱的化学防治方法,我市于2007年引进吡蚜酮,在小麦穗期进行了灰飞虱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茎秆汁液危害水稻,造成"穿顶"、"枯秆"。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点。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早中稻,褐飞虱主要危害中晚稻,灰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秧田,以华东的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等危害最重。稻飞虱成虫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型形态,短翅型成虫产卵多、易爆发。当田间稻株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有利于形成短翅型成虫;反之,当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4.
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介体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市水稻上有所发生并逐年加重,由于该病很难防治,所以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搞清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多点多样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即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切断灰飞虱发生传毒途径,进而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稻飞虱,别名稻浮尘子,属同翅目,飞虱科,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甘蔗、茭白等。该虫害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而东北最为常见的则是灰飞虱与白背飞虱。一、危害症状灰飞虱与白背飞虱除了危害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危害禾本科类杂草。稻飞虱以成虫、若虫用刺吸式口器吸吮水稻汁液,使之造成损伤,同时所分泌出的毒素致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暴发性害虫,沈阳市有些地方3~5年就暴发一次,它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水稻上发生的飞虱有3种,即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从发生严重程度看以褐飞虱为害最重,主要在南方,是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发生严重的害虫,曾连续多次发生,造成猖獗为害。从发生范围看,白背飞虱分布较广,南北方稻区都有发生,我市对水稻为害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云南省水稻的首要害虫,常年发生400万亩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6%.主要发生在文山、红河、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水稻主要产区.在生产上造成危害的稻飞虱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种,一般危害损失在10%~20%,严重危害损失在40%以上,甚至引起死苗或绝收.此外,在隆阳、姚安等局部县区也有灰飞虱危害,并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安徽省1年发生5~7代,其中尤以9月下旬第5代褐飞虱对连作晚稻的危害最重,是全年防治的重点。要抓好稻飞虱的药剂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除草和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5~2007年灰飞虱灯下、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变化调查和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等,明确嘉兴市水稻灰飞虱年发生6代,全年种群数量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前者引起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后者直接上穗为害。在水稻灰飞虱的防治上,苗期应以“治虫防病”为主,穗期应以“适期防治”为重点,在水稻齐穗后10d左右应用毒死蜱、毗蚜酮等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