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泡桐无类菌原体苗木在江西分宜低山地造林,采用与杉木或湿地松混交种植方式,3年内泡桐长势良好,无丛枝病发生,杉木和湿地松生长也不受影响。由此可见该技术在南方北亚热带山地造林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仙游山地丘陵区种植的杂种马褂木早期生长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在仙游山地丘陵区生长良好,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4年生(不含苗龄,下同)杂种马褂木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4.63m、6.53cm和13.5405m^3·hm^(-2);与同龄的湿地松和杉木生长量相比,杂种马褂木生长量表现较好,平均树高年生长量、胸径年生长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是湿地松和杉木的1.08~1.23倍、1.08~1.26倍、1.02~1.52倍;3个试验点的杂种马褂木年均林分蓄积量生长量(3.5036m^3·hm^(-2)·a^(-1))高于湿地松(2.6556m^3·hm^(-2)·a^(-1)),与杉木(3.6850m^3·hm^(-2)·a^(-1))相当,说明杂种马褂木在仙游县山地丘陵区早期生长迅速,是该地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以皖东、皖南、皖北的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更新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徽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为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树种;麻栎、枫香、黄连木、马尾松、湿地松、侧柏、刺柏、青檀为皖南石灰岩山地造林宜选树种;栓皮栎、板栗、麻栎、青檀、侧柏、杜梨、泡桐等树种为皖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该研究将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国家造林项目杉木湿地松间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国家造林项目杉木,湿地松不同立地条件,密度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从林分连生长量,郁闭度,标准密度,平均枝下高被压木株数全面分析了林分的生长过程,提出了杉木,湿地松合理的间伐时间和强度,为及时调整项目造林模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用森草净10%水悬剂对马尾松、湿地松及杉木造林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表明,森草净用于马尾松、湿地松幼林抚育除草效果好,比较安全。施用量以有效量412.5g/hm^2即可。森草净用于杉木幼林地除草对杉木危害明显,不宜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森草净10%水悬剂对马尾松、湿地松及杉木造林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表明,森草净用于马尾松、湿地松幼林抚育除草效果好,比较安全。施用量以有效量412.59/hm2即可。森草净用于杉木幼林地除草对杉木危害明显,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7.
毛竹林前期混交营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与杉木、泡桐或樟树的混交造林实践,结果表明:新造毛竹林同时套种杉木、泡桐或樟树,可以使林地空间前期得到充分利用,林分得到提早郁闭,造林成本早日收回。只要适时伐除混交树种,毛竹林便满园成林,可以实现成功混交。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杉木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 (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 2 33 6 6t·hm-2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为 2 19 4 5t·hm-2 ,而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分别为 188 78t·hm-2 、178 37t·hm-2 、181 4 4t·hm-2 )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可以把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谷汉洪家住全州县绍水镇大渭洞村公所老鸦窝,是一个偏僻、荒凉、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但他从1985年开始,积极利用山地优势,大胆投资造林灭荒,以坚强的毅力,当年全垦造林33.33公顷,办起了以经营杉木为主的家庭林场,8年来已营造杉木186.67公顷,白花泡桐13.33公顷,杜仲13.33公顷,柿子6.67公顷,还开展了木耳、香菇、生姜、毛竹、油桐等多种经营,去年干木耳产量达300公斤、干香菇50公斤、生姜500多公斤,多种经营总收入6000余元,为发展林业提供了资金。造林、抚育、管理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现已间伐杉木54立方米,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8月对环洞庭湖区防护林四种造林模式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四种造林模式的鸟类种类分别是杉木+枫香林19种,湿地松+木荷林23种,枫香+檫木+杉木林20种,湿地松+桤木14种,通过对不同造林模式的鸟类群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模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别,并且随林龄的不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 鄂南石灰岩山地面积大,随着群众性造林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后石灰岩山地造林比重将增大。诚然,各地已发现若干种适于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可喜成果。但是,杉木仍是深受群众喜爱的用材树种,所以过去有,今后也仍然有石灰岩上发育的各种土壤用于杉木造林。由于石灰岩山地各种土壤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林业生产的发展,灌阳县从1985年开始,改补助造林为有偿优惠贷款造林,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开发性贷款,开展了杉木、泡桐、油桐造林贷款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县林业局与各造林单位和个人签订了822份贷款造林合同,贷款252万元,贷款造林面积达6.3万亩,占全县同期造林总面积的47%。贷款种植泡桐的成绩更显著,该县共在房前屋后、公路四旁种植泡桐46万多株,普遍长势良好,还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种间关系、林分结构、混交效益等方面对造林9年的杉木分别与金钱松、湿地松,檫树柏木、花榈木树神混交的初步评价。提出金钱松、檫树,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能不同程度的维持地力,是杉木较好的伴生树种。柏木与杉木混交,能成林,但对恢复地力,提高生产率作用不大。花榈木不适宜作杉木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较久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泡桐对立地条件的要求高(特别是水、肥、土),以往多用于平原地区四旁栽植和农桐间作。为探讨泡桐在我县丘陵山地条件下造林的可行性,适宜的品种及其具体技术措施,我们于1981年春选用了宜昌、兰考、毛×白、白花、楸叶、毛×川、大堡、日本和毛泡桐等9个泡桐品种在我县宋山进行山地造林试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桐杉混交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江苏丘陵山地和平原河堤进行泡桐杉木混交10年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桐杉混交的合理栽培模式和技术,可供杉木边缘产区丘陵立地平原大中型河堤立地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连江陀市国有林场从1996年后开始在杉木、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及荒山宜林地上栽种湿地松、木荷纯林,以及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根据林场目前森林资源状况,选择湿地松、木荷纯林,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作生产力研究,以探索湿地松、木荷纯林、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生长力表现,为本区域林业发展提供最佳造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林业应用稀土的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连友钦  郑槐明 《林业科学》1995,31(5):453-459
稀土在提高林木种子发芽率,促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荷(Schima sunerba Gardn,et Champ)、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泡桐(Paulownia sp)、杨树(Populus sp)等的苗期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杉木种子园的种  相似文献   

19.
泡桐是我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在我省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主要以四旁植树为主,很少有山地大面积造林习惯。近几年来,随着个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投资承包造林的积极性高涨,在求经济效益来得快,效益高的利益驱动下,泡桐树种成了平缓山地造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检索和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适宜温州碳汇造林的15种树种的碳储量进行了研究。运用Logistic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分别拟合了蓄积(生物量)与年龄的方程,基于统计学原理筛选出各树种单株蓄积(生物量)模型,结合含碳率等参数推算出20a后的不同树种单株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株碳储量之间差异显著,白花泡桐是单株碳储量最大树种,20a时达到0.343 8t/株,最小的是紫楠,只有0.005 9t/株。单株碳储量比较大的树种有白花泡桐、巨尾桉、木麻黄、枫香、杉木、柳杉、湿地松和台湾相思,我们优先推荐这8个树种作为温州地区碳汇造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